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治療方案的製定與選擇是根據病情狀態與癱肢運動功能喪失程度而確定的。輕至中度偏癱經一般治療亦可恢複正常運動功能。而重症偏癱隻有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能達到理想的治療結果。
一、偏癱綜合性治療選擇
偏癱的綜合性治療是指根據腦血管性偏癱的不同病程階段和偏癱程度而采取的兩種以上不同治療方法的聯合治療而言。如偏癱恢複期的中、西藥治療加焦氏頭針與運動療法等。綜合性治療能達到療效的相互增補作用,能使患者癱肢在較短的治療時期內,獲得最佳功能恢複效果。故在重症偏癱的中、西醫綜合性治療中,一是注重治療時機應選擇在患病3個月以內,二是在治療方法上應注重中、西醫結合治療。一般講腦神經功能受損的恢複過程是在患病3個月以內就基本完成,大於3個月的腦神經機能異常已是基本固定不變,即使再有所恢複也是局限而緩慢的功能改善。故腦血管性偏癱運動功能障礙的最佳治療時期是在患病3個月以內。此期不但是腦神經功能恢複的“黃金”階段,同時也是綜合性治療能充分發揮療效的重要時期。所以,臨床醫生與家庭人員在病人患病3個月以內應采取適應患者的一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做好臨床綜合性治療與家庭康複治療,以達到增加治愈率減少後遺症的目的。到腦血管性偏癱後遺症期,雖然經綜合性治療亦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畢竟為時太晚,隻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治療結果。
(一)腦血管性偏癱昏迷期的綜合性治療選擇
此期的綜合性治療選擇主要是降低高顱壓,解除腦抑製,防治並發症的治療,即搶救生命的治療為主。其次是家庭陪床的康複治療,即預防癱肢肌萎縮與防止關節攣縮的治療。在此同時應根據臨床辨證選擇解除腦昏迷的藥物,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鼻飼,並可根據臨床辨證選擇清開靈注射液,生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靜脈點滴或肌肉注射,同時可給予腦細胞活化劑與辨證應用中草藥。在緊急情況下可給予針刺急救穴:百會、中衝、湧泉、太衝等,或用三棱針點刺大椎、委中、尺澤給予放血治療。對重症偏癱高顱壓者多采用聯合應用脫水劑,如20%甘露醇250ml加速尿20~60ml、加地塞米鬆10~20mg快速靜脈點滴或給予激素利尿合劑: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鬆10~20mg,加25%硫酸鎂20ml,加10%氯化鉀10ml,加氨茶堿0.5g,加普魯卡因250~500mg,加維生素C 3克混合靜脈點滴,每日2次。利尿激素的應用可達到利尿止痙降血壓的作用,經以上處理病情仍不見好轉者,可給予腦室穿刺引流或顱骨鑽孔抽血治療。並發症的防治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褥瘡為主。在偏癱意識障礙期,即中醫的“中髒腑”期,除急救穴位的針刺外,應禁忌針灸與焦氏頭針治療,並禁用血管擴張劑或擴容劑。家庭康複的主要重點是在保障頭顱不受震動的基礎上,以翻身、拍背、按摩骨突部位及被動運動癱肢各關節及正確擺放癱肢位置為主,以預防肌萎縮、關節攣縮的發生。
(二)偏癱恢複期綜合性治療選擇
偏癱昏迷期持續1~3周後即進入腦功能及癱肢運動功能恢複期,即中醫的“中經絡”期。此期主要是加快腦功能及癱肢運動功能的恢複進程。治療重症偏癱應放在綜合性治療的基礎上,選擇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及代表性的藥物。如偏癱伴有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高粘滯血症及腦血管阻塞所致的頭昏、頭暈者以選擇自血光量子療法或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療法為宜。並根據不同病情選擇以下藥物:如抗自由基劑:天力體保等;溶栓劑:蝮蛇抗栓酶等;抗凝抗粘劑:新抗凝、藻酸雙酯鈉等;腦血管擴張劑:腦通、卡蘭、培他啶等;鈣通道阻滯劑:尼莫地平、西比靈等;抗血小板聚集劑、腸溶阿斯匹林等。總之,在目前治療腦血管性偏癱藥物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合理選用、防止重複用藥十分重要。如腦血管阻塞性偏癱伴有眩暈者,選用西比靈後就不要再用腦益嗪、尼莫地平等。偏癱伴高血壓者,選用尼莫地平就不要再用其他鈣離子拮抗劑,避免重複用藥造成不良反應。在偏癱恢複期,選用中草藥主要以辨證施治為基礎,並注重用破血化瘀或活血化瘀的藥物。在綜合性治療偏癱的過程中應用焦氏頭針,患肢針灸和按摩運動治療時,最好選擇程序化治療。如紮完焦氏頭針後隨繼給予患肢針灸治療,起針後再繼續癱肢按摩與關節的運動治療,待病人休息片刻後家庭給予助力或指導、翻身、俯臥爬和坐、站、走的訓練以及日常生活的指導訓練。特別應注重異常步態與異常姿勢的糾正等。通過以上規範化治療可使綜合性治療的效力顯著提高,並可解決單純藥物解決不了的重症偏癱問題,能使患病3個月以內存活下來的重症偏癱病人95%左右重新站起來,走出去。但上述治療結果的實現,必須在熟練掌握焦氏頭針療法,肢體針灸技術與按摩運動技巧,並能與中、西藥相互配合的基礎上獲得。中成藥的選擇和光量子血療法,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等治療應嚴格根據病人最佳適應證選擇應用。
(三)偏癱後遺症期綜合性治療選擇
偏癱後遺症期的治療選擇重點應放在中草藥+患肢針灸+家庭運動康複治療與異常步態的糾正訓練方麵。
中草藥應以臨床辨證為基礎,活血化瘀為本,選用桃仁四物湯,或補陽還五湯為主,亦可選用四藤湯。在以上辨證選方應用中還應注重蟲類的選用。如白花蛇、水蛭、全蠍等。並注意隨症加減,如癱肢疼痛、麻木、關節攣縮拘緊者應側重選用桂枝、牛膝、天麻、伸筋草等。以消除疼痛,減輕麻木,緩解癱肢拘緊之症。以上中草藥的應用方法,除水煎服外,其藥渣乘熱裝入事先備好的4層紗布袋內,給予癱肢疼痛或拘緊部位的熱敷,可顯著增強舒筋、止痛、除麻、扶溫之功,使癱肢疼痛、攣縮、麻木之症顯著緩解或好轉。同時配合針灸運動療法更會使其療效倍增。
在癱肢針灸治療期間應注重與運動療法與糾正習慣性異常行走步態的訓練緊密配合更能使癱肢運動功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在患者癱肢功能恢複期未有得到焦氏頭針治療者,在後遺症期再給予頭針治療亦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如偏癱伴不完全運動性失語者給予針刺運動區和加強針刺運動區下2/5(又稱言語1區)的同時+中藥補陽還五湯煎服+語言功能訓練+異常步態的糾正訓練亦可使病人取得顯著好轉或基本治愈。又如當小腦血管阻塞或出血性偏癱後遺症時,患者常為共濟失調性輕偏癱,步態呈蹣跚狀或快速小碎步前傾慌張步態,易向病灶側傾倒,此時雖然已進入後遺症期,但經針刺撚轉病灶對側運動區和加強針刺病灶側平衡區,同時選擇服用消栓通絡膠囊或消栓再造丸等中成藥。亦可使病人達到基本治愈或顯著好轉。
在偏癱後遺症期綜合性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穩定血壓,降低血液粘度等治療,以防再次複發。
二、偏癱家庭康複中的食療選擇
腦血管性偏癱的飲食與食療,是患者家庭康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可根據患者不同病情選擇以下飲食與食療譜,將對病人的康複十分有益。
(一)偏癱期的一般飲食選擇
在偏癱前的先兆階段,頭暈、目眩、肢體麻木者應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禁食肥甘油膩厚味食物。禁止飲酒。偏癱昏迷期可選擇以流質飲食鼻飼,如混合奶,綠豆湯,菜粥,軟麵湯,豆漿,蓮子粥,瘦肉絲粥,炒米粥,冬瓜粥,萊菔子粥,藕粉,果汁,西瓜汁,冬瓜湯,菠菜湯等。忌蔥、蒜、辣椒,烤鴨、烤鵝等辛辣刺激食物。但在腦血管性偏癱昏迷早期應注意禁食24~48小時。在此期間以糖水、維生素、電解質靜脈點滴維持為好。然後再給予鼻飼易消化、富有高蛋白的新鮮牛奶、羊奶、果汁等。
在偏癱恢複期宜食補氣益血、滋補肝腎的食物,如蛋類、瘦肉、魚、新鮮蔬菜、水果等。忌油膩。尤其腦出血性偏癱病人,由於長期臥床、活動少,胃腸蠕動緩慢,易造成便秘。此時最好選乳類、魚類、兔肉、雞肉、豆製品與粗糧、芹菜、香焦、豆芽、豆腐、蜂蜜食用,這樣既富有營養,又利於神經組織恢複與防止便秘。
(二)臨床辨證食療選擇
腦血管性偏癱食療方案很多,如何從食譜內選擇最適用於患者本人的食療配方非常重要。其基本原則應是根據患者病因、病機、病況及體質進行臨床辨證選用。以下食療方案可供選用,以利於促進患者康複。
1.陰虛陽亢、火盛生風
臨床證見:平素頭暈、頭痛、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咽幹口渴,煩躁不安,呼吸氣粗,唇紅麵赤,舌質紅,苔黃或少苔,脈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