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CT掃描於OM線第3~6層麵左基底節區(豆狀核部)可見大片狀高密度影,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帶,左側腦室受壓,多田氏法計算腦出血量為35ml。心電圖STⅠ、aVL、V5壓低,尿常規蛋白(),紅血球(+)。血常規正常。
入院診斷:①高血壓性腦出血(左側豆狀核部); ②高血壓病Ⅲ期; ③尿路感染。
給予吸氧,持續保留導尿管、降血壓、降顱壓,腦細胞活化劑,補充熱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防治感染及口服腦血康口服液等治療。
8月22日,住院第4天,神誌清晰,能說簡單語言。全天能進食3兩,排稀便1次,有尿意,拔導尿管。
8月28日住院第10天,右側上下肢肌力0級。繼續應用20%甘露醇、腦細胞活化劑,口服腦血康口服液。今日給予頭針治療,針刺右側運動區上1/5、中2/5、下2/5及加強針刺左運動區各分段平齊後移0.5cm處及左側運動區各分段平齊前移0.5cm處,各針刺1針,並給予常規撚轉,每日1次,每8天為1療程,間隔休息3天行下1療程治療。
8月31日家人在給患者癱肢被動活動後輔助病人坐起約15分鍾。囑患者抬腿時,可見癱肢抽動及沿床鋪麵輕微移動。
9月6日住院治療第19天,頭針治療第8天,右上肢肌力恢複達Ⅱ級,右下肢肌力恢複達Ⅲ級。食欲正常。令停20%甘露醇,腦細胞活化劑,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維腦路通600mg混合靜脈點滴,每日1次。
9月12日住院第25天,頭針治療第2療程第3天。上肢肌力Ⅲ級,右下肢肌力Ⅳ級,在家人扶助下可行走100m左右,有時在家人保護下可免杖獨立行走20m左右。繼續給予頭針治療、按摩及家庭康複治療。
9月17日,頭針治療2療程,患者每次能獨立行走100m以上,步態明顯好轉,複查CT頭顱掃描,血腫完全吸收,仍可見一條索狀軟化灶。
9月21日,今日頭針第3療程第1天,並配合患肢針灸及按摩治療。停低分子右旋糖酐、維腦路通。
10月4日患者右上肢可抬舉頭頂部,手指能做屈曲動作,伸手指困難,上肢肌力達Ⅲ級,可免杖獨立行走400m左右,其步態有進一步好轉。
11月13日,患者計住院85天,經頭針並加強針刺撚轉治療4個療程,配合癱肢針灸按摩治療3療程。右上肢能自行甩臂,手指能做伸屈動作,能持物及掃地等,右上肢肌力達Ⅳ級。每次能免杖獨立行走500m左右,無走路繞圈、蹭地現象,走路姿勢正常。能自行上下樓,生活達到自理。右下肢肌力達Ⅳ級以上Ⅴ級偏弱之間,已達臨床治愈,出院。
病例3:患者崔××,女,59歲,河北省邱縣農民。因左側肢體完全癱瘓19天於1995年9月14日入院。患者於8月25日夜間2時起床小便後感到輕度頭痛,未服藥,淩晨4時醒來出現左側肢體不能活動,速送當地衛生院,測血壓22.6/13.3kPa,意識模糊未吐。給予降血壓、脫水、腦細胞活化治療19天病情無明顯好轉,來我部住院治療。
以往未測過血壓,有無高血壓史不詳。但有間斷胸悶、氣短、心前區脹痛不適3年,因其可忍受而未治療,休息後可緩解。
入院查體:T37℃ P80次/分 R18次/分 BP18.6/12.6kPa,意識清晰,表情淡漠。無智力障礙,雙眼底視網膜動脈細反光強,右眼底視乳頭邊界毛糙,左鼻唇溝淺,伸舌偏左。心率80次/分,律齊,心音低鈍,無器質性雜音。左上肢肌力Ⅰ級,左下肢肌力0級,左側痛覺減退,左側上肢肱二、三頭肌反射(),橈骨膜反射(),跟腱反射()。左側腹壁反射減弱。左手羅索利姆征陽性,右側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
9月14日頭顱CT掃描,右側半球第3、4、5層麵基底節區可見高密度不規則片狀影,並有明顯周圍低密度水腫帶環繞,第3、7層麵可見片狀低密度陰影,多田氏法計算腦出血量34ml。
心電圖:STⅡ、Ⅲ、avF、V3~V5壓低,TV2正負雙相,TV3~V6倒置。
住院診斷:① 高血壓性腦出血;② 冠心病(心絞痛);③ 高血壓病Ⅲ期。
給予20%甘露醇500ml,維生素C 2.0g、氟美鬆10mg混合(其中氟美鬆用5天後停)快速靜脈點滴,每日1次。10%葡萄糖500ml,三磷酸腺苷40mg、輔酶A100u、胞二磷膽堿0.75g混合靜脈點滴,每日1次。5%葡萄糖250ml、硝酸甘油5mg靜脈點滴,每分鍾15滴。
9月19日停氟美鬆,加6%羥乙基澱粉500ml、維腦路通600mg、複方丹參12ml混合靜脈點滴,並開始給予頭針治療,取右側運動區上1/5、中2/5、下2/5並在運動區各分段平齊後移0.5cm各加強針刺1針及感覺區上1/5、中2/5、下2/5,且給予快速手法撚轉每分鍾200~250轉,每次撚7~10分鍾,間隔休息3~5分,重複3次,每日1次,8次為1療程,間隔休息3天行下療程治療,並同時給予患肢針灸按摩及家庭康複治療。
9月24日、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消失,複查心電圖有好轉,停5%葡萄糖250ml、硝酸甘油5mg靜脈點滴,停20%甘露醇500ml、維生素C 2.0g靜脈點滴,繼續頭針治療。
10月4日,停10%葡萄糖500ml及腦細胞活化劑靜點。頭針加強針刺治療為第3療程第4天。患者左上肢能做各方位活動,手指能伸屈但力弱。肌力Ⅲ級偏強,左下肢在家人扶助下能走100m,肌力達Ⅳ級。
10月16日,患者頭針治療第4療程第5天。左上肢能拿物,肌力達Ⅳ級,在家人保護下可獨立行走100m,右下肢肌力達Ⅳ級以上。今日複查CT掃描血腫全部吸收,其密度略低於正常腦組織。停6%羥乙基澱粉、維腦路通、複方丹參組液體靜脈點滴。
10月29日患者經頭針加強針刺,配合患肢針灸、按摩與家庭康複治療4療程。患肢各方位活動好,能持物,做一般輕活,在家人保護下每次能獨立行走300m左右,步態基本接近常人。左上肢肌力Ⅳ級偏強,左下肢肌力達Ⅴ級偏弱。生活能自理,達臨床治愈出院。
四、偏癱針灸治療
(一)偏癱針刺治療的補瀉手法 針刺的補瀉手法是根據八綱陰陽、表裏、寒熱、虛實而確定,陰證:取穴以陰經穴為主,針刺用補法,即深刺而久留針,出針宜緩。陽證:取穴以陽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即淺刺而不留針,出針要快。表證:取穴風池、曲池、合穀等為主,針刺應淺刺疾出。裏證:深刺久留針。寒證:取穴關元、氣海、足三裏等,針刺用補法,深刺而久留針。熱證:取穴:實熱取大椎、曲池、十宣等,虛熱取太溪、三陰交等,針刺用瀉法,淺刺而疾出或刺絡放血。虛證:陰虛取太溪、陽虛取關元、氣虛取足三裏,血虛取膈俞,用補法。實證:用辨證循經取穴,用針刺瀉法。
(二)偏癱常用補瀉手法操作
1.撚轉補瀉法
撚轉針體時,拇指用力向前撚,食指輕用力向後撚,為左轉稱之為補法,拇指向後輕用力撚,食指向前重用力撚為右轉,稱之瀉法。或男性順時針向左撚轉為補,逆時針向右撚轉為瀉法,女性逆時針向右撚轉為補法,順時針向左撚轉為瀉法。
2.提插補瀉法
針體向下、向內插者為之補法,針體向上、向外提者稱為瀉法。提插手法可作為基礎手法,或作為單式補法或可構成複式補瀉手法。補瀉提插法的具體做法是先用手指按壓腧穴,以激發經氣,並順勢進針,待得氣後即行提插。
在針刺操作中急按慢提,即將針體由淺層向深層下插時,用力大、速度快。將針體由深層向淺層上提時,用力小,速度慢為補法。
急提慢按,即將針體由深層向淺層上提時,用力大,速度快,將針體由淺層向深層下插時,用力小、速度慢為瀉法。
3.熱補手法
熱補手法又稱熱針手法,其原理與燒山火相同,該手法可使患者針後產生熱感,並能使皮膚溫度升高。是由提插、撚轉、手指按壓等組合到一起的複式補瀉手法。
操作方法:左手食指或拇指固定穴位、針刺入穴內一定深度,用提插法尋找針感,待得氣後。立即用左手食指緊壓穴位與針體,然後右手拇食指持針柄,順時針方向輕力向前撚轉。待針下沉緊,隨即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針柄,由頂端向下、向前輕搓撚,持續搓撚15~20次,爾後右手提針,左手食指隨針體突然起放,將針體急速提至皮下,反複做2~3遍。直至產生一定熱感為度。
4.涼瀉手法
涼瀉手法又稱涼針手法。其原理與透天涼手法相同,針刺後能使患者肢體產生涼感,而且能使皮膚溫度下降的作用。
操作方法:左手食指或拇指緊按針穴,右手將針刺入穴內,隨即用提插式尋探針感,得氣後,左手食指急按穴位與針體,右手拇、食指逆時針方向,用輕力向後撚針,待針下沉重,然後將針提退1分左右,針尖向產生感覺的部位連續慢按、急提數秒鍾後,即可產生涼感,留針後急速將針拔出,不按針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