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偏癱的家庭康複基礎知識(二)(2 / 3)

2)被動運動時,關節應由小到大,由近到遠,運動幅度應由小到大,手法輕柔,以病人可以忍受為限。

2.被動運動時機

腦血管性偏癱,不論是在醫院還是在家中,不論有無意識障礙,均應在保障頭顱不受震動的情況下,盡快給予癱肢輕量的按摩及癱肢關節的被動活動。特別是完全性偏癱病人,家人對患者被動運動越早,其家庭康複療效越好,對肌力的恢複越理想。反之,被動運動越晚,對下一步的恢複越加不利。

3.被動運動注意事項

被動運動時應注意穩定近端關節,托好肢體遠端,避免替代運動。在患病初期的軟癱階段,多有關節的腫脹與疼痛。此時,活動量不宜過大,以避免劇烈疼痛或肌肉的拉傷損害,肩關節的脫位、骨折。此外,在活動中適當掌握活動範圍,做到循序漸進,以不引起癱肢肌肉反射性痙攣和活動後持續疼痛為好。

4.意識清晰病人的被動運動

沒有意識障礙的病人意味著高顱壓已基本消除,腦功能已進入支配癱肢的階段。此時可給予癱肢中等力量的按摩,其各關節的運動幅度亦可逐漸增大。這樣更有助於癱肢自主運動能力的出現。

5.早期被動運動與減輕硬癱程度

偏癱早期病人處於軟癱階段,如不給予早期的被動運動,可加快硬癱的形成及加重硬癱的程度。故在軟癱期就應給予預防硬癱發生的手法,預以施治。

6.癱肢肌張力增高的被動運動

對於硬癱病人應著重做與癱肢攣縮相反的伸展運動。如反複被動伸展肘、腕關節或家人握病人患手,另一手相對固定肱骨下端,癱肢掌麵朝上,放於枕頭或衣物之上。然後,使癱側上肢有節奏地做外旋動作。對於完全性偏癱者的家庭人員還應被動的使患側手腕與手指做背屈運動。

偏癱初期下肢的被動運動主要是預防和治療足下垂或足內翻。如醫生、家人取站位或坐位,病人取仰臥位,家人麵朝病人足的遠方,一手固定患肢踝關節上端,另一手握其患足,做到有節奏的向外向患者近心端搬動。其時間之長短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

7.被動運動與神經易化

有人認為,運動療法中,意想運動及肢體的被(主)動運動可刺激未受損的神經軸突,促進其興奮,促進其新生的軸突出現及生長,從而達到加速主動功能恢複的治療效果。

(二)助力運動

助力運動是指在外力輔助下,通過患者的主動收縮肌肉來完成的運動。其助力主要來源於運動療法師、家庭人員或患者健側的提供,亦可借助於器械引力幫助完成動作,達到逐步增強肌力,建立起協調動作模式。助力運動常用於肌力在2級以上時病人的運動練習。其助力運動訓練時的基本要求是:

1.家人與患者的配合訓練

在助力運動練習時,要使病人明確以主動運動為主,在練習中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來參與運動,隻有主動收縮才能增加肌力。在運動中要邊鼓勵病人邊給予輕微的助力活動,並注意不論在任何時候的動作完成都要給予最小助力,避免以助力代替病人主動用力。

2.上肢助力運動

癱肢肌力一旦進入2級,就應盡快給予助力運動,癱側上肢最早的助力運動應是病人取仰臥位,家人將患者癱側上肢輔助推向離軀體較遠處,呈最大外展伸直位,然後囑病人將上肢移向軀體一側,在移動中給予鼓勵,當病人移動較困難時,家人用手指輕輕給予輔助,經反複練習,待病人完全能將癱側上肢沿床鋪移向內側後,再將癱側上肢放於近軀體處,並使之處於伸展位,然後囑病人將癱側上肢再向外移動,當移動困難時,家人用手,再給予輔助,將癱側上肢移動到離軀體最遠處。反複練習待病人能完全內外運動為止。

3.下肢助力運動

當癱側肌力達到2級後,可輔助將癱側下肢放於最大半屈曲位置,然後囑病人癱肢伸直,病人在做下肢伸直位時,家人要給予病人鼓勵或表揚。在伸下肢伸直過程中有困難時,家人可用手指給予輕輕助力,輔助的力量以病人用最大力量而不能完成伸直動作,再給予輕輕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為好。反複練習待病人用自己的力量完全伸直時,再將患下肢微呈屈曲狀,然後囑病人做屈曲動作,如做屈曲動作有困難時,家人可給予助力幫助動作的完成。經反複練習待病人能自主做下肢伸屈動作為止。在癱側肢體助力運動練習時,亦可伸屈動作連續交替進行。

4.軀體坐位助力運動

偏癱側肌力達2級以上時,家人即可給予輔助讓病人坐起,在練習坐起的早期,病人常因癱側軀體的麻痹而向癱側傾倒,經反複練習,待病人坐穩後為止。

5.站立助力運動

偏癱側肌力達3級以上時,最初的站立應在兩人的扶助下進行,站立後並囑病人抬頭挺胸,並使雙側膝關節伸直,全足著地,經2~3天的練習後,改為一人扶助站立,待站立較穩後,恢複到自主站立,然後在家人保護下練習原地踏步行走。

6.行走的助力運動

在自主站立平衡後,在家人扶牽下開始練習行走,在扶助行走時,一是囑病人不要低頭看地,二是囑病人挺胸站直,三是步行間距大小要接近常人,並糾正行走過程中的異常步態與姿勢。

在家人助力行走時,家人要注意用一手卡住病人健側腋窩處,另一手握住患者健側手掌,當病人癱側下肢邁步時,家人可稍向健側牽拉,以便癱側下肢往前邁進。還有家人扶牽病人的另一種方式是,家人站在患者癱側,用一手通過患者病側腋下,並用手掌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手進行練習行走。

在開始練習助力行走時,主要的功夫應下在正確行走姿勢及正常步態訓練上。待反複練習達到病人能完全獨立行走為止。

(三)主動運動

主動運動是指完全由病人主動用力收縮來完成的各種運動。通過主動運動能達到改善癱肢功能,增加癱肢肌力,增強心、肺功能調節作用。主動運動多用於肌力在3級以上的病人。主動運動的基本要求是:

1.癱肢的主動運動方法

根據病情可做單關節或雙關節、單方向或多方向的患肢運動,以逐漸增加運動幅度和運動速率。並根據病情選擇體位及肌肉收縮運動形式。

2.上肢的主動運動

上肢自主運動有所恢複後,要注意加強甩手甩臂運動和上舉平伸運動,並注意手的功能鍛煉,有計劃、有規律地練習上肢的高舉及伸指握拳、對指、手指外展、手指內收等動作的練習。

3.下肢的主動運動

由主動練習抬腿、屈腿、伸腿到練習站立、行走,是病人的一個重要恢複過程。當病人勉強能自主行走時,家人萬萬不能麻痹,一定要對病人實行身邊保護性行走方式,待患者獨立行走較穩後,再放心的離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