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傳說中的西周長城(2 / 2)

《出車》又曰:“赫赫南仲,獫狁於襄。”南仲到朔方築長城,是為了掃除盤踞在那裏的獫狁。那麼,獫狁盤踞在什麼地方?對此,《詩經·小雅·六月》有明確記載:“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從這裏知道獫狁盤踞在大原地區。《六月》篇中的獫狁,也就是《出車》篇中的獫狁。這兩篇詩中指的都是盤踞在大原地區的同一個獫狁。關於獫狁的族屬,《出車》篇說:“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獫狁於夷”。由此可見,獫狁亦屬西戎,就盤踞在大原地區。

關於大原的地理位置,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顧炎武進行過考證。他認為“薄伐獫狁,至於大原”中的“大原”,指的是今固原、平涼一帶。

南仲在朔方主持修築長城,目的是抵禦獫狁的擾掠,而獫狁又盤踞在大原一帶。那麼,“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就是說周宣王命令南仲到周都鎬京北方的大原地區建築了一道長城。以今地言之,就是在今寧夏固原地區建築了一道長城。周宣王命令南仲在今寧夏固原地區建築的這道長城,也見於我國古代典籍《山海經》的記載。

如果固原長城真的是西周長城,那麼《詩經·小雅·出車》就是對世界上建築長城的最早記載,也是我國長城建築史上的最早篇章。這道長城的現存遺址,就是今固原長城。今固原長城,西周時期屬周宣王所築朔方長城中間的一段。寧夏固原西周朔方長城始築於周宣王時期,距今已2800多年。果真如此,那麼固原長城也將是中國長城的始祖,固原地區也將是中國長城的故鄉,固原長城在長城史上的源頭地位將會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還要等待更多的考古證據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