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蒲鬆齡與《聊齋誌異》
蒲鬆齡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創作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所以也被稱為“聊齋先生”。
蒲鬆齡從小就很聰明,喜歡讀書。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對做官十分感興趣。19歲時,他考中了秀才,但是從那以後,他每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失敗,直到72歲,才稱為貢生。
為了生存,蒲鬆齡在學堂當了教書先生。他在教書期間,接觸了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熟悉他們的疾苦。通過與這些人的接觸,他常常聽到一些自己從未聽過的奇怪的事情和傳說。每次聽到這些事情,他都馬上回家,把它們記錄下來。時間一長,這些故事就成了《聊齋誌異》的素材和原型。1680年,蒲鬆齡寫完了《聊齋誌異》。
“聊齋”是蒲鬆齡的書屋名,“誌”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誌異》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全書一共有491篇短篇小說,內容非常豐富。《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因為它成功地塑造了很多人物,故事情節也很曲折,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中的優秀代表。
174.曹雪芹創作《紅樓夢》
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原來是一個貴族家庭的子弟,雍正當了皇帝以後,因為皇室內部的糾紛,牽連到曹家,雍正帝下令查抄了曹家。
曹雪芹的父親死後,他的生活更加困難,他隻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幾間簡陋的屋子裏讀書。曹雪芹住在郊外,環境變了,他接觸了一些窮苦百姓,再想起小時候家裏的豪華生活,很傷心。後來,他決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寫出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這就是《紅樓夢》。
在《紅樓夢》裏,曹雪芹寫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賈家從興盛到衰落的故事。曹雪芹花了10年時間,在北京西郊寫這部小說,辛勞和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虛弱。當他寫完第80回的時候,他的一個心愛的孩子得病死了。曹雪芹受不了這個打擊,放下了他沒有完成的著作,離開了人世。
曹雪芹死後,他的小說稿本經過朋友們傳抄,漸漸流傳開來。許多人讀了這本小說,又是讚賞,又是感動。但是對這樣傑出的著作沒有全部完成,總覺得是一件太可惜的事。後來,又有一個文學家高鶚,續寫了40回,使《紅樓夢》成了一部結構完整的小說。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從國內到世界各國,都有許多學者研究、考證這部偉大著作,人們把這門學問稱為“紅學”。
175.鐵齒銅牙紀曉嵐
紀曉嵐是清代著名的學者。他雖然是個大官,但是為人很和善,所以朋友很多,他的學生也很多,他是乾隆時期人們公認的文壇領袖。除了善於寫文章外,紀曉嵐也很聰明,口才很好,被人稱為“鐵齒銅牙”。
一年夏天,紀曉嵐和幾位大臣在書館裏校閱書稿。紀曉嵐很怕熱,於是就脫掉了上衣,光著上身,把辮子也盤到了頭頂上。這時,乾隆皇帝慢慢走進書館裏。當紀曉嵐發覺時,已經來不及穿衣服了,於是,他趕緊把脖子一縮,鑽到了書桌底下。其實,乾隆早就看見紀曉嵐的動作了,但他裝作不知,故意在書館裏與其他大臣閑聊,遲遲沒有離去的意思。紀曉嵐在桌子下麵滿身是汗,實在是堅持不住了,就伸出頭來問:“老頭子走了嗎?”他的話音剛落,抬頭一看,乾隆就坐在他麵前。乾隆生氣地質問:“紀曉嵐,你好大的膽子。為何叫朕老頭子?如果你解釋得好,朕就放過你。”紀曉嵐不愧是鐵齒銅牙,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皇上萬壽無疆,難道不叫‘老’嗎?您至高無上,難道不叫‘頭’嗎?天地是皇上的父母,難道不是‘子’嗎?連起來不就是‘老頭子’嗎?”乾隆聽了,一下就高興了,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還獎賞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