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大清王朝(1)(2 / 3)

康熙14歲的時候,親自執政。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鼇拜發生了爭執。鼇拜懷恨在心,就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把蘇克薩哈處死。康熙不肯批準,鼇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吵了起來。康熙非常生氣,但是一想到鼇拜的勢力不小,隻好暫時忍耐,把蘇克薩哈殺了。

從那以後,康熙就下決心除掉鼇拜。他找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這些少年個個健壯有力。康熙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鼇拜進宮去,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在禦花園裏摔跤,隻當是孩子們鬧著玩,一點也不在意。

有一天,鼇拜接到康熙的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鼇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鼇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鼇拜雖然力氣很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練過摔跤,不一會兒就把鼇拜打倒在地。

鼇拜被抓進大牢,康熙馬上讓大臣調查鼇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鼇拜的罪行累累,應該處死。康熙覺得鼇拜曾經立過功,就沒處死他,隻是把他的官職撤了。

171.康熙平“三藩”

康熙親自執政後,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但是南方有三個藩王,讓康熙帝十分擔心。這三個藩王本來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分別是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

康熙帝知道要統一天下,三藩是很大的障礙,一定得找機會削弱他們的勢力。正好尚可喜年老,他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康熙不同意。這樣一來,吳三桂和耿精忠(耿仲明的孫子)就有些慌張了,他們想試探一下康熙的態度,就主動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請求。沒想到,康熙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吳三桂非常生氣。

公元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一開始,叛軍打得很順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廣東的尚之信(尚可喜的兒子)和福建的耿精忠聯係,約他們一起叛變,曆史上把這件事稱為“三藩之亂”。

三藩一亂,整個南方都被叛軍占領。康熙並沒有被他們嚇倒,一麵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三桂;一麵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穩住他們。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就投降了。

吳三桂的力量漸漸變弱,處境十分危險。經過8年戰爭,他知道支撐不下去,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就死了。公元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進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自殺。清軍最後平定了叛亂勢力,統一了南方。

172.雅克薩之戰

康熙剛剛平定了三藩的叛亂,東北邊境又傳來沙皇俄國侵犯邊境雅克薩的消息。康熙親自帶兵出征,一麵派將軍彭春、郎談借打獵為名到邊境偵察;一麵要當地官員修造戰船,建立城堡,準備與敵人作戰。

公元1685年,康熙派彭春率領陸軍、水軍一萬多人,到雅克薩城下,把雅克薩圍了起來。清軍又在城下堆起柴草,準備放火燒城。俄軍的頭目很害怕,在城頭上扯起白旗投降。俄軍撤走後,彭春命令士兵把雅克薩城堡全部拆了,讓百姓種地,然後撤走了軍隊。

俄軍的頭目打聽到清軍撤出的消息,就帶兵回到雅克薩。康熙帝決定把侵略軍徹底消滅。將軍薩布素帶兵進軍雅克薩,清朝的戰士想到從他們手裏放走的敵人又來了,恨不得馬上把他們消滅。這一次,清軍的炮火更加猛烈,俄兵幾次出城反撲,都被清軍打了回去。守城的俄軍頭目中彈死去,剩下的一批侵略軍不得不躲到地窖裏,但是沒幾天,病的病,死的死,最後隻剩下了100多人。沙俄政府慌忙派使者要求談判,康熙才下令停止攻城。

公元1689年,中國政府派索額圖為代表,沙俄政府派戈洛文為代表,在尼布楚舉行和談,劃分了兩國邊界,並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簽訂的一個不平等條約,開“以土地換和平”之先河,為日後沙俄大規模鯨吞中國東北地區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