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80年代年起,東歐局勢發生劇烈的動蕩,各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在短短的時間內紛紛喪失政權,社會製度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東歐各國的劇變大體經曆了三個階鼠一是執政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由於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麵臨著嚴重的困難,黨內出現了反對派。二是執政黨在國內外的壓力下,不斷對反對派妥協退讓,放棄社會主義原則,實行政治多元化、多黨製,反對派勢力擴大。三是反對派通過不斷製造動亂,施加壓力,使執政黨陷入困境,然後取得政權。個別國家甚至通過武裝衝突,實現政權更迭。
1989年1月,波蘭統一工人黨提出實行政治多元化。1989年2月6日到4月5日,包括團結工會在內的第一次圓桌會議在華沙舉行。政府當局和團結工會達成了政治、經濟改革方案,並且修改憲法,實行總統製。4月17日,華沙法院宣布團結工會為合法組織。在6月4日的大選中,團結工會獲勝,統一工人黨慘敗。12月29日,波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關於波蘭統一工人黨在國家中起領導作用和實行社會主義製度的條款,改波蘭人民共和國為波蘭共和國。
1990年1月,波蘭統一工人黨通過《關於波蘭統一工人黨停止活動的決議》,決定結束黨的存在。1990年5月,國會通過了政黨法,禁止各黨派在工廠、軍隊和國家機關中從事黨派活動。12月9日,瓦文薩當選總統。由此,波蘭進入了不穩定的多黨角逐時期。
1988年5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提出實行社會主義多元化,加速改革。1989年2月,社會主義工人黨重新評價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認為這是一次“真正的起義——人民起義”,並通過了實行多黨製的決議,認為政治體製多元化可以在多黨製範圍內實現。1989年10月,社會主義工人黨將黨的名稱改為社會黨,並把黨的奮鬥目標定為民主社會主義。原黨中央總書記格羅斯不同意這一決定,改組社會主義工人黨。社會主義工人黨宣稱長遠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當前目標是阻止資本主義複辟。1990年10月18日,國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改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為匈牙利共和國。
1986年,保加利亞共產黨提出了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等一切領域進行根本性的變革。1989年5月29日,保加利亞開放邊界,引起31萬保加利亞人大出逃,造成國民經濟的停頓。1989年11月10日,姆拉德諾夫任保共中央總書記,他極力倡導政治多元化。12月,黨的領導機構大改組,30多名中央委員被開除或解職。
1990年1月30日至2月2日,保共中央召開第14次特別代表大會,通過了《保加利亞民主社會主義宣言》和新的黨章,正式放棄原來的奮鬥目標,政治上主張建設民主與人道的社會主義社會,實行多黨製、三權分立;經濟上實行所有製多元化和市場經濟。4月3日,保共改稱保加利亞社會黨。1990年4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修改法、政黨法和選舉法,姆拉德諾夫當選為總統。1990年6月10日,保加利亞舉行政治多元化後的首次選舉,社會黨獲得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組成新政府。此後,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鬥爭仍然非常激烈,社會仍處於動蕩不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