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秦漢篇(1)(1 / 3)

愛國者趙高

一提起趙高,我們就會想到成語“指鹿為馬”。“指鹿為馬”的故事是這樣的: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在位的時候,從太監飆升為丞相的趙高想造反,又怕大臣們不附和,就先試探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傻皇帝,說:“這是一匹馬。”可秦二世還不至於傻到連馬和鹿也分不清,他笑著說:“丞相你搞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接著,他問旁邊的大臣,大臣們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都殺害了。

趙高的專橫跋扈、陰險毒辣在鹿和馬的混淆、是與非的顛倒中一覽無遺。

毋庸置疑,在秦朝滅亡這盤棋中,趙高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棋子,但是,作為大秦的丞相,趙高這個棋子不但沒有阻遏秦朝走向滅亡的車輪,反而加速了這個過程。他的私欲和野心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他的國籍和出身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麵。

趙高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而是趙國人,而且是響當當的貴族。秦始皇滅亡趙國時,趙高被俘,更為不幸的是,他最終淪為男不男女不女的閹人,也就是太監。依照趙高的性格和品行,他不可能在國破家亡之時像三閭大夫屈原那樣沉水自盡而逝,也不可能效仿商末的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但他卻和他們一樣一往情深地懷念著自己的故國。

趙高沒有悲壯地死去,他屈辱地活了下來,因為在他心中仇恨戰勝了哀傷,他要為趙國報仇,為自己報仇。

雖然趙高內心對秦朝充滿了刻骨的仇恨,但他表麵上卻對秦始皇滿麵含笑恭順有加,取得了後者的絕對信任,並一步一步掌握了秦朝宮廷的主動權。趙高深知秦始皇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他一直未敢大動幹戈。秦始皇病死之後,這個大太監就濃妝豔抹地登上了政治舞台,他勾結當時的丞相李斯假借始皇遺詔逼死了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而後立始皇少子胡亥即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秦二世。隨後,趙高殘忍地殺害了秦始皇所有的公子、公主,以發泄自己對秦朝蝕骨鏤心的仇恨。後來,他和李斯爭權奪利鬧起內訌,就借秦二世之手毫不留情地除掉了曾經的同盟者,並且日日夜夜謀劃著奪取皇帝獨一無二的大權。秦二世三年,趙高一不做二不休,殺死了這個傻皇帝。

在趙高的瘋狂折騰之下,本來已經江河日下的秦帝國離死亡越來越近了。

不可否認,趙高是個壞人,但他骨子裏在某種程度上是個愛國者,恰好像一顆趙國在滅亡之前發射到秦國的“愛國者”導彈。盡管趙高沒有親眼看到秦朝的滅亡,他肯定嚐到了把敵國推入墓道的快感。趙高剛死,秦朝就在農民起義的洪濤巨浪中土崩瓦解嗚呼哀哉了。

陳勝王之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劉集村)斬木為兵,揭杆為旗,點燃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

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很快就攻克了大澤鄉和蘄縣縣城,接著陳勝派葛嬰率兵向西進軍。葛嬰是個傑出的軍事人才,在他的指揮下,起義軍陸續攻占了豫東皖北的大片土地。

當起義軍浩浩蕩蕩地進入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時,已經擁有了六七百輛戰車、一千多騎兵、幾萬步兵了。陳縣曾經是楚國的都城,而且和陳勝好像挺有緣分,因此,陳勝在這裏起了稱王建國的念頭。他召集當地的三老和各界人士代表開會,向各家暗示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就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大家都一致擁戴他為王,於是,他就順應民意,自立為王,建國號為張楚,取“在楚國故都張揚楚國”之意。同時,他封吳廣為假王(恰如傳統戲曲評書中的一字並肩王),讓蔡賜擔任主管軍事的上柱國(相當於國防部長),任命孔鮒為可以參政議政的博士,一個小朝廷已經初具規模了。

一旦稱王,陳勝自負狠毒的性格就成了從囚籠中破門而出的惡虎。 第一個死於虎口的是葛嬰。葛嬰帶兵攻下東城之後,下了一招錯棋——他把楚王室的一個後人襄強立為楚王,因為當時關東六國滅亡的時間不長,很多人都有複興六國的念頭。陳勝稱王的消息傳來後,葛嬰立刻廢掉了襄強並向陳勝作了彙報,但陳勝不依不饒,懷恨在心,還是將這個優秀的軍事將領殺害了。

陳勝的許多親朋好友聽說他成了“張楚王”,都趕來投奔他,其中就有他的嶽父。對於泰山老丈人,陳勝表現出了不論親疏、一視同仁的優秀品質,將他與一般賓客一樣對待,見麵時隻是深施一禮,並不下拜。偏偏這老爺子是個極重禮數之人,當場就生了氣,作出了不吉的預言:“陳勝,你擅自稱王,倨傲長者,一定不能長久!”說完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