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常關節活動範圍
一個家庭對偏癱者的康複,首先要掌握關節正常的活動度及其活動範圍,這是偏癱患者家庭康複的最基本的知識要求。
1.肩關節功能活動
上臂下垂為中心位0度,外展90度(超過90度為肩胛骨的活動),內收約45度,前屈90度,後伸45度,內旋120度,外旋30度。
2.肘關節功能活動
肘關節是在同一平麵,同一方向活動的關節,常用兩骨軸夾成的角度表示,伸展180度(也有反展向後過伸者),屈曲40度,活動幅度為140度。
3.尺橈關節功能活動
拇指向上為中立位,旋前(手掌向下)90度,旋後(手掌向上)110度。
4.腕關節功能活動
掌骨與前臂成一直線,為中立位0度,掌屈80度,背屈70度,橈側偏斜30度,尺側偏斜45度。
5.掌指關節功能活動
屈曲80度,掌骨與指骨之間夾角為100度,二、三、四、五、指的掌指關節屈曲度數略增。
6.指間關節功能活動(近位與遠位)
屈曲120度,指骨近節與中節夾角60度。遠位指間關節的功能屈曲60度,指掌中節與末節夾角120度。
7.拇指關節功能活動
對掌42度,外展38度,內收49度。
8.髖關節功能活動
完全伸直位0度,屈曲145度,後伸40度,外展35度,外旋80度,內收40度。
9.膝關節功能活動
以脛骨、股骨、長軸夾角計算,伸直180度,屈曲30度,活動幅度150度。
10.踝關節功能活動
以足長軸與脛長軸夾角90度為中立位算做0度,背屈35度,?屈45度。
11.距下關節的活動度
內翻35度,外翻10~20度。?趾關節活動範圍:較難計算。
十、偏癱運動療法的運用
運動療法是康複醫學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是應用某種運動治療運動障礙,矯正姿勢的一種治療方法。是家庭康複中最常用的方法。運動療法一是在偏癱早期被動地接受醫生、家人、親屬的被動活動治療。二是患者本身主動地進行運動而達到治療偏癱的目的。
(一)偏癱運動療法的特點
運動療法最基本的治療特點是:
1.一對一訓練
以患者與運動療法師或家人呈一對一形式進行運動訓練,從軀體的運動治療,日常生活的指導治療到心理治療均應進行耐心的訓練與指導,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2.掌握知識和手法
運動療法需要家庭某一個成員熟練掌握運動療法知識及手法技巧,才是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的關鍵。
3.簡便易行
運動療法不需要特殊的、複雜的、價格昂貴的器械,隻需要家中的某一成員在康複醫師的指導下學習或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而在實踐中逐漸摸索應用即可。這樣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又同時消除了病人的痛苦。
通過家庭對偏癱患者的運動療法治療可達到以下目的:
(1)關節活動度能得到維持或進一步改善。
(2)增強肌力防止肌萎縮,促進癱肢運動功能的恢複。
(3)增強耐久力,減輕或消除廢用性肢體製動所造成的關節疼痛。
(4)改善運動的協調性,促進日常生活的完善。
(5)通過呼吸訓練可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肺部感染。
(二)運動療法的種類
運動療法分為全身運動療法和局部運動療法兩大類。全身運動療法是以恢複全身體力為目的的訓練。局部運動療法是針對肢體局部運動功能障礙所進行的訓練方法。其治療方式:一是徒手運動療法,二是器械運動療法兩大類。按治療順序和內容又可分為癱肢局部功能恢複訓練,綜合功能提高訓練和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有時在對偏癱康複訓練時往往幾種方法交叉貫穿在治療的全過程。
(三)運動療法的應用
偏癱後由於癱肢製動,癱肢關節可動範圍的維持更為重要。要做到將患者每個關節均進行所必須的全部運動,並充分固定關節的近側、支持遠側。在全活動範圍內,緩慢而均勻地進行活動,每個關節的活動每次3~5分鍾,每日2次即可。有意識障礙者重點做好正確的關節活動。對有運動意識而因肢體癱瘓不能活動者,則要根據癱瘓的程度和性質考慮運動的方法。如對弛緩性癱瘓者,由於運動時的疼痛及其它刺激不能產生防禦反應,故應保護關節,防止關節活動範圍過大。如是痙攣性癱瘓,為不使病情進一步惡化要注意緩慢的運動。特別是以屈曲範圍為主的部位,應注意進行伸展運動的次數要顯著高於屈曲運動的次數。
(四)偏癱關節活動範圍的改善
偏癱時常出現的是由軟癱向硬癱轉換,關節的運動限製也常表現為強直和攣縮。強直是因關節端、關節軟骨、關節囊等關節本身構造變化引起的製動;攣縮是因關節周圍軟組織的變化而引起的運動限製。此時,家庭對偏癱的康複應放在各種形式的關節運動上,尤其對於關節攣縮的治療運動療法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這種手段的治療主要是關節及肢體的伸張訓練,從而達到使攣縮的組織在外力下達到伸展。此時的伸展運動訓練常可導致伸展部位的疼痛,造成拮抗肌的抵抗運動。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采取正確的體位或姿勢,用力要適當,掌握適宜的伸張範圍及程度。總之,進行伸展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訓練伸展動作前,應給予針灸、熱敷療法,以改變軟組織彈性或減輕疼痛。
(2)囑患者體位要舒適,以解除病人的緊張情緒。
(3)慎重考慮固定支持點、力的作用點,避免骨折、出血或脫臼。
(4)謹防急躁,力量應從小到大,範圍應越來越廣,嚴禁施行暴力。
(5)在伸展訓練後,常可出現癱肢疼痛、腫脹及發熱。此時應注意在數小時內給予緩解為宜。
十一、偏癱運動類型
(一)被動運動
被動運動是指病人完全依靠外來引力所完成的運動。其外力主要來自運動療法師、家人或病人健肢的帶動或康複器械來進行的運動。其主要治療目的是保持癱肢關節的活動度,防止關節粘連、攣縮及疼痛,幹預和治療癱肢廢用性肌萎縮的發生,保持肌肉的靜力長度,為增強肌力或主動運動的出現打下良好的治療基礎。被動運動主要用於肌力在2級以下的病人。其被動運動的基本要求是:
1.被動運動的順序與原則
1)病人處於完全偏癱期,家人要協助患者處於舒適、自然體位,使肢體完全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