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惠姓勝跡、遺跡(3)(1 / 3)

河南虞城惠樓山藥為朝廷貢品河南省虞城縣店集鄉惠樓村是惠姓人於明初建立的村莊。他們吃苦耐勞,聰明智慧,在長期的勞作中,學會了種山藥技術,加上土地肥沃,培育出了一種風味獨特的山藥。該山藥好看:軀體均勻,每根長約0.6米,稍扁略帶彎曲,皮色紅潤,肉色乳白。好吃:不麻不澀,香甜幹綿,回味無窮。好做:易剝皮,可一剝到頭,煮熟不碎;營養豐富:含人體所需多種維生素,可健脾胃,補肺益精,對治療虛癆咳嗽等症亦有輔助作用。地方官吏敬奉朝廷,皇帝後妃吃了讚不絕口,明朝神宗萬曆年間被列為貢品,距今有400多年的曆史。民國末年,種植麵積50餘畝,年產4萬餘公斤,建國初年產量增至6萬公斤,改革開放以來,家家戶戶種植,發展到80餘畝,年產8萬公斤,成為著名的山藥產地。

山東安丘惠莊風箱安丘惠莊人有祖傳做風箱的手藝,家家戶戶、世世代代靠做風箱維持生計。所做風箱風力大、省力、而經久耐用。又注重信用,終身保修。在號子上(商標)印“山東安丘惠家莊×××造,開扣拔縫管退”,承諾字樣,信譽度極高。行銷方圓百裏,成為數百年的老字號,惠莊因此聞名遐邇,無人不曉。現在銷量大減,但並未絕跡,隻要有人需要,村中還有人製作。

“燕翼堂”化妝品為民除疾“燕翼堂”21世惠中興為江蘇邳州支後裔,先輩數代從醫,發揚祖宗“燕翼”精神,具有高尚醫德,為百姓治病,在徐州一代很有名氣。惠中興繼承先輩治療斑、痘、脫發方麵的專長,具有多年的臨床經驗,運用中西醫理論作指導,研製出一種防治人麵部斑、痘及脫發的純中藥化妝品,經鑒定,有效率在95%以上。惠中興為弘揚祖德祖風,經國家工商局批準,商標注冊為“燕翼堂”,成立起徐州市化妝品有限公司,繼續研製生產該產品。燕翼堂係列化妝品在徐州等地很吃香。(惠友乾提供)

惠姓村莊的嬗變

陝西西安灞橋惠家莊屬西安灞橋區洪慶辦事處管轄,位於洪慶街南端西安至藍田的公路邊上。《西安地名誌》記載:相傳唐貞觀年間有村。據村中學識較高的劉治義老人介紹,清以前是惠姓人的村莊,約二、三十戶,康熙年間還有惠姓人居住,劉姓人開始遷入。以後惠姓人越來越少,又遷來胡、楊、康、羅、曾等姓人,現在沒有一戶惠姓人。1958年惠家莊一分為二,變為惠東、惠西兩村。以公路為界,公路東邊是惠東村,劉、羅、曾姓為主,公路西邊是惠西村,胡、楊、康姓居多。現在兩村有2700多人,惠家莊這個村名逐漸被人淡忘了,馬路邊上的牌標也是惠東、惠西,隻是前幾年出版的西安市地圖上還標的是惠家莊。如果是唐初,惠姓人在此建村,到清末消失,惠姓人在此生活了1300多年。而惠家莊這個村名保存了更長時間。

陝西韓城市芝陽鎮惠家坡此地屬於韓原西部山區,上古時期惠連在韓原建國,周也封韓。清康熙年間有惠姓人在此生息,形成村莊,始稱惠家堡,光緒年間大旱時惠姓人流亡,但村名沿用下來,現叫惠家坡,張姓人居多,惠姓人在此生活了200多年。

寧夏鹽池惠安堡惠安堡位於寧夏吳忠市鹽池縣西南,距老鹽池城隻有15華裏,是古代靈環道(今吳忠市至環縣)上的一個重要驛站。該堡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堡周回二裏四分,牆高三丈,址厚二丈五尺,頂厚一丈五尺。據嘉慶《靈州誌跡》記載,有“門二道,門樓二座,南北敵台三座”,北門樓為玉皇閣,南門樓為火神廟,玉皇閣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玉皇廟,下層為閻羅廟。堡牆用磚石砌成,層樓重疊,相當宏偉,是一座很有特色的明清集鎮。

該堡以屯堡長惠安命名,據清光緒《靈州誌》記載,在清同治年間這裏還有惠姓人居住。惠姓人在這裏至少生息了三四百年。現在這裏沒有惠姓人的蹤影,2007年8月底筆者在新華社寧夏分社鄭主任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來到古堡,看到遺址還在,堡略呈正方形,城內碎石瓦片隨處可見。東城牆完全拆除,蓋起了民房,南、北、西牆基本完整,磚石砌的南北門洞尚好,南門洞高約一丈五尺,寬約一丈,長約三丈,可以通行。門洞頂部及左右兩邊牆的磚石被拆掉,裸露著千瘡百孔的夯土層,滿目蒼涼,如不采取保護措施,不久就會消失。而在堡的東北新鎮正在崛起,一條筆直的大道,兩邊店鋪林立,全鎮兩萬多人,回漢雜居,街道裏車水馬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