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不可不知的心理操縱術(2 / 3)

要善於揚善棄惡,在做人處世中要多誇別人的長處,盡量回避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好漢願提當年勇”,又有誰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呢?特別是有人拿這些不光彩的問題來做文章,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無論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有時候,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麵對,這時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說法,淡化矛盾,以免發生衝突。而在現實待人處世中,我們周圍許多人說話往往太直接,結果好心辦了壞事。如果在某些情形下必須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對方的麵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對方下屬或家屬麵前批評對方。

投其所好,拉近彼此的距離

共同的愛好、興趣,也可能成為拉近彼此距離的紐帶。迎合對方的興趣,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對方肯定會感到愉快。投其所好,其實是很實用的人際交往技巧。

我們總是喜歡與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也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我們想要得到他人的喜愛,從他人的興趣愛好著手,就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歡,那我們做起事情來就會很順利,自己得到了快樂,而他人也得到了愉悅。

彼此都愛下棋,在路邊棋場相識,成了棋友;都愛垂釣,在湖邊相識成了釣友……這樣共同的東西把彼此召喚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結下了友誼。某軍校外麵有一條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這裏跑步鍛煉。一位姓王的教員和一位姓高的教員,每天跑步之後在這裏相遇。然後一起散步,邊走邊聊,由一般寒暄到相互了解。兩個人都愛好寫作,少不了交流體會看法,彼此雖沒有物質的交往,卻都覺得受益匪淺,漸漸成了好朋友。

有一對青年男女戀愛,姑娘的父親是高幹,小夥子精明能幹,長得亦帥氣,但家在農村,故而,當姑娘對父親提起這個小夥子時,其父認為門不當,戶不對,便斷然拒絕。姑娘一氣之下要和家庭決裂,但這個小夥子卻不讓姑娘任性使氣,並說他有辦法改變姑娘父親的執拗。他問姑娘她父親有何愛好,得知姑娘的父親愛下棋、喝酒後,便讓姑娘先對她父親說另談了一個對象,其他一切都不要提起。以後同姑娘去她家時,小夥子一去便提兩瓶好酒,並順便捎一對精致的小酒杯。小夥子為了那些酒杯,可是跑了許多工藝商店。今天兩隻高腳杯,明日一對有機玻璃三腳杯,姑娘的父親漸漸喜愛上了這個年輕人。小夥子每次見姑娘的父親,必定與之談論圍棋。為了弄通圍棋,小夥子買了許多有關圍棋的書報雜誌。姑娘的父親喜愛圍棋純屬業餘愛好,並未作過精心研究,而小夥子本對圍棋不在行,為了打通姑娘的父親這一關,自然下工夫不小,談起圍棋倒也儼然內行。加上小夥子精明機智,不到幾個月,姑娘的父親覺得這個小夥子很對胃口,於是答應把女兒嫁給他。

小夥子的成功,妙在善於投其所好,他能審時度勢,化被動為主動,正如王健的《新嫁娘》中說的“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那樣。他是通過小姑,先知其父之所好,然後投其所好,抓住契機,取得了其歡心,達到了目的。

了解他人,主要是了解對方的價值取向和興趣點,就是了解對方對什麼事情最關心、最有興趣。一件事對某個人來說很重要,但對另一個人來說卻未必重要,也許是小事一樁,甚至不值一提。如果你不了解對方的興趣,隻顧自己好心好意地關心幫助對方,進行感情儲蓄,在他看來也許毫無價值,這就起不到感情儲蓄的作用,甚至會被認為是添麻煩。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他人的興趣,必須把對方認為重要的事情擺在如同他對你一樣重要的位置。你關心他的興趣所在,這體現出你對他的了解和理解,而這種理解就是一筆巨大的感情儲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你若想接近某人或拉近與某人的關係,你就應該努力對他所感興趣的事情做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利用這種興趣可以架起一座與人溝通的橋梁。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能夠“投其所好”,你的人際交往就會順利得多,事情也會好辦得多。卡耐基在《如何贏得朋友》一書中列舉了十條人際交往中應該掌握的技能,其中一條就是談論別人感興趣的話題。卡耐基說:“經常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認為別人重要說明你尊重他,並且,人們常常希望在別人某一方麵的能力表現不足時表現自己。”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智者總會找到對方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交談,使談話的氣氛友好而和諧,而愚者則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自己的愛好大肆吹噓,使對方感到談話索然無味。

自爆“弱點”,讓對方放鬆警惕

遇到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時,處處顯出自己的強悍,會增加敵人的警惕心理,很難取勝。這時,如果能夠抓住敵人驕縱的弱點,示弱於他人,讓敵人掉以輕心,這樣反而能夠取勝。

如果你想擊敗一個強勁的對手,你會怎麼做?在他的麵前表現你的強悍?當然可以,如果你有足夠的信心,如果你的實力遠遠超過對手。

不過,有可能你剛好遇到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還這麼做,就算不得明智之舉了。正所謂“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在很多時候,示弱恰恰是戰勝對手的良策。

如果知道競爭對手很強大,我們通常會忐忑不安,同時也會全力以赴,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我們還會研究對手的強項,針對對手的強項,不惜拚命苦練自己的基本功。在參加各種比賽前,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心態。相反,如果競爭對手相對較弱,我們會感到輕鬆,也比較自信,雖然仍在繼續為比賽做準備,但不知不覺中,我們有點心不在焉,沒有了警惕性,沒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了奮力一搏的拚勁。結果,在那些看起來難以取勝的比賽中,我們出乎意料地贏了;在那些看起來很容易取勝的比賽中,卻莫名其妙地輸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不正是因為過於輕敵,而讓對方有機可乘,讓自己一敗塗地的呢?

魏明帝時,曹爽和司馬懿同執朝政。司馬懿被升做太傅,其實是明升暗降,軍政大權落入曹爽家族。

司馬懿見此情景,便假裝生病,閑居家中等待時機。

曹爽驕橫專權,不可一世,唯獨擔心司馬氏。正值李勝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馬府辭行,實為探聽虛實。

司馬懿洞悉實情,就摘掉帽子,散開頭發,擁被坐在床上,假裝重病,然後請李勝入見。

李勝拜見過後,說:“一向不見太傅,誰想病到這般。現在小人調做青州刺史,特來向太傅辭行。”

司馬懿佯答:“並州靠近北方,務必要小心啊!”

李勝說:“我是往青州,不是並州。”

司馬懿笑著說:“你從並州來的?”

李勝大聲說:“是山東的青州!”

司馬懿笑了起來:“是青州來的?”

李勝心想:“這老頭兒怎麼病得這般厲害?都聾了。”

“拿筆來!”李勝吩咐,並寫了字給他看。

司馬懿假裝看了後才明白,笑著說:“不想我耳朵都病聾了!”

手指指口,侍女即給他喝湯,他用口去飲,又灑了滿床。司馬懿對李勝說:“我不行了,可我的兩個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訓導他們。如果見了曹大將軍,千萬請他照顧!”說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來。

李勝拜辭回去,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曹爽大喜,說:“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

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範。

李勝一走,司馬懿就起身告訴兩個兒子說:“從此曹爽對我真的放心了,隻等他出城打獵的時候,再給他點厲害讓他嚐嚐!”

不久,曹爽護駕,陪同明帝拜謁祖先。司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領家將,占領了武器庫,威脅太後,削除曹爽羽翼,然後又騙曹爽,說隻要交出兵權,並不加害於他。等局勢穩定了,司馬懿就把曹爽及其黨羽統統處斬,掌握了魏朝軍政大權。

在麵對挑戰時,我們盡量不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虛實,如果我們擁有十分有利的條件,更不要輕易將它顯示出來。相反,我們還應以適當的方式,故意暴露“弱點”給對方,以麻痹對方,這樣我們可以攻其不備,從而輕易取勝。

誘使對方朝著你的方向走

在伊朗,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叫哈桑的人,借給一個商人2000金幣,可是第二天不小心把借據遺失了,到處找也找不到,急得身上直冒汗。妻子在一旁,也想不出補救的辦法,嘴裏不停地埋怨。哈桑心裏發慌,趕忙跑去找他最要好的朋友納斯列丁,請他想個辦法。

“如果那個商人知道我丟了借據,就不會把錢還我了,真主在上,那是2000金幣啊!”哈桑對納斯列丁說,“我手頭再沒有任何關於這筆借款的證據了。”

“商人借錢時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嗎?”納斯列丁問。

“隻有我妻子知道,但那是商人把錢借走之後,我才告訴她的。”

“那等於說,魚兒跑了,你才撒下網去。”納斯列丁說,“商人借錢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時間是一年。”

納斯列丁沉思了片刻,為哈桑想出了好辦法:“可以向那個商人要一個借錢的證據。”

“什麼?向借錢的人要借錢的證據?”哈桑困惑不解。

“對,隻有這個辦法可靠。”納斯列丁說,“你馬上給商人去封信,要求盡早歸還你借給他的2500金幣。”

“我隻借給他2000金幣,哪來的2500金幣?”

“你去信催討2500金幣,他必定立刻複信,說明他隻欠你2000金幣。這樣一來,你手頭不就有證據了嗎?”

哈桑一聽有道理,便寫了一封信,對於為什麼要急著催這筆借款,理由說得很充分。

果然,不到10天工夫,商人回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

“……你發生了一點特殊情況,問我能不能提前償還這筆借款,我不能照你要求的去做,我們商定的借期是一年,我是按借款日期安排我的買賣的。至於說到借款的數目,你搞錯了,肯定錯了!我隻借了2000金幣,絕不是2500金幣,你那裏有我寫的借據。你是不是把別人的借款弄到我頭上來了?真主在上,我借的是2000金幣,不是2500金幣……”

哈桑拿著這封信,高興地去找納斯列丁了。

有時候我們想要對方做自己希望他做的事情時,對方並不願意這樣做。如果直截了當,直來直去,隻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是如果你換一個思維,先去掌握對方的心理特點,使用誘導的方法,讓對方自動去做你想讓他做的事情,就可能間接地達到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