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對日偽的鬥爭和利用(3)(1 / 3)

堀公一看了信暴跳如雷,日本在上海和香港布下暗哨,製定了抓捕詹氏兄弟行動方案,但一無所獲,連詹氏兄弟的影子也沒看見。這煙幕彈果然起了作用,詹氏兄弟躲在江北的農村,十分安全。當時重慶《中央日報》曾對毒酒案作了連續五次報道,但都沒有說出真相。這就對日軍起到了有效的迷惑作用。

兩年後,軍統在南京的組織被日偽破壞,大部分成員都遭日軍殺害。卜玉林在南京被日軍逮捕。日軍對他說:“隻要你說出毒酒案中投毒人的姓名,就可以放了你。”但是他寧死也不肯供出投毒人,最後被日軍殺害。詹長麟後來過著流亡的生活,最後到達浙江農村,定居在那裏,一直到日本投降。

抗戰勝利後,詹長麟回到南京。國民政府獎勵詹長麟五萬元,頒給他一枚“忠勇殺敵”的銀盾。詹長麟用這筆錢在中央門外開了一家旅館。解放前夕,已任軍統局外事組組長的少將趙世端來到旅社,他勸詹長麟一同去台灣,被詹長麟拒絕了。

南京淪陷後軍統組織的重建與活動

南京淪陷前夕,國民黨軍統局為掌握敵偽情況,經周密策劃,決定潛伏一支人馬,留在南京地區從事地下活動,組成了軍統局南京特區。該區組織龐大,人員眾多,情況複雜,為保密工作起見,決定采用單線聯係方法,平時成員們各找關係,偽裝身份,混跡於普通市民中間。

軍統南京特區區長錢新民,黃埔四期畢業,當時以少將級授區長之職。

副區長為尚振聲,秘書譚某,大隊長張某,組長李雲聲,會計安少如,譯電員楊國棟、杜雪帆等。另外留下一部電台,由兩個女報務員負責,一個名叫周光球,一個叫周英傑。

在南京尚未被日軍攻占前,區長錢新民已率領部分人員撤出南京城區,到江北六合縣瓜埠鎮附近設立區本部,對外以開辦一家五洋雜貨商店為掩護,表麵上生意來往,暗地裏幹的是地下特工。當時城內組織由副區長尚振聲負責領導,後來因日偽鐵鉗統治,形勢不利,工作難以開展,便留下秘書譚某為留守負責人,自己撤退出城去了。

12月5日,錢新民隻身秘密來到南京鼓樓碑亭巷,找到日本特務機關“大東亞同盟總會”總裁鈴木少將,進行了商談,然後又回到六合。其談話內容不詳。

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報務員周光球、周英傑二人在親戚掩護下進入國際安全區,暫時潛伏下來,躲過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浩劫。這是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軍統留在南京城內的唯一線索,她們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行動,自保不被日軍殘害已經是不易的了。

12月16日,就在六合淪陷後的第二天,錢新民攜帶全部“南京區”人員名單在日軍護送下進入腥風血雨的南京城,向日軍第六師團長穀壽夫投降。

戴笠在漢口為此大發雷霆,但也無奈,隻好硬著頭皮向蔣介石自請處分。他電令“忠義救國軍”總指揮俞作柏重新派遣人員到南京工作,要他們“有聲有色,做出成績”。但不知何故,錢新民後來仍留任軍統南京區區長並繼續指揮南京區的工作。前次是否屬於“詐降”亦不得而知。

1938年1月,出身浙江省警官學校的管容德被任命為忠救軍南京情報組上校組長,攜其妻孟芳在浦口設立了站點。由於日軍大屠殺還在繼續,他隻能利用幾個持有通行證的碼頭工人,為他搜集一些表麵情況。2月初,管容德聯絡上前首都警察廳下關偵緝隊副隊長、擁有四五百人隊伍的青幫頭目王錫三,遷南京情報組到瓜埠,奉準成立了“忠義救國軍南京行動總隊”,辦公處設在瓜埠老鷹窩。下設秘書、情報、政訓、督察等室,行動、爆破、交通等組和上海、南京、六合三個聯絡組。在情報室內設立了南京城中、城南、下關、浦口各情報組。忠救軍總指揮部又派來督察袁燦協助。他們擁有第十一、十三、十六三個遊擊支隊和兩個直屬遊擊大隊,共計人三千、槍兩千。

這支部隊在開始時,按照軍統局的指令,在抗日方麵做了一些零星的活動。他們先後派人到南京下關火車站、白下路小火車站進行爆炸日軍軍運活動;並於汪偽政權成立後,謀劃刺殺落水的大漢奸。如在南京大戲院刺殺偽宣傳部長林伯生,在明星大戲院刺殺偽外交部長褚民誼,在夫子廟貢院街狙擊偽南京市長高冠吾,以及爆炸日軍俱樂部東和劇場等。但這些行動都沒成功,隻炸傷了一名日軍少尉,給日偽造成了恐慌。1938年9月,他們在六合靈岩山伏擊了從縣城往瓜埠掃蕩的日軍,斃傷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