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對日偽的鬥爭和利用(3)(2 / 3)

管容德把更多的心思用在發展自己的武裝上,他建立了自己掌握的四個特務隊,有三百人和槍,並配有輕重機關槍。他還不斷派親信去忠救軍總部接受訓練,回來後擔任軍官。由於重慶方麵不能供給經費,要他們就地解決,於是這支隊伍就在各駐地橫征暴斂,用“愛國捐”、“鞋襪費”、“製服費”乃至“燈油費”等各種名目來盤剝民眾,鬧得民不聊生。管容德積極執行國民黨的反共方針,經常四處搜捕共產黨新四軍,並密切注意偵察新四軍在江南活動的情報,向重慶報告。1939年初夏,新四軍第四支隊到六合八百橋、東王廟一帶活動,管容德奉忠救軍總部命令,與國民黨“地方友軍”配合,對他們進行了排斥襲擾。1940年2月,管部在奔襲新四軍民運工作隊途中被新四軍伏擊,傷亡慘重。惱怒之下,他竟殺害了十三個被拉夫的農民泄憤。3月間,管部又全力投入了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發動的企圖消滅新四軍江北主力的作戰行動,但遭失敗反被新四軍殲滅大半。忠救軍總部撤銷了“南京行動總隊”番號,管容德逃離六合,轉任國民黨政府句容縣縣長,但他沒有到任,躲到了上海。他後來被軍統拋棄,生活潦倒,患病幾乎失明。手下餘部投日或潰散。

1938年4月,滯留南京城內的軍統報務員周光球、周英傑二人得到軍統南京區部指示,盡快將城內的留守電台裝架就緒,以便與重慶軍統總局取得聯係。但由於技術問題,兩位女報務員未能完成任務。區長錢新民於是命令在江北的國民黨航空氣象情報第二十六分台台長張雲飛潛返南京城,完成了安裝任務,這樣才恢複了與重慶軍統電台的聯係。錢新民又命令張雲飛和周光球以夫妻名義在一起,掩護工作,負責收發各項情報電訊。同時把周英傑調出南京城,派到六合縣瓜埠鎮附近與剛從漢口航空氣象總台調來的第八十八分台台長潘俊滔(潘光祥)在一起工作。該台除向航空氣象情報總台報告氣象情況及日軍飛機動向外,還為南京區收發各項情報電訊,同時又與城裏張雲飛電台保持聯絡,收發區部與城裏組織間的來往電訊。後來為了加強南京城內組織電訊工作的力量,又將航空氣象情報第八十五分台台長溫釀調往城裏工作,加派報務員劉正凡隨同前往,搜集日偽活動情報,即時向區部和重慶軍統總部彙報。

1939年汪精衛在南京籌建偽國民政府後,李士群、丁默邨主持的汪偽特工總部決定,把偽總部三處(電訊處)遷到南京北平路38號,同時宣布成立“南京無線電通信總台”。另在上海、廣州、漢口、蘇州、無錫、鎮江設立支台,各縣設立分台,及時將各地情報電彙南京總台,形成一個較大的無線電報通訊網。該處(電訊處)處長為晉輝,副處長餘介,總台長阮行舟。其他重要成員有秘書沈錫寶,譯電室主任沈壽桐,科長周鼎、謝乃光、嚴經為等。報務長先是謝熙、張民權,後是潘俊滔(渝方人員)。機務長黃國璋,股長有朱笑萍、陳凱等。在總台設有專門聽抄重慶中央社與延安新華社新聞電訊稿的部門,經總台整理後分送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李士群等人參考。另外在張府園70號設立研究室,在長樂路某處設立偵察總台,專事竊取對方電台的密電電頻,進行技術性的研究破譯。其中主要成員為楊家英、萬德浩、馬成、黃焦、湯友梅、林植等人。

與此同時,在汪偽軍事委員會下也設立了無線電總台,由張和卿(張亦璞)擔任少將總台長。在各地偽軍部隊中軍、師兩級設立支台或分台,由總台委派負責人與駐軍籌辦,形成軍事係統電訊網。

此外,周佛海控製的偽中央儲備銀行也單獨設立銀行總台和各省、市支台,另成體係,與軍事、特工成鼎足之勢,各自為政,互不相關。該台人員是由偽特工總部三處處長晉輝所派總台台長謝熙挑選,其主要任務是收發銀行業務往來電訊和經濟金融動態、市場行情變化、外幣金銀漲跌等消息。

但後來周佛海把總台作為他與重慶軍統秘密往來的渠道,也成了變相的特務電台。偽中央儲備銀行內藏有重慶派來的特務陳克祥等人,周佛海待之如上賓,均安插在財政部、偽中儲行中委以重要職位。

這時汪偽政府內已有特工、軍事、銀行三個無線電台係統,技術人員需求量大。為了培養電訊工作人員,汪偽當局在南京辦了兩個無線電學校,一個是南洋無線電學校,地址在韓家巷,校長由偽軍委總台長張和卿兼任;一個是新華無線電學校,在王府園,校長是餘介(特工總部三處副處長)。後來餘介被重慶軍統暗殺,乃由溫釀擔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