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陳?的反叛是他與朝廷雙方的互相疑忌而激發的。養客是戰國時期的普遍現象,孟嚐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均以養客而聞名天下,但漢朝建國後,陳?的養客卻成了他受疑反叛的線索。劉邦並不一定相信陳?的反叛,但肯定對其養客眾多一事大為疑惑和不滿,他派人追查賓客們的財物,從經濟違法入手解決政治問題,散其賓客的意圖卻是非常清楚的。
陳?養客可能僅僅是追隨一種過期的時尚,出於一種愛好,但劉邦、周昌等人從政治上考慮問題,把賓客眾多視做臣屬個人勢力的膨脹和對政府安全的威脅。賓客的供養自然需要大量的經濟來源,陳?所領的朝廷俸祿遠不能滿足其需要,必然依靠另外的非法補充。追查經濟問題,切斷陳?養客的財政來源,且從其代地賓客的外圍入手,力求處置中波瀾不驚,是劉邦的如意算盤。當終於從經濟上刨出了陳?的違法之事後,他召陳?來長安赴太上皇之喪,其真正的用心實在難明。
陳?由養客而涉經濟違法,事情暴露後,他驚恐而警惕。被朝廷召赴長安,雖有堂而皇之的召赴借口,但陳?還是非常懷疑。楚王韓信陳地赴會被擒的前車之覆,陳?作為後車之鑒,自身安全的需要使他不敢貿然赴京。他以重病權做推托,在一番準備後隻好鋌而走險是相互間的疑忌逐步升級,釀成了叛亂。
陳?的部將多是商人出身,劉邦平叛時以重金收買的故伎瓦解了這支部隊,擊敗其軍,陳?本人於此年冬被漢軍追殺於靈丘(今山西省靈丘縣東)。這次叛亂最終被平定了,但當時引起的震蕩是很大的陳?的部將四處活動,邯鄲以北全被占有,幾乎波及華北全境。如此規模的政局動蕩,雖然是由劉邦出兵所平定的,但是否也是由於他的過分疑忌而引起的呢?
從陳?反叛的起因和過程看,他和其時蝸居長安的韓信應該沒有任何聯係。因為這次事變的時間長、規模大,曾經震懾人心,妄殺了功臣的呂雉就把支持陳?反叛的罪名強加給韓信。劊子手深知自己罪惡之大,隻好轉身對人們講:這人是該殺的!陳?反叛為呂雉殺韓信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借口。
自尋黃泉――要回鄉去乞求魔鬼
彭越在楚漢戰爭中從側翼和後方襲擊楚軍,截其糧道,極大地配合了劉邦榮陽戰場上的堅守,滅楚後被封為梁王,曾數度赴長安朝見劉邦。
前197年劉邦平定陳?反叛時,到達邯鄲,以羽檄緊急征調梁國之兵。彭越聲稱自己有病,派部將率兵前往。受到劉邦怒斥,他很害怕,準備自往謝罪。一位部將提醒他去後會被擒拿,不如發兵造反彭越拒絕了這一建議,仍然稱病。他的一個太仆因私怨去向劉邦告發彭越謀反,劉邦即派人以偷襲隱蔽方式逮捕了彭越,囚禁到洛陽。審查的官員認為已構成謀反,請按法治罪,劉邦赦其死,讓流放到蜀郡青衣(今四川省名山縣北)為平民。
弄不清彭越的病是真是假,以及為什麼他派去了支持的兵將劉邦還要怒斥,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拒絕反叛。劉邦雖然發怒斥責,聽到告發後將其逮捕,但終未獲得反叛的證據,遂作了撤職貶蜀的處理,彭越有幸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彭越西行到了鄭地(今陝西省華縣東),碰見從長安往洛陽去的呂雉,他向呂雉哭訴,說明自己本來無罪,願意流放到自己的故鄉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呂雉答應了,與他一同東至洛陽。呂雉對劉邦說:“彭越是位壯士,流放到蜀地,會自遺禍患,不如將他殺掉”她讓彭越的舍人告發其再度謀反,由廷尉報請後處其死罪,並滅其族。
彭越沒有項羽那種難見家鄉父老的自貴之氣,被流放也願回到自己的故鄉。其實這也未嚐不可,人們的觀念不同而已。但他沒有認清呂雉的魔鬼之性,要回鄉去乞求魔鬼,結果丟了性命。他本沒有找呂雉求情的念頭,隻是途中偶遇,無意間碰上,他滿懷著回鄉的希望而走上黃泉之路。
彭越被殺後,呂雉采用一種醢刑,讓人將其屍體剁成肉醬,分賜諸侯。這位漢朝的功臣被最高當權者所屈殺,殘暴的當權者又以他的被殺和受醢來震懾諸侯。
疑是生變――漂亮惹出了大是非
項羽反秦時的先鋒戰將英布被封為九江王,後因與楚有隙,被隨何說服降漢,他策反楚司馬周殷、配合垓下滅楚,被劉邦封為淮南王。
前196年,呂雉將梁王彭越的肉醬送到淮南,正在打獵的英布看到肉醬,大為恐慌他暗地裏派人部署集結軍隊,偵察鄰近郡縣的動靜。
英布有一位漂亮的愛姬,因病經常去看醫師,醫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賁赫覺得自己是王宮的侍中,就送給王姬厚禮,並陪其在醫師家宴飲。王姬在與英布的閑談中讚譽賁赫的忠厚,英布怒問她從何得知,當知道了他們在醫師家交往的情況後,英布懷疑兩人私通成奸,遂欲追查。賁赫嚇得稱病,後來聽說要逮捕他,遂跑到長安,告發了英布集結軍隊的事端。相國蕭何認為英布謀反不大可能,建議劉邦派人暗中偵察英布的活動。在淮南的英布見賁赫告發自己,繼而又見朝廷使者前來,認為自己秘密暴露,遂殺掉賁赫全家,起兵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