眼看著兗州這塊即將到手的肥肉要丟,曹操終於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了,他向邊讓舉起了殺人的屠刀。《資治通鑒》對此事做了如下記載:“前九江太守陳留邊讓嚐譏議操,操聞而殺之,並其妻子。讓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懼。”曹操殺死邊讓本來意在殺雞儆猴,給那些對他抱懷疑態度的人一個下馬威,但其後的事態發展證明他這個行為明顯失算,並且引發了嚴重的後果。
徐州屠城讓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對曹操產生了心理恐懼,殺害邊讓更是引發了他們的巨大恐慌,於是他們的精神領袖——剛直壯烈的陳宮對曹操徹底失去了信心,轉而和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及張邈的弟弟張超勸說握有實權的張邈放棄心狠手辣的曹操,選擇能征善戰的呂布,據《資治通鑒》記載:宮說邈曰:“今天下分崩,雄傑並起,君以千裏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受製於人,不亦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此亦縱橫之一時也。”於是,張邈聽從了陳宮等人的建議,“以其眾潛迎布為兗州牧”。
此後,陳宮就開始死心塌地地輔助呂布攻打曹操,可惜的是,能征善戰但沒有心機的呂布最終被心狠手辣且老奸巨猾的曹操打敗了,不幸被俘的陳宮萬念俱灰,決意赴死,為後人留下了一曲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悲壯挽歌。
由此可見,充滿戲劇性的《捉放曹》乃是藝術的虛構,陳宮和曹操反目為仇的原因不是呂伯奢一家的慘死,而是更為殘酷的徐州屠城和之後引發的邊讓之死。
絕世儒將周瑜
盡管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將周瑜描寫成一個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人,我還是非常喜歡這個人物形象。
說到曆史上真正的周瑜,則更是讓人欽佩,惹人羨慕,令人崇拜。周瑜,字公瑾,安徽舒城人。瑜,瑾,皆美玉也,而周郎人如其名,麵如冠玉,玉樹臨風,羅貫中用八個字來寫其美:資質風流,儀容秀麗,著字雖不多,一個外表內涵俱佳的男兒形象已躍然紙上,同時也定格在讀者心中。
蘇軾也是極為欣賞周瑜的,他在其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盡情為之謳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我們一直認為戴綸巾搖羽扇是諸葛亮的典型形象,殊不知,綸巾羽扇的主人不是一代名相孔明,而是一代儒將周瑜。
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都是後人的借花獻佛,穿鑿附會,而周瑜赤壁鏖兵、火燒戰船的功業卻是真真切切,纖毫不爽地記在史冊上的。晚唐大詩人杜牧遊覽赤壁時曾賦詩雲:“鐵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周瑜不僅功業彪炳千秋,橫絕青史,而且為人真誠,胸懷寬廣,絕不是《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那個樣子。東吳副都督,老將程普自恃德高望重,戰功卓著,看不起小字輩,幾次羞辱周瑜,周瑜都以國事為重,不與之計較,最終程普被周瑜的高尚品格折服了,發出了由衷的讚歎: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二人共同譜寫了三國時期的一段將相和的曆史佳話。
周瑜不僅文武雙全,品行高潔,而且在音樂上還極有天賦,當時江南就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佳話,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風流儒雅,才華橫溢的周郎會令多少少女鍾情,會牽動著多少美眉的芳心,而幸運地成為周夫人的小喬又是多麼的讓她們羨慕乃至於嫉妒。唐代詩人李端曾寫下一首精致細膩、情思別具的小詩歌詠此事: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遙想周瑜一生,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感歎:如此完美之奇男子,世之罕見!可惜天不假年,讓他英年早逝,遺恨征途,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甄宓:誤入凡塵的洛神
眾所周知,《洛神賦圖》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之一,生動傳神地塑造了“翩若驚鴻”、“明眸善睞”的洛神形象。《洛神賦圖》根據三國時期第一詩人曹植的美文《洛神賦》畫成,而《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以曹植傾慕的女子——他的嫂子、魏文帝皇後甄宓作為女主人公的。
甄宓既然被曹植想象成洛神的化身,自然是一個風華絕代的美女,當時就有“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喬”的說法。遺憾的是,她雖貴為皇後,卻依舊沒有逃脫“紅顏薄命”的悲慘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