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專家們通過研究認為,從人們握手的細節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與心理。
與人握手時,把手攤得很開的人,為人直爽,想到哪裏就做到哪裏,精力旺盛,胸襟豁達,不拘小節,不怕失敗,跌倒了很快就能爬起來。
握手時五指並攏的人,做事一絲不苟、注重禮節、凡事循規蹈矩,但往往因謹慎過度而耽誤大事;交友方麵亦如是,由於不肯推心置腹地與他人交往,往往交不到知心朋友。
握手時五指微張的人,個性誠實穩重,有強烈的責任感。缺點是膽小、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握手時四指並攏,大拇指單獨張開的人,多屬出色的社交能手,他們往往機智敏捷,能夠把握良機,而且善於理財。
握手時食指和其他手指間留有空隙,其餘手指並攏的人,自尊心強,喜歡強調自己的主張,討厭受到他人的批評,在群體中往往居於領導地位。
握手時中指與無名指之間留有空隙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困難也都能設法克服。
握手時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留有空隙的人,表示此人不喜歡受他人束縛,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做任何事情都會未雨綢繆。
握手時手指稍微向內縮的人,善於理財,屬於吝嗇型的人。
握手時五隻手指全部往內彎成弓狀的人,感受性很強,學習力亦佳,而且點子很多。
握手時手指全部伸直的人,容易感情用事,且具有豐富的情感,做事有始有終,絕不會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社交言談:破譯對方的心理動機
1.突然變得“健談”往往是為了阻止對方講話
一般來說,初次見麵就很健談的人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因為你不需要再煞費苦心地去思考什麼話題,也不必千方百計去探查對方的心理,對方的談話就已經給你判斷他提供了材料。然而,健談的人也不能都認定是積極地想自我表現的人。
在一個相親的場合,正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談甚歡時,一直保持沉默的男方,突然變得滔滔不絕起來。什麼原因呢?原來大家正在談論彼此的薪水問題。這位男子不願提起他薪水不多的問題,才故意岔開話題的,而後來大家果然也沒再提起薪水的問題。
人們講話不隻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純粹想說話而開口,有時是為了阻止話題繼續進展或不願讓對方插嘴才變得健談起來。尤其是對方突然變得話多時,就應該考慮話題中是否有他不願提及的事。多言並不等於善辯,有時候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而放出的煙幕彈。
2.通過對方的隨意話語,可了解他的真實心理
與人交談時,由於常常受到時間的限製,一旦發現談話跑題,性急的人就心急如焚,擔心自己的正事辦不成,便想方設法把話題拉回來。其實,要探查對方的內心秘密,這種做法是很不高明的。
對方之所以會轉換話題,大致有三種情況。第一是由於粗心大意,第二是因為腦中有新的意念,第三則是故意轉移話題。
不管是由於哪一種情況,眼前對方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轉向新的話題,所以最好不要打斷他,暫時讓他盡情說下去。這樣一來,如果對方轉移話題是由於一時疏忽,不久他一定會有所發覺,而流露出詫異的表情說:“咦!我們談的主題是什麼?”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對方並未忘記主題,即使他東拉西扯,最後一定會回到主題上來。如果他根本不想回到主題,你就可以認為他是故意回避主題了。由此可見,“跑題型”的交談,是了解對方真實心理的最好機會。
3.說一些廣泛的客套話
在人際關係中,最容易被破譯密碼的語言,就是客套語。客套語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客套語要運用恰當,過分牽強而顯得不自然的人,說明此人別有用意。客套語的反麵是粗俗語,一些人會對自己心儀之人,突然冒出隨意的言語,以示雙方的關係非同一般,給人以親密感的誤會。
在毫無隔閡的人際關係中,並不需要使用客套話。不過,當在此種親密的人際關係裏,突如其來地加入客套話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異乎尋常的客套話時,就很可能是心裏有鬼的征兆。
用過分謙虛的言辭談話時,可能在表示強烈的嫉妒心、敵意、輕蔑、警戒心等等。語言是測量雙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離的標準。客套話使用過多,並不見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輕蔑與嫉妒的因素。同時,在無意中會將他人與自己隔離,具有防範自己不被侵犯的預防功能。
某些都市人,對外鄉人說話很客氣。這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是一種強烈的排他性表現。因此,往往無法與人熟悉,盡是給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類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話時,則很可能內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隱藏著敵意。
社交拜訪:如何解讀對方的真實意圖
鬼穀子說過,正如對事物的考察要經曆從今到古、從古回今的過程,對人的試探也要經過多次反複的問答。好比投石問路,不斷地收集對方的信息,觀察他的反應。特別是要誘導對方多說話,讓他情不自禁地說出真情。也可以你先開口說幾句簡單的話,靜聽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已進入角色,就隨時詰問他,讓他打開心扉。說話時最好引述各種實例,給人以具體的形象,以刺激對方的發言欲望。
別人講話是處於動態,自己傾聽是處於靜態。以靜待動,以安待嘩,對方的氣勢莫不衰竭,對方的實情莫不透露。以無形的技巧釣有聲的語言,如果他所說又與事實相符,那麼其人的真情畢至。如果一個人對此道熟諳深察,那麼他就掌握了打開人心的鑰匙。
喬·庫爾曼是美國著名金牌壽險推銷員,是第一位連任三屆美國百萬圓桌俱樂部主席的推銷員。他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擅長拋磚引玉性地提問。如客戶說:“你們這個產品的價格太貴了”,他會說:“為什麼這樣說呢?”“還有呢?”“然後呢?”“除此之外呢?”
提問之後馬上閉嘴,然後讓客戶說。“客戶說得越多他越喜歡你”,這是每個銷售人員都應該記住的。
通常客戶一開始說出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拋磚引玉性提問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潛在信息,更加全麵地做出正確的判斷。而通常當你說出“除此之外”的最後一個提問之後,客戶都會沉思一會兒,謹慎地思考之後,說出他為什麼要拒絕或購買的真正原因。
在社交活動中,想要掌握主動權,就要學會拋磚引玉、投石問路,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的情況,了解他的最小極限值是什麼,並對其需要做出相應的回答,也隻有這樣才不會使自己處於劣勢。
在商業談判中,當對對方的商業習慣或真實意圖不大了解時,通過巧妙地向對方提大量問題,並引導對方做出全麵的正麵回答,然後得到一些不易獲得的資料。關鍵在於:不陳述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多說,從而來摸索、了解對方的意圖以及某些實際情況。
有位做服裝生意的個體戶,當他預測到某一新款式的西裝將有很大的銷售前景時,便決定購進400件。因此,他便與賣主展開了談判。為了了解從賣主處批發這批服裝的最低價格,他要求賣主分別對購買40件、400件、4000件乃至4萬件進行報價。賣主把價單送來後,眼光敏銳的他立即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由於賣主一般不願失去一次賣出400件乃至多十倍百倍的大筆生意,因而在報價中價格會相應地下調。
從這種下降趨勢之中,他十分容易地就了解到西服的最低價。在這種知己知彼的情況下,這位個體戶以最合理的價格做成了這筆西裝交易。
但是,常拿“釣人之網”套人話,對方終究會發現自己的上當而不再應答,這時,就要以誠摯的語言感動他,作為對他袒露心跡的報答。如果對方的感情隨之而動,就加緊引導和控製。自己不斷地追問,對方不斷地應答,言語具體又能推理,那麼大事可定。如此反複,一切事情都可遊說。高明的人以此誘導無論是智者還是愚者,都能得到真情實事。
那麼,該怎麼拋出我們的“磚”呢?什麼樣的磚才能引來玉呢?
當你與一位剛剛認識或不知底細的人交談時,避免冷場的最佳方法是不停地變換話題,你可以用提出一些問題的方法進行“試探”。一個話題談不下去時,就換到另一個話題,你也可以接過話頭,談談你最近讀過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或說說你剛剛看過的一部精彩的電影,也可以描述一件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在思考的問題。如果談話出現短暫停頓,不要著急,不必無話找話談,沉默片刻也無妨。談話是交流,可以涓涓細流,不必像賽跑那樣拚命地一口氣衝到終點。
很多時候,一句恰到好處的提問就夠了,而許多難忘的談話也都是由一個問題開始的。
在一個談論成功之道的宴會上,小王的老板由於有重要事情要辦無暇出席,便讓小王代表自己去參加這次宴會。小王本打算過去露露臉就行了。可是,來到晚宴,發現全場隻有六桌,自己還被拉到主桌,坐在小王旁邊的是一個大富翁。當晚,小王覺得很難熬。可是,他隻說了一句話,那位富翁整晚就滔滔不絕。
小王隻是問:“早就聽說您公司的大名了,能否請教一下您的生意是怎樣成功的?”於是那位大富翁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他從年輕到今天的奮鬥過程。
由此看來,提問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不必配合不同的環境去找不同的話題,隻要你記住“請教”這兩個字,就可以馬上讓對方打開話匣子。
另外,在提問的時候,可以把對方下意識的動作當成打開沉默的話題,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假如對方隻是一味抽煙,你發現他熄火柴時有某種習慣,就立刻問他:“你熄火柴的動作很有趣,輕輕一彈就熄了。”看到對方的咖啡裏加兩勺半的砂糖,也可發問:“對不起,為什麼你非要放兩勺半砂糖呢……”通常麵對這類問話,人們都會熱心地回答,說不定還會喚起對方滔滔不絕的回憶呢。而對較內向、羞怯的人,不妨多發問,幫助他把話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