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晉國百姓已經厭倦了昏庸黯弱、無力治國的晉國君主,而傾心於正在崛起,爭取民心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於是,人們鋪陳演繹出了晉君昏聵,奸賊弄權,忠臣遇害,義士救孤,孤兒報仇的精彩故事。
四百年後,當遍訪名山大川,探尋曆史逸聞的司馬遷來到晉國故都所在地時,“趙氏孤兒”的真實曆史已經被程嬰、公孫杵臼、屠岸賈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淹沒,而司馬遷又是一個感情充沛,易於激動的作者,所以,最後的結局是他把這個震撼人心卻純屬虛構的故事寫入了巨著《史記》中的《趙世家》。其實,程嬰的姓名恰好是成(全)嬰(兒)的諧音,殺人如麻的奸佞以“屠”為姓等信息好像已經透露了一些文學虛構的蛛絲馬跡,隻是被這個故事深深震撼的人們(包括司馬遷)在感動之餘下意識地選擇了相信,放棄了懷疑。
齊宣王:“濫竽充數”之外的故事
大名鼎鼎的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但故事裏麵的那位齊宣王實際上是個求賢若渴的君主。
■任人唯賢
公元前320年,享國近四十年的一代雄主齊威王駕鶴西遊求取真經去了,他的兒子田辟強(這個名字夠現代吧)繼位成為齊國的第一把手,這就是南郭先生的第一個老板——齊宣王。
齊宣王繼承了他老爸的基因,特別重視人才,對於人才,就像貓見了老鼠,老鼠見了大米,必欲得之而後快。
宣王一即位,就將特別能打仗,但因鬧情緒惹了亂子而逃到國外的田忌請了回來,恢複爵位和封地,讓他繼續當齊國的三軍總司令。田忌也很給宣王長臉,先後伐趙,伐燕,伐魏,每次都是“鞭敲金蹬響,高唱凱歌還”。
武有田忌,文則有田嬰。齊宣王任用田嬰擔任齊國總理,改進外交政策,發展市場經濟,齊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齊頭並進,攜手向前,繼續保持著威王時期形成的與秦並為超級大國的地位。
有個名叫王鬥的人到宮前要見齊宣王,宣王讓人引他進殿,王鬥說:“鬥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鬥為好士,於王何如。”(我進去見大王說明我愛慕權勢,大王出來見我說明他禮賢下士,大王覺得怎麼辦好呢?)傳達室大爺回報宣王,宣王馬上跑到宮門口迎接,陪著王鬥一起進殿,向他請教治國之策。王鬥向宣王推薦了五位賢人,宣王都予以重用,在賢人們的治理下,齊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蘇秦在遊說齊宣王合縱抗秦時,曾這樣盛讚齊國的強盛和齊都臨淄的繁華:“齊地方二千裏,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車輪相碰),人肩摩,連衽成帷(街上人的衣襟連起來就成了帷幔),舉袂成幕(衣袖舉起來就成了舞台上的幕布),揮汗成雨(人多之故),家敦而富,誌高而揚”,雖有誇大之辭,但齊國一直是戰國時期最富的國家卻是不爭的事實(秦國最強,楚國最大)。
■金屋藏醜
齊宣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齊國得以大治。他的這一做法還造成了一個破天荒的結果:將一個醜女迎入後宮做了王後,此醜女就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無鹽女鍾離春。要知道,在京劇舞台上,鍾離春是以半旦半淨(就是花臉)的形象出現的,其醜可想而知。那麼,無鹽女到底有多麼醜呢?據史書記載,此女“凸頭深目,昂鼻結喉,肥頂少發,皮膚烤漆”。也就是說,她額頭前突,眼窩深陷,鼻孔上翻,頭顱大,頭發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像烤了漆一樣(烤了漆的家具好,烤了漆的皮膚可就慘了),那真是“極醜無雙”,醜得你大開眼界,廢寢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