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故事中的哈桑,如果直截了當地去跟商人說明情況,讓商人再重新寫一個借據的話,商人除非道德非常高尚才行,不過2000金幣的誘惑還是很大的,有理由相信商人很可能不承認這筆借款,而且隻會在心裏暗自高興,因為自己不用歸還這筆借款了。
直接的方法肯定不管用。而他的朋友納斯列丁一定是精通心理控製術的人,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就是讓他給商人設個圈套,讓他自己往裏麵鑽,主動寫出借款的數額,成為了新的借據。
心理控製術是一種控製人的心理、行為、意識的技術。古代的心理控製術通常與宗教、占卜、封建迷信、權威以及醫學結合在一起,在現代高科技的社會裏,心理控製一般又被稱作“催眠術”。
心理控製包括自我控製和他人控製(或控製他人);自我控製或他人控製都是通過一定的心理信息的傳遞而實現的。而心理信息傳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語言,當然還有一些非語言的方式,如表情、動作、輿論等等。它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多少知道一些心理控製的情況。推銷商品、電視廣告、政治選舉、做生意、取得他人信任、騙人、迷惑人都是屬於這種心理控製。心理控製也可以用於心理治療。
我們需要提防的是利用心理控製進行詐騙的行為。這要求我們要保持清醒的狀態,並要有豐富的知識,因為知識和文化素質越高,越善於對各種事物持批判的態度,例如古代的村落、部族中巫師的攝心術最流行,但在現代社會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來看,就顯得十分可笑了。另外,我們要提高自信力,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力,才能擺脫他人的控製。
找借口拒絕時,盡可能模糊一點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對同事、對業務對象,還是朋友、親戚,誰也無法真正做到有求必應。這裏有合理要求和非分要求之分,也有事情可行與不可行之別。於是,在回答對方要求時,有時總免不了要說出一個“不”字來。
這樣一來,就使許多人犯難了:人際關係不是“是”與“不”兩個字可以劃分清楚的,尤其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縱橫交錯,既要競爭,又要依存。一個“不”字說來輕巧,可在人情來往中就猶如一把無形的“刀”,舉起來砍下去重若千斤。為官者怕失去民心,為民者怕得罪上司,親戚間怕人說六親不認,朋友間怕人說不夠義氣,從商者怕失去客戶……
拒絕別人,說“不”簡直成了世界上最讓人為難的事,稍不注意,弄不好可能失去交情,引起反感,被人誤會,甚至有自毀前程的危險。
但是,這個“不”字有時候是不得不說的,可拒絕他的要求並不是硬邦邦地一口回絕或不理睬別人,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既要做到使對方接受你的意見,又不致傷害對方。這需要找一個借口拒絕別人,拒絕時,盡可能把“不”說得含糊一些,這樣做既能明確你的立場,也能充分保留對方的麵子,避免對方心理上的挫折感。找借口拒絕別人可采取下列三種模糊方式。
1.籠統式
以不具體、不清晰、語言含糊不清的答複來間接表達拒絕的意思。
比如,你可以對幫助弟弟推銷家具的同事說:“這樣的家具確實比較便宜,隻是我也弄不清楚究竟怎樣的家具更適合現代家庭,據說有些人對家具的要求是比較複雜的。我的信息也太缺乏了。”
在這種情況下,同事隻好帶著莫名其妙或似懂非懂的表情離去,因為他們聽出了“不買”的意思,想要繼續說服你什麼“更適合現代的家庭”,卻是個十分籠統而模糊的概念,這樣,即使同事想組織“第二次進攻”,也因為找不到明確的目標而隻好作罷。
2.抽象式
把話題不斷抽象化,便可以逃開對方的要求。
被巧妙地拒絕時,有一種形容,叫做“被迷迷糊糊地拒絕了”。意思是對方放了煙幕,你在尚未看清真相之前,已被那“煙”蒙騙過去了。
這種“抽象化”的煙,采用了模糊對方所求目標的方法。有時,如果說具體的話來拒絕會遭到對方的反感,這時可將話題不斷抽象化,乍見似乎談論的問題比正題還重要。其實,已把對方誘入距離主題頗為遙遠的雲霧之中了。
比如要拒絕婚事時,由於對方也相當認真,所以你一本正經地說理,問題就始終得不到解決。而且,正麵說出“不能和你結婚”,往往傷害別人,讓對方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因此,把“A和B的婚事”這種具體的要求,故意提高到抽象的“一般的結婚”問題上去。
“被你求婚,我好高興。不過我認為不可太沉溺於感情。”
“不,我很冷靜。”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好好和你談一談你我對結婚有什麼樣的看法。”
“很好呀!”
“結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旦把對方誘入抽象的水準中,以後就可將此水準不斷提高。這樣,把話題越扯越抽象,越扯越遠,不知不覺中,對方就被你巧妙地拒絕了。
話題的焦點,越是到了階梯的上方,越是模糊,就成了煙幕了。
美國超級市場的客戶埋怨處理部門使用的也是類似的方法。據說每當主婦們為了品質或價格問題前來埋怨時,工作人員就用一般人很難聽得到的營業語言,非常細心地予以說明。用抽象的專門語言,不斷爬上“抽象的階梯”,讓客戶感到迷迷糊糊,結果覺得店方的主張沒有錯,而無法與你“辯駁”。
3.兩可式
即運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語言,對對方的要求似乎有肯定的因素卻又仿佛有未能肯定的理由,讓對方感到得到了某些方麵,某種程度的理解,從而不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憤怒。同時,讓對方意識到他的要求並未得到你的許諾,從而達到含蓄拒絕的目的。
以下這位著名造船家對權威學術的婉轉評價很值得借鑒。威廉二世設計了一艘軍艦,他在設計書上寫道:“這是我積多年研究,經過長期思考和精細工作的結果。”他請一位國際上著名的造船家對此設計作出鑒定。
過了幾周,造船家送回其設計稿並寫下了下述意見:
“陛下,您設計的這艘軍艦是一艘威力無比、堅固異常和十分美麗的軍艦,稱得上空前絕後。它能開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將是世界上最強的,它的桅杆將是世界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將是世上最遠的。您設計的艦內設備,將使艦長到見習水手的全部人員都會感到舒適無比。你這艘輝煌的戰艦,看來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隻要它一下水,就會沉入海底,如同一隻鉛鑄的鴨子一般。”
避開實際性的問題,故意用模糊兩可的語言做出具有彈性的回答,既無懈可擊,又達到在要害問題上拒絕答複的目的。
找借口拒絕對方,模糊一些,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仇視你。把話說得委婉、模糊一些,能夠使對方聽出你拒絕的弦外之意,做到既不傷人,又達到了拒絕的目的,彼此還能和和氣氣,何樂而不為呢?
激發對方的同情心,觸動其心靈的薄弱環節
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其柔軟的地方,再強勢的人,也有他人不易察覺的弱點,這就是同情心。同情心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人作為群居動物所根深蒂固的習性。另一方麵,一個人的同情心在得到滿足的同時,這個人的自尊心也同樣能夠得到滿足。所以說,如果能夠調動對方的同情心,直擊其心靈最薄弱的環節,那麼再難解決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很多時候人們示弱並不是因為真的軟弱,而是為了以此來激發別人的同情,得到人們的幫助,是人們爭取利益的一種謀略,也是一種接近他人的最好做法。
女性職員在公司最常使用弱者的攻勢。當她失職,遭到批評時,哭泣就是武器,你無法同一個悲傷、哭泣的人較量。想想你自己在這方麵的經曆,當你和你的孩子、父母談一個什麼問題時,你立場正確,理由充足,所有的有利因素都歸於你,突然間,他們的眼眶湧出了淚水,一顆顆淚從他們的臉頰向下滑落,你會有什麼反應?大多數人都會退卻,說:“算了,算了,別哭了,我按照你的意思做就是了。”
請求他人解決問題時,應該調動聽者的同情心,使聽者首先從感情上走近,產生共鳴。這就為你問題的解決打下了基礎。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受害的情況和你內心的痛苦如實地說出來,處理者是會動心的。
一天,一位老婦人走進律師事務所向正在辦公的傑克律師哭訴她的不幸,原來,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獨立戰爭中為國捐軀,她靠撫恤金生活。前不久,撫恤金出納員勒索她,要她交一筆手續費後才可領取撫恤金,這筆手續費是撫恤金的一半。傑克聽後十分氣憤,決定免費為這位老婦人打官司。
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態平衡,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麵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奮鬥過程,表明自己其實是個凡人。成功者在別人麵前多說自己失敗的經曆,現實的煩惱,給人一種成功不易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讓對方感到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坦言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迫等,至於那些因為偶然機遇僥幸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天上掉餡餅,偶爾的運氣好。
示弱不應該隻表現在嘴上,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麵對某些小利益的時候,即使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回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小名小利淡薄些,謙讓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不可為一點兒微名小利而惹火燒身。
可以說,同情心是人類共有的。人往往對比自己強的人有戒心或競爭心理,而對境遇不如自己的人,卻不可避免地心懷同情,對他們沒有戒備,而且容易被他們的請求打動,滿足他們的需求。街上的那些乞丐,不管是真的乞丐還是假的乞丐,都把自己弄成一副可憐兮兮的相,不是缺隻胳膊就是斷條腿,要不就是雙目失明,或者遭遇洪災幹旱,反正是能說多可憐就多可憐,似乎世上所有倒黴的事都被他碰上了,他才來當乞丐。很多時候,大家都知道他可能是在編故事,但是就是沒辦法漠視。乞丐就是因為善於抓住人的同情心,從而能靠乞討而生存下去,有的乞丐甚至通過乞討而發了財。
當我們在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不妨激發對方的同情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