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為了保住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萬般無奈之下催逼張良想個辦法,深諳劉邦心理的張良讓呂雉以卑辭厚幣請來“商山四皓”暗助劉盈。劉邦偶然在宴席上看見自己百請不至的四皓在侍奉劉盈,又聽他們說:“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效死。”得天與人歸與根深蒂固之理的劉邦自此才打消了更易太子的念頭。
眼看著四皓隨劉盈離去,劉邦叫來戚夫人,指著四位老人說:“我想改換,他們四人輔之,太子羽翼已成,難動搖啊!呂後真是你的主子。”戚夫人泣不成聲。戚姬也是楚人,劉邦對她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他唱道: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長成羽翼,橫絕天地。
橫絕天地,當可奈何!
雖有弓箭,安放哪裏?
一連唱了幾遍,戚夫人歎息流淚。劉邦在歌詞中把太子比做羽翼已豐的鴻鵠,表達了他雖想更易但無可奈何的心情。
劉邦後來封十歲的愛子如意為趙王,但常常獨自悶悶不樂,悲傷地唱歌。群臣們不知道什麼原因。在掌璽禦史趙堯的追問下他透露心跡說,呂雉與戚夫人實為水火之勢,他極擔心戚夫人母子在自己身後不能保全。經過反複思索,劉邦決定給趙王如意配置一個剛毅強貴,並為呂雉和群臣平素敬畏的人擔任相國,最後選定了禦史大夫周昌。周昌自沛縣起兵時就跟隨劉邦,為人質樸正直、堅毅剛強。曾廷爭保護劉盈,呂雉對其感恩,群臣對其恭敬。劉邦召來周昌,告訴了自己的決定,並表示說:“我深知這是降職,但我心憂趙王,考慮到非你不可,希望你為我屈就”。
劉邦貴為至尊,天下在握,但卻無法保護自己最愛的夫人和兒子他為兒子選定了一個剛毅的輔佐保護之人,大概連他自己也明白,這是一個百無聊賴的辦法,聊勝於無而已。臨終前,他聽到有人說,樊噲將在他去世後以兵誅盡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等人,病床上的劉邦聞言大怒,讓護軍中尉陳平急赴燕地軍中,立斬樊噲之首。樊噲是劉邦的貴親和心腹之臣,但隻要他威脅到戚夫人母子,劉邦也會毫不猶豫地將其除掉。戚夫人和如意是他生命中的至寵,卻眼睜睜地看著無法保護――他是忍受著心中血流不愈的傷痛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邦是一個極為複雜和有趣的人物。他以泗水亭長和逃亡者的經曆投身於反秦鬥爭,以寬厚長者的特點受到器重,憑豁達氣度和心性之敏吸引網羅了一批傑出人才。他一手掐滅了秦朝最後的命燈,率漢軍耗盡了霸王項羽的氣數,開創了一個囊括四海,根基深固,影響長久的一統王朝。他實現了秦漢時代最大的成功,也留給了人們無盡的遐思和想像。
關於漢軍取勝的議論
項羽分封諸侯,自稱霸王之後約四年,以劉邦為首領的漢君臣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打破了項羽設定的天下政治格局,滅亡了西楚,鑄造了一個無比輝煌、影響深遠的漢王朝。
秦失其鹿,天下蜂起而逐之。漢君臣之所以能從項羽手中爭得對天下的控製權,建立起一統王朝,首先在於他們能適應秦滅之後天下蒼生民眾的根本要求,推行一種寬厚、平和的治政方針。這些出身下層,四方征戰的君臣們深知天下百姓的痛苦之所在,向往之所在,他們用質樸篤誠的心態對待百姓,製定政策,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擁戴。前206年漢軍還定三秦,迅即成功,其後在東征過程中能不斷得到來自關中百姓源源不斷的兵餉支持,就在於當年約法三章等惠民政策深刻地贏得了民心,這和秦朝的暴政及項羽的暴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民眾的感覺是:隻有漢軍取勝,才能給他們真正的寬鬆和安寧。他們是漢軍奪取天下雄厚的社會基礎。漢軍正是在百姓的支持中獲得了持續不竭的力量,許多次敗而不亡,最終反敗為勝,建立起了自己的一統江山。
漢軍勝利,其重要的原因也在於實踐中實施了一條成功的用人方針。以劉邦為首領的政治集團起身於豐、沛,以當地下層官吏為骨幹,由於他們寬厚、諒解、信任的待人方式,在長期的征戰中,吸引和接納了張良、韓信、陳平等天下一流的將相之才。許多被項羽集團遺棄和逼走的人才,在漢軍中找到了施展才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舞台天下智慧在這裏高度彙聚。無論是在失敗的困境還是在軍事進展的關節點,弱小的漢軍都能拿出最優的方案來實施。憑借智慧的支撐,他們輸得起,能多次敗而未亡,也能贏得順。當常勝的項羽在榮陽戰場難以久持,劃界回撤時,漢軍積聚起來的態勢就如江河東去,一瀉千裏,勢不可擋。
漢軍的勝利,證明了順民者昌,任人者強兩條根本的道理。此外,在集團的機遇與發展、戰略與策略以及君臣關係的協調等方麵都有許多耐人尋味,可供借鑒的東西。這是一段複雜突變的曆史,不長的史實中蘊含有可供人們觀察和吸取的無盡的資源。
漢王朝建立時,人們把它僅僅看做楚漢爭勝的終結和一段動亂年代的結束,王朝創建的當事人也許僅僅將其看做自己功名的獲得,然而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長久演進,它的曆史意義愈益凸現和顯亮。漢軍的勝利和漢王朝的建立,使社會曆史進入了一種新的軌道,它改變了華夏民族的發展方向,穩定了民族的根基,確認了社會政治領域某種價值取向,為民族的生長和強大鑄就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