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續尾:英雄悲歌 (1)(1 / 2)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霸王失手,漢軍取勝,以劉邦為首領的英雄們奮起於秦末亂世,收拾金甌,重整河山,創建了一個籠括宇內,基業宏偉的大漢江山。他們曾滿懷信心地在社會舞台上展現自己的文韜武略,把中國曆史推入了一個新的軌道,由此取得了事業和人生的巨大成功。但在一種陌生的曆史軌道上,他們的命運注定要發生新的轉機。英雄的悲歌與凱歌相伴奏起。

兔死狗烹――一條被屈死的冤魂

漢軍中戰功最大,曾經可以左右天下政局,但拒絕了蒯徹反叛遊說的大將軍韓信,最終被漢室的最高當權者殺害,三族夷滅。應了那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老話。

齊王韓信在垓下指揮幾十萬大軍圍殲楚軍,戰鬥剛一結束,劉邦即馳入軍營,奪其將印。前202年二月,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改封韓信為楚王。

韓信是漢軍中最善用兵,軍權最重,因而也是劉邦最不放心的將軍。大約一年之前,韓信攻取了齊國,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以便鎮撫齊民。劉邦怕拒之生變,也為拉攏韓信,遂封他為真齊王。當時韓信“為漢則漢勝,和楚則楚勝”,劉邦是不得已才這麼做的。韓信在北方經略數年,震懾民心,齊國又地處偏遠,劉邦不願讓他再做齊王。當時漢朝準備在洛陽建都,劉邦以熟悉楚地風俗為名,將韓信改封為楚王,將其調離數年經營之處,置於國都不遠之地,應該是意味深長的。

次年底,有人報告楚王韓信謀反,劉邦采納陳平的偽遊雲夢之計,假托說要來雲夢(約在今湖南省洞庭湖一帶)巡視,會見諸侯。韓信在劉邦到楚國陳地(今河南睢陽縣)時前去拜見,即被安排好的武士縛綁。

楚將鍾離昧過去與韓信關係較好,項羽死後他回到屬於楚地的家鄉伊廬(今江蘇灌雲縣東北),私下裏投靠韓信,劉邦曾下令逮捕。韓信在雲夢的陳地拜見劉邦前,想殺掉鍾離昧以討好劉邦,鍾離昧知情後大罵韓信,自刎而死,韓信持其首級去見劉邦,沒想到自己反被擒拿。逼殺鍾離昧之事既說明韓信有討好劉邦之心,並無反叛之意,也說明他們君臣關係已經有些反常,連韓信自己也感覺到他必須靠殺友討好來維持。

劉邦縛綁韓信裝入後車,帶至洛陽,沒有找到反叛的證據,遂赦免其罪,貶為淮陰侯,帶他到長安。韓信知道劉邦嫉恨自己的才能,常有怨望之心,稱病不朝。偶爾也與劉邦談論各人的用兵才能,但仍然自負頗高,認為自己統兵多多益善,也羞與樊哈等將為伍。

前196年,劉邦率兵去北方代地平息陳?反叛,韓信稱病不曾隨從,據說他與家臣謀劃,想假冒詔令放出官府的罪犯和奴隸,調發他們去襲擊呂雉和太子劉盈。事情被一個叫欒說的門客之弟所告發。呂雉與蕭何商議,假稱劉邦派人自代地返都來報告陳?被抓獲處死的消息,讓列侯群臣都去朝賀。蕭何甚至給韓信傳話:“你雖然有病,還是勉強入宮朝賀一下。”韓信一進宮,呂雉便讓武士縛綁了韓信,將其斬於長樂宮鍾室,隨後誅滅其三族。韓信臨刑前說道:“我後悔不聽蒯徹之言,竟被小子女人所騙!”

舊史稱數年前陳?被拜為巨鹿郡守,臨行告別時,韓信就與其有共反密約,這次劉邦去平叛,韓信不曾跟隨,且暗中支持陳?舉兵。人們根據陳?的叛亂起因及其過程始末,大多懷疑這些記述的可靠性,認為係當時的誣陷之詞。但無論如何,韓信被貶是中央政府與諸侯王國的矛盾造成的,他舉世無匹的用兵才能帶給最高當權者的隻是擔心和恐懼,殺害他具有非常充足但不便明說的理由,等待的隻是時機和借口而已。

漢朝君臣們根本上不能擺脫社會曆史的支配,在他們當時所創建的國家政權體係中,最高權力的執掌者即享有最高的利益和尊榮,而權利和義務處於巨大的反差狀態,掌握無限權力的人可以不承擔任何義務,又具有隨時剝奪他人各種利益的權力,並且還是世代承襲的。最高權力的巨大誘惑使許多接近它或有可能取得它的人總願意為它鋌而走險,有些甚至會僥幸成功。比如劉邦曾在平叛的陣前詢問淮南王英布何苦要反叛,這位刑徒出身的諸侯王簡單地回答他:“想做皇帝罷了。”英布的回答是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最大禁忌,但也反映著頂端社會階層的深層欲望。由於這一原因,最高權力位置上的人對自己的臣屬就有一種天然的警覺和戒備。他們需要各層級的臣屬共同支撐政權體係,同時又要防備臣屬們對該政權體係的顛覆,那些擁有武裝力量且主觀能力上乘的臣屬尤其會成為被提防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