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5月12日,伊朗伊斯蘭什葉派領袖、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最高領袖霍梅尼出生於距伊朗宗教聖地庫姆56公裏的霍梅恩小鎮。外祖父、父親和一個哥哥都是阿亞圖拉(宗教領袖的稱號,意為真主的意誌)。
15歲中學畢業後,霍梅尼受教於伊斯蘭著名神學家、宗教領袖哈耶裏·葉茲迪。他1922年至庫姆深造,成為伊斯蘭教神學家教法學家。60年初,他成為伊朗六位大阿亞圖拉之一。霍梅尼在庫姆教書40年,伊朗當代著名宗教學者大都是他的學生。1941年,他出版了《揭開神秘的麵紗》一書,揭露國王巴列維的獨裁統治。
20世紀60年代以來,伊朗禮薩·巴列維國王大權獨攬,實行君主專製。他還是個很有作為的國王,要重振“大波斯帝國”,主張通過自上而下的“白色革命”,防止自下而上的“無益的革命”。在對外政策上,他實行親美方針。
國王的改革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伊朗的經濟比50年代末增長了3倍多。與此同時,70年代初世界石油價格暴漲,使伊朗的石油年收入從1973年的40億美元增至1974年的200多億美元。巴列維國王從美國購進了大量西方技術、設備和武器,宣稱25年後伊朗要成為“世界五大強國之一”。
但是,國王在政治上實行專製統治。1975年3月3日,他宣布取締一切政黨,組成禦用的“伊朗民族複興黨”,實行一黨專製。國王的專製統治遭到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伊斯蘭教什葉派上層的強烈反對,國內政局動蕩不定。
伊朗9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國王的改革觸犯了宗教上層僧侶的利益,而他的專製則激起了群眾的不滿。霍梅尼利用宗教力量組織反國王的群眾運動。伊朗人民飽受饑餓、戰亂之苦,所以霍梅尼站出來振臂一呼,便有許多人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來。1978年初,德黑蘭、庫姆、大不裏士等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國王、反美運動,要求廢除君主製。這就是“伊斯蘭革命”。國王先是實行武力鎮壓,繼之妥協讓步,但無濟於事。1979年1月16日,國王被迫出國“長期度假”(1980年7月27日在埃及病故),巴列維王朝覆滅。同年2月,霍梅尼由法國回到伊朗。2月11日,伊朗宣布成立伊斯蘭革命委員會,廢除君主製,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根據新憲法的規定,霍梅尼為“伊斯蘭革命領袖”,即最高領袖,總攬軍政大權。霍梅尼宣布,全世界“所有伊斯蘭國家應當覺醒,團結起來,在真主的旗幟下,成立一個大伊斯蘭政府”。
霍梅尼提出將按照“穆罕默德的設想”重建伊朗,並宣布“既不偏向西方,也不偏向東方,我們要建立一個中立和不結盟的共和國”。霍梅尼對內推行徹底伊斯蘭化,對外提出輸出伊斯蘭革命的口號。1979年11月4日,霍梅尼政權支持伊朗學生占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使館人員作為人質,要求引渡流亡在美的前國王巴列維和收回巴列維家族在美財產,釀成“人質危機”。1981年1月19日,在阿爾及利亞的斡旋下,伊美雙方才達成釋放人質的協議,美國將巴列維家族在美財產歸還伊朗政府,伊朗政府則釋放美國人質。1980年9月至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爆發了長達8年的戰爭。1988年7月,霍梅尼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同意停火。8月,兩伊戰爭停止。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