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治案:滋陰潛陽、清熱熄風。
(1)天麻菊花飲:天麻12g、杭菊花15g、先煎天麻煮沸10分鍾後放入菊花,去渣取汁服用。
(2)海蜇煲馬蹄:海蜇60g、生馬蹄100g、海蜇漂洗去鹹味,馬蹄去皮洗淨,同煲取湯飲服,並可將海蜇、馬蹄食用。
(3)決明海帶湯:海帶20g、草決明10g、共放煲內加清水800ml煲煮剩400ml去渣常飲。
2.濕鬱生痰,痰熱生風
臨床證見:言語不利、口眼歪斜、偏癱喉間痰鳴,口角流涎,形體肥胖,肢體困重,舌苔厚,滑膩,脈沉滑。
食療治案:滌痰清熱,熄風通絡
(1)竹瀝粥:淡竹瀝水15g,小米50g,先煮米做粥,粥熟後加入竹瀝水,攪勻,晨起空腹食用。
(2)冬瓜蘿卜粥
新鮮帶皮冬瓜100g,大白蘿卜100g,粳米150g,將冬瓜、白蘿卜洗淨切成小塊和粳米同煮不加鹽晨起食用。
3.氣虛血瘀,脈絡閉阻
臨床證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偏癱肢麻,體倦無力,舌質淡暗有瘀斑,苔白,脈弦細澀。
食療治案:益氣通絡,活血化瘀
(1)黃芪燉南蛇肉:黃芪60g,南蛇肉200g,生薑3片,油鹽適量,洗淨蛇肉切碎與黃芪、生薑共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油鹽調味,飲湯食燉肉。
(2)黃芪桃仁粥:黃芪60g,桃仁12g,地龍6g,大米100g,白糖少許,地龍焙幹研末,再煎黃芪、桃仁,去渣取汁,以汁煮粥,粥熟加入白糖、地龍調勻食用。
(3)加味補虛正氣粥:黃芪60~120g(高血壓慎用),人參6g(黨參30g),歸尾10g,地龍6g,白糖適量,大米120g,將黃芪切片用涼水浸泡30分鍾,歸尾切成小段,與地龍共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煎成濃汁,去渣取汁,以藥汁煮粥(必要時加清水適量),粥熟加入白糖調勻,早晚分次食用。
4.後遺症期
臨床證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
食療治案:補氣化痰,活血通絡。
(1)黑豆桃仁糖水飲:
黑豆50g、桃仁10g、紅糖30g,先煎黑豆、桃仁,黑豆熟透後取汁去渣,加入紅糖調勻飲用。
(2)五指毛桃煲豬脊骨:五指毛桃,豬脊骨同放瓦鍋內,加清水適量,煲1小時以上,然後加油鹽調味食用。
(3)黃芪桃仁粥:見氣虛血瘀,脈絡閉阻。
(三)藥酒食療選擇
(1)黃酒阿膠飲:阿膠900g,黃酒4000ml。以酒煮膠冷化,久煮約剩2500ml,每次30ml,每日3次空腹服用。
主治:腦血管性偏癱,肢體強直不能屈曲。
(2)黃酒獨豆飲:黃酒1500ml,獨活40g,炒大豆500g。黃酒煎獨活去渣剩1000ml,炒大豆乘熱放入藥酒中浸3日,去渣,每次20ml,每日3次溫服。
主治:腦血管性偏癱伴舌強不語。
(3)黃酒烏雞飲:黃酒2000ml,母烏雞1隻。將烏雞去腸肚,去毛嘴腳洗淨,先用少量淨水煮沸剩少許湯,然後加黃酒入砂鍋內,文火煨煎至汁1000ml,去渣溫服,每次30~50ml,出汗為好,無汗者用薑和蔥白稀粥隨即食用至汗出。
主治:腦血管性偏癱,頸強口噤,舌強不語,兩眼呆癡。
(4)酒蛇飲:白酒500ml,白花蛇3條。將3條白花蛇浸泡於500ml白酒內,7天後去渣飲服,每次20ml,每日2次。
主治:腦血管性偏癱關節伸屈不利。
(5)黃酒蛋殼軟皮飲:黃酒500ml,雞蛋殼內軟皮50個。
將雞蛋殼內白軟皮50個焙黃研末放入黃酒500ml內備飲,每次10~20ml,每日2次。
主治:腦血管性偏癱肢體僵硬伴偏身麻木。
三、偏癱先兆與治療效果評測
偏癱先兆與治療效果評測一般用0~6分製評測:
(一)偏身麻木
正常或肢體麻木症狀消失為0分;
偏身或單肢麻木輕偶爾或間斷發生,每次麻木持續數分鍾至2小時為2分;
偏身或單肢麻木經常發生且麻木較重,猶如針刺,持續2小時至24小時才能緩解為4分;
偏身或單肢麻木頻繁發生,麻木可同時伴有同側肢肌力減弱或發涼,每次發生持續24小時以上或近期一直麻木為6分。
(二)偏身輕癱
正常或輕偏癱症狀消失為0分;
輕偏癱偶爾發生,持續時間為數分鍾至2小時緩解為2分;
輕偏癱或單肢癱不斷發生,持續2小時或至24小時緩解為4分;
輕偏癱或單肢癱頻繁發作,持續時間在24小時以上為6分。
四、偏癱活動功能與療效評測
該評測法主要用於腦血管性偏癱關節活動評測與療效評定
(一)癱側上肢肩關節功能評測
正常或上肢功能恢複正常為0分;
上肢能全舉而肌力差為1分;
上舉平肩或略過肩為2分;
上舉不到肩為3分;
不能動或前後略擺動為4分。
(二)癱側上肢指關節功能評測
手指關節活動功能正常為0分;
手指分別能動作而肌力差為1分;
手能做握拳伸指動作為2分;
手能屈指,握不成拳,不會伸為3分;
手指關節不能做任何動作為4分。
(三)癱側下肢髖關節功能評測
下肢上抬正常為0分;
下肢能上抬45°以上為1分;
下肢上抬不足45°者為2分;
下肢能擺動平移為3分;
下肢不能活動為4分。
(四)癱側下肢趾關節功能評測
趾關節活動正常為0分;
趾伸展自如但力弱為1分;
趾伸屈不全為2分;
趾略能活動為3分;
趾關節毫無動作為4分。
(五)癱肢療效評定
根據以上積分其癱肢療效評定方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100%以百分數表示癱肢治療後的恢複情況,基本治愈率≥85%,
顯效≥50%,
有效≥20%,
無效<20%。
五、偏癱肢體肌力與步行能力評定(一)上肢肩關節肌力評級與評分
上肢肩關節正常肌力為5級,積分為0分;
完全能舉臂但肌力弱為4級,積分為1分;
抬臂高於肩為肌力3級,積分為2分;
上舉平肩或以下為肌力3級,積分為3分;
上肢不能上舉隻能左右擺動為肌力2級,積分為4分;
上肢及手指抽動為肌力1級,積分為5分;
上肢及手毫無收縮,肌力為0級,積分為6分。
(二)手肌力評級與評分
手指功能完全正常,肌力為5級,積分為0分;
手各項活動正常但抓握力弱,肌力為4級,積分為1分;
手能握空拳,手指能伸開,肌力為3級,積分為2分;
手能屈指但不能伸,肌力為3級,積分為3分;
屈指不能觸掌為肌力2級,積分為4分;
手指微動肌力為1級,積分為5分;
手及手指毫無動作肌力為0級,積分為6分。
(三)下肢肌力評級與評分
下肢正常肌力為5級,積分為0分;
抬腿接近常人但力弱,肌力為4級,積分為1分;
抬腿45°以上,踝或趾可動,肌力為3級,積分為2分;
抬腿45°左右,踝及趾不能動,肌力為3級,積分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