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各島、希臘半島以及小亞細亞西部的青銅時代的文明,其中心地區在克裏特島與邁錫尼,故又稱克裏特一邁錫尼文明。它不僅是古希臘文明的源頭,也是西方文明的開端。
克裏特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其時期大約為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5世紀。它是英國學者伊文思在19世紀末發現的。考古發掘證實,約公元前2000年,克裏特出現了最初的國家。克裏特文明的特征是宏偉華麗的王宮建築、精美的工藝品和強大的海上霸權。
克裏特是愛琴海第一大島,是地中海海上交通的要道。島上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適宜發展畜牧業和農業。由於臨近埃及和西亞這些古代最早文明的發源地,克裏特一度在社會經濟方麵處於歐洲最先進的地位。當時農業和手工業已有分工,農作物品種以大麥、小麥、橄欖、葡萄為主。手工業有突出進步,青銅器、金銀器、陶器較過去增多,工藝複雜。在建築方麵,能修築大型王宮。這一時期還產生了文字,先是圖畫文字,後變為象’形字。這說明克裏特已經進入階級社會。
公元前16、15世紀,是克裏特文明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繁榮時期,克裏特文明最偉大的創造就是克諾索斯王宮。王宮依山而建,層層相連,中央有一長方形庭院,四周圍繞著富麗的宮室。室內陳設著陶器、雕塑、金銀器皿,四壁是光彩奪目的壁畫,畫中題材多樣,從貴婦、少女到花鳥草蟲、鬥牛場麵,均以寫實主義的筆觸畫就,洋溢著和平的氣息。王宮的設計極具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調。這一時期產生的線形文字,目前尚未被釋讀。
公元前1400年,克諾索斯王宮和克裏特的其他城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從此克裏特處於邁錫尼文明的影響之下,克裏特文明也逐漸被人遺忘。
邁錫尼文明是指希臘南部的邁錫尼、提林斯、派羅斯和斯巴達等早期城邦文明,約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邁錫尼文明的特點是墓地文化,發掘出的青銅武器和工藝品都極精美。邁錫尼文明各國處在一種緊張的氛圍之中,連少量壁畫和雕刻作品也充滿好勇鬥狠的勇士氣息,與克裏特文明時期的藝術格調迥然不同。
邁錫尼文明諸國的內部結構較為清晰。國家的政體為君主製,國王稱瓦納克斯,國王之下有一批官僚,其中重要官職稱拉瓦蓋塔斯,可能是軍事將領。看來邁錫尼文明時期已形成一套官僚體製。邁錫尼文明各國的經濟基礎是土地雙重所有製,即土地財產的私有製和公有製並存。國家的統治者照例是大土地所有者。國王有地30單位,拉瓦蓋塔斯有地10單位,村社成員隻有村社公有地的占有權,每人占有的麵積不足1單位,還需租種部分公有地方可為生。
邁錫尼等國已形成階梯狀的社會階級結構。最下層是奴隸階級,集中在國王與達官貴人家中勞動。奴隸階級之上是與貴族相對立的平民,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農民居住在城外的村社之中。手工業者則集中在城內。另外商人階層也已存在。以國王為首的奴隸主階級是社會的統治階級,他們依靠剝削奴隸和小生產者積聚起大量財富。
邁錫尼文明的鼎盛時期在公元前13世紀左右。其勢力伸展到整個愛琴海,可能同小亞細亞人一起擊滅赫梯王國,並約在公元前1240年聯合攻打小亞細亞的國家特洛伊,由此衍生出許多曲折動人的故事,被後來吟遊詩人反複誦唱修改,遂成((荷馬史詩》,流傳萬世。
公元前13世紀末至12世紀,希臘受到多利安人的入侵。這直接導致邁錫尼文明的毀滅,繁榮的城市、雄偉的宮殿、興盛的手工藝和商業等都被一掃而光,希臘進入一個落後、封閉、貧窮的時期,西方人稱之為“黑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