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細節,
來來往往中識透人心性格
社交寒暄:透析對方的交際心聲
人們在相互打招呼的時候,若能通過打招呼的方式察覺到對方與自己之間保持的距離,就會洞察對方心理的狀態。比如,對方在打招呼的時候,故意後退兩三步,也許他自己認為這是一種禮貌,表示謙虛,然而這種小動作往往讓人誤解是冷漠的表現,以致話題無法展開,同時也難以開懷暢談。像這種有意拉開距離的人可視為警戒、謙虛、顧忌等情感的表現。如果下意識地保持距離,說明對對方的疏遠、警戒,試圖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氣氛,使對方的心理狀態處於劣勢。
通常情況,人們會靠近自己有好感的人,對沒有好感的人往往會疏遠和躲避,這樣在無形中就控製了自己與他人的距離。第一次見麵,比一般要求的距離更近來跟別人打招呼,說明此人對對方有好感,希望與之接近和交往;相反,不自然地保持距離跟別人打招呼的人,可能表示不想與之交往,或心存戒備。
從打招呼的距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比如,和人靠得近而打招呼的人,其性格多是外向的,開朗樂觀,自信心強,能很好地融入團隊。如果對方已打招呼,而自己仍想保持距離,則說明其性格內向,喜歡個人性質的工作。
打招呼的方式,不但給人留下最直接的印象,還能引起對方的心理感受。比如,打招呼時,先注視對方再握手的人,對對方懷有警戒心理,甚至有點不信任,同時還想使自己占據優勢,讓對方在心理上占據下風。
打招呼時,不敢抬頭看對方,回避對方的目光,隻是鞠躬或行禮,這樣的人給人一種自卑感較重的印象。
見麵時,先保持好距離,再打招呼致意的人,一方麵是表示禮貌和客氣,另一方麵是防衛意識較強。
總是用一種問候方式來打招呼的人,具有強烈的自我防衛心理。
一邊打招呼一邊用手拍肩,這樣的人很熱情,願意與人交往,同時也希望獲得對方的友情。但也可能隻是套近乎的表現,表示自己的大方和熱情。
與人一邊打招呼一邊不忘趕路的人,說明此人脾氣急躁,做事講究速度,也可能是真的有什麼急事。
心不在焉或冷漠地與人打招呼的人,說明此人對對方沒有好感,為了麵子或照顧旁人的自尊而勉強應付一聲,也可能是心情低落,不願意與人見麵。
此外,打招呼的語言也能反映出一個人與對方的心理距離和性格。比如,用“嗨”打招呼的人,想象力豐富,為人誠懇熱情,性格也多活潑開朗。而用“你好”打招呼的人,頭腦冷靜,在生活中是個相當遵守信條和原則的人,做事一絲不苟,能控製自己的感情,在社交場合容易贏得他人的信賴。常常用“來了呀”作為招呼方式的人,辦事果斷,喜歡與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獲,在待人方麵也比較隨和、真誠。
社交握手:探究對方的真偽心跡
握手,雖然隻是簡單的一握,但這其中也有很大的學問。有研究表明,握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很多信息。通過握手的方式也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征。
1.控製性和屈從性的握手
手掌向上和手掌向下這兩種姿勢在握手中的含義是大不相同的。
假定你第一次見到某人,你們習慣性地彼此握手。這種握手表達了三種基本態度--控製性的握手:“這個人企圖控製我,我最好小心點。”屈從性的握手:“我能夠控製此人,他必須聽我的話。”平等的握手:“我喜歡這個人。我們會很好地相處。”
這些態度是下意識地表現出來的。通過練習和有意識的應用,下麵這些握手的方法在跟別人見麵時會產生直接的效應。本節介紹控製性握手的方法。
控製性用翻轉手來表達,在握手時手掌向下。你的手掌不一定直接麵向地麵,但要向下握對方的手掌。
狗是通過把喉嚨暴露給對方的辦法,表示順從。人則是用手掌向上的姿勢,表示順從。當你想要告訴對方:你把控製權讓給他,或者使他感到他在控製局麵時,將手掌向上與對方握手,這個辦法特別有效。
當兩個霸道的人握手時,他們會展開一場象征性的“爭奪戰”,因為他們都試圖迫使對方的手掌采取順從的姿勢。結果就形成老虎鉗似的握手,兩人的手掌都呈垂直姿勢。當做爸爸的教給孩子如何“像男子漢一樣握手”時,就出現這種老虎鉗似的垂直握手。
當對方給你一個控製性的握手時,你不僅很難迫使對方的手掌變成順從式的姿勢,而且你越這樣做,控製性變得越明顯。這裏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能解除對方的“武裝”。那就是對他進行威脅,進入他的“親密地盤”。為了完善這種“解除武裝”的辦法,當你要握手的時候,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從他的左前方進入他的“個人地盤”。現在,你把左腿拉向右腿,完成迂回動作,然後握對方的手。這個辦法使你可以把握手的姿勢拉直或者迫使對方的手呈現順從的姿勢。它還可以使你通過進入對方“個人地盤”的辦法而掌握控製權。
還有個問題是:握手時誰先伸出手?
普遍接受的習慣是,第一次見到一個人時,總要握手。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你首先伸出手去,可能是不明智的行為。鑒於握手是一種歡迎的表示,那麼,在你握手之前,你首先要問幾個問題:我受歡迎嗎?此人喜歡會見我嗎?推銷學員會被告知,如果他們主動地去跟沒有準備的顧客握手,也許會產生不好的效果,因為買主可能不歡迎他們,握手變成他們不願意幹的事情。再者,有些人手部患有關節炎,或者他們是靠手工作的,如果被迫握手,他們可能采取防禦的姿態。推銷學員被告知,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等對方主動伸出手來,再去迎合;如果對方沒有這個表示,那就點頭致意。
2.握手時左手的表現
約定俗成的握手是由右手進行的。當右手跟對方的手相握著的時候,閑著的左手如何作為?這也是研究者所關注的。
雙方握手的意圖是向對方表示誠懇、信任和深沉的感情。兩個重要的因素應當予以注意。第一,左手被用來傳達額外的感情,左手摸著對方的右臂以上的部位。例如,抓肘握手所傳達的感情比抓腕握手要多,抓肩握手所傳達的感情比抓上臂握手要多。第二,此人左手的動作意味著侵入對方的“親密地盤”。一般來說,抓腕和抓肘的動作隻有在親朋好友之間才能被接受。除非雙方都表達了額外的感情,否則,如果此人沒有充足的理由用雙手握手的話,對方會懷疑他的意圖。我們常常看到,推銷員用雙手握新的顧客,他們沒有認識到,這樣做可能適得其反,使得對方敬而遠之。
3.握手的風格和方式
握手時的力量很大,甚至讓對方有疼痛的感覺,這種人多是逞強而又自負的。但這種握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說明了握手者的內心比較真誠和動情。同時,他們的性格也是坦率而又堅強的。握手時顯得不甚積極主動,手臂呈彎曲狀態,並往自身貼近,這種人多是小心謹慎,封閉保守的。
握手時隻是輕輕地一接觸,握得不緊也沒有力量,這種人多屬於內向型,他們時常悲觀,情緒低落。
握手時顯得遲疑,多是在對方伸出手以後,自己猶豫一會兒,才慢慢地把手伸過去。排除一些特殊的情況,在握手時有這種表現的人,性格多內向,且缺少判斷力,不夠果斷。
不把握手當成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而把它看成是例行的公事,這表明此種人做事草率,缺乏足夠的誠意,並不值得深交。
兩個人握手,握了很長時間還沒有收回,這是一種測驗支配力的方法。如果其中一個人先把手抽出、收回,說明他沒有另外一個人有耐力。相反,另外一個人若先抽出、收回手,則說明他的耐心不夠。總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的勝算就大一些。
雖然在與人接觸時,把對方的手握得很緊,但隻握一下就馬上拿開了。這樣的人在與人交往中多能夠很好地處理各種關係,與每個人都好像很友善,可以做到遊刃有餘。但這可能隻是一種假象,其實在內心裏他們是非常多疑的,他們不會輕易地相信任何一個人,即使別人是非常真誠和友好的,他們也會加倍地提防、小心。
在握手時,非常緊張,掌心有些潮濕的人,外表上他們冷淡、漠然,非常平靜,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非常的不平靜。隻是他們懂得用各種方法,比如說語言、姿勢等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避免暴露一些缺點和弱點。他們看起來是一副非常堅強的樣子,所以在他人眼裏,他們是強人。在比較危難的時候,人們可能會把他們當成是救星,但實際上,他們也非常慌亂,甚至比他人還要緊張。
握手時顯得沒有一點力氣,好像隻是為了應付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被迫去做的。他們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十分堅強,甚至是很軟弱的。他們做事缺乏果斷、利落的幹勁和魄力,顯得猶豫不決。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引起他人的注意,可實際上,別人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將他們忘記。
把別人的手推回去的人,他們大多都有較強的自我防禦心理。他們常常缺少安全感,所以時刻都在做著準備,在別人還沒有出擊但有這方麵傾向之前,自己先給予有力的回擊,占據主動。他們不會輕易地讓誰真正地了解自己,如果是這樣,他們的不安全感更加強烈。他們之所以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是緣於自卑。他們不會去接近別人,也不會允許別人輕易接近自己。
像虎頭鉗一樣緊握著對方手的人,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顯得冷淡、漠然,有時甚至是殘酷。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征服別人、領導別人,但他們會巧妙地隱藏自己的這種想法,而是運用一些策略和技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雙手和別人握手的人,大多是相當熱情的,有時甚至熱情過了火,讓人覺得無法接受。他們大多不習慣於受到某種約束和限製,而喜歡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他們有反傳統的叛逆性格,不太注重禮儀、社交等各方麵的規矩。他們在很多時候是不太拘小節的,隻要能說得過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