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返社會
康複的最終目的是使偏癱通過肢體功能和言語功能的改善,重返社會、重新納入家庭的正常生活和社會活動。
4.偏癱康複適應證
家庭康複常用於腦出血性偏癱、蛛網膜下腔出血性偏癱、腦栓塞性偏癱、腦血栓性偏癱及顱內靜脈及靜脈竇血栓性偏癱。
五、家庭康複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1.康複預防
康複預防包括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即幹預那些導致和誘發的疾病及誘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高粘滯血症等。指導和調劑合理營養,給予預防性服藥。早發現、早治療偏癱的先兆表現。開展適合老年生理特征的醫療保健康複活動,限製或停止吸煙、飲酒。
二級預防,即早發現、早治療已發生的腦血管性疾病,給予綜合性治療,如早期治療短暫性腦缺血性偏癱,表現特殊形式的腦血管性輕偏癱,以減輕偏癱程度,爭取早期恢複。
三級預防,指在防止偏癱轉化為不可逆轉的偏癱後遺症。采取各種康複治療措施,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心理治療等。並做好康複前、中、後的評估。總之,一級預防可減少偏癱發生率,二級預防減輕偏癱程度,三級預防對偏癱病人通過各種療法的治療,減輕半年後偏癱後遺症發生率。
2.康複診斷
家庭的康複診斷,即對癱肢程度的評估。利用標準化、規範化的標準,對偏癱的性質、程度及對活動的影響作認真地評估和分析。將患病後的初期評估、中期評估和結局評估貫穿到整個康複治療的始終。
3.康複治療
即對常用康複治療手段的運用,如運動方法、作業方法、物理療法、按摩療法、言語訓練及心理治療等。
六、家庭康複設施的改進
家庭應根據偏癱病人所處的環境與地理位置,給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康複鍛煉條件,設製一些有利於癱肢活動的簡易設備,如在屋內或院內的牆壁周圍安裝牢固而光滑的木製長扶手,以利病人扶著進行下肢的步行鍛煉。做一個帶有木扶手的椅子,以利病人鍛煉坐立。還可做一個板式兩足蹬轉型圓木棒放於兩足之下,以利練習足、踝、膝關節的伸屈動作。在家庭中還可製作滑輪式上肢鍛煉升降設備,以促進癱側上肢正常功能的恢複。還可因地製宜地準備一些形態各異,輕重不一,大小不同的物品反複讓病人拿起或放下。如掃把、缸子、筷子等物品,以利於手的正常功能的恢複。
七、家庭康複注意事項
(1)低血壓者在練習起坐或站立時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然後由被動坐起漸漸改為主動坐起,坐起時間逐漸延長,以防止低血壓造成頭暈、惡心、出冷汗等不適反應。
(2)腦血管性偏癱伴有高血壓時,家庭康複訓練應嚴格執行以下標準:病人舒張壓突然升高超過16kPa(120mmHg),出現頭痛、頭暈、胸悶等不適症狀時,應暫停運動訓練。舒張壓高達16kPa但基本上穩定無頭痛、頭暈等症狀無須停止練習。但腦出血者舒張壓大於13.9kPa(105mmHg)最好不做或慎做運動康複治療。休息時收縮壓29.3kPa(220mmHg),腦出血大於26.7kPa(200mmHg)應禁忌運動療法。
(3)病後兩周內無論是低血壓還是高血壓都要慎重進行康複訓練。病人在家中康複,相當一部分病人不能及時測量血壓,故應根據病人的感覺症狀進行康複訓練。應注意從小運動量開始,然後漸增運動量,如在訓練中間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康複訓練。此時最好定期請醫生測量血壓或家中備有血壓計和聽診器,在醫生指導下掌握使用方法。
(4)偏癱病人一般常合並心血管係統病變。心髒病和腦血管病變兩者可互為促發,心髒病變是腦血管性偏癱康複最危險的因素,故在偏癱家庭康複中應高度警惕。腦血管性偏癱在進行康複訓練時,偶有突發死亡者,為避免出現不應有的失誤,下列標準可供家庭康複訓練時參考。
對心功能不全患者康複訓練依據應以積分為標準,以下症狀積分在5分以上,證明有顯著的心功能不全。應禁止家庭康複訓練;如積分為3~4分,表示存在可疑心功能不全,此時應限製訓練;積分在2分以下,證明不存在心功能不全,可以繼續康複訓練。
食欲不振、噯氣、嘔吐(0.5)
運動時心悸(0.5)
不明原因的體重增加(0.5)
夜間多尿(0.5)
顯著疲勞(1)
尿量減少(1)
雙下肢可凹性浮腫(1)
運動時呼吸困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