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28)(3 / 3)

在葉尼塞河流域時期,柯爾克孜人普遍以牛為圖騰,有不食牛肉的習俗。因此,草原上牛很多,任牛老死。也不宰殺。這據說是古柯爾克孜人認為他們的先祖與牛有著一種神秘的關係。唐代,柯爾克孜人中即有雪豹氏族,這是以雪豹為圖騰的部落的自稱,他們在狩獵中從來不獵取雪豹。柯爾克孜族中的布務部落,便是以鹿為圖騰的部落。鹿在柯爾克孜語中稱為“布務”。在特克斯一帶的布務部落柯爾克孜人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吃牡鹿奶長大的,因此他們將牡鹿視為聖母,成為整個部落的圖騰。他們在氈房的門口上方繡有鹿的標誌,行路時看到鹿則要下馬讓路,甚至在刁羊賽馬時,也高喊著“布務”的口號衝鋒助威。在史詩《瑪納斯》中描寫的跟隨瑪納斯出征的、圍繞在瑪納斯隊伍周圍的蒼龍、巨蟒、灰狼、羚羊、猛虎、雄獅、公駝、雪豹、神鳥等等,其實就是高舉各個部落不同圖騰的大旗或戴著本氏族圖騰形象麵具的各部落成員,追隨著各部落總首領、部落統帥瑪納斯出征時的盛況的描寫,是柯爾克孜各部落圖騰崇拜的曆史記錄。

根據史料記載,生活在葉尼塞河的柯爾克孜族的先民視牛為自己的圖騰。59唐代的柯爾克孜族中有雪豹氏族,這是以雪豹為圖騰的部落的自稱。柯爾克孜族中有以鹿為圖騰的“布古”部落。這個部落在柯爾克孜族中也是一個很大的部落。在柯爾克孜語中,鹿被稱為“布古”。1850年,哈薩克民族誌學家喬坎·瓦利哈諾夫在吉爾吉斯(柯爾克孜族)中搜集了很多有關傳說和神話。他寫道:“關於‘布古’這一名稱的產生,在人們中間有很多有趣的神話傳說。傳說名叫卡拉木爾紮和阿散木爾紮的兩個人在阿拉米西克地方狩獵麋鹿。在追殺途中,他們從鹿群中發現一男一女兩個小孩。他們射殺了那個男孩,而且活捉了女孩。女孩看到自己同伴的屍體號啕大哭,痛不欲生,久久不能平息。據說,後來由於這個女孩的詛咒,卡拉木爾紮和阿散木爾紮兩個獵人斷子絕孫,沒有繁衍後代。部落頭人看到可愛的女孩,便把她交給了自己手下的一名叫穆爾紮庫勒的大臣。穆爾紮庫勒逐將她許配給自己的兒子加曼庫勒為妻。根據他們後代的說法,這個部落的始祖母不是一個凡人。她被人們稱為“有角媽媽”,並以自己產凡的智慧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和敬仰。後來,有角媽媽鹿媽媽時刻不忘向自己的女傭叮囑,不要將自己洗過頭的水倒到有人能踩到的地方。後來,這位女傭人不知是好奇還是實在找不到清潔的地方,就將這神奇的洗頭水喝掉了。過了不久,那女仆就有孕在身,很快便產下一男嬰起名叫傑勒當。奇石吉爾吉斯(柯爾克孜)人十分敬仰長角鹿媽媽“姆玉孜杜耶涅”。每當在悲傷的時候懷念她,向她祈禱,並以整個部落的名義宰殺牲畜進行獻祭。”同一個神話一百多年之後在內容方麵又有了新的發展,而且對神話的內含又有了一定程度的解釋。下麵是後來搜集到的很多變體中的一個:“卡拉木爾紮和阿散木爾紮是兩位著名的獵人。某一天清晨,他們在外出打獵途時,卡拉木爾紮突然發現了一個大的鹿群,而且在鹿群中還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小孩。阿散木爾紮射殺了那個男孩,卻將女孩活捉後帶回家。女孩被許配給他們的兄長木爾紮庫勒的兒子阿勒賽依特為妻。女孩在出嫁前向阿勒賽依特提出三個條件說:‘第一,你絕不能說我是你俘獲來的妻子;第二,你絕不能掀開被子觀察我的身體,否則我就會離去;第三,如果你動手打我,可千萬不要打我的頭部。’”又過了一段時間,卡拉木爾紮和阿散木爾紮準備再一次外出打獵。女孩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派一個小孩向獵人們傳到她的請求。希望獵人們如果射殺母鹿,就將母鹿的皮連胸部帶乳房整個剝下來給她送來。這樣請求的原因是她想吮吸母鹿的奶。兩位獵人聽到這消息,憤憤地說:“你看看,昨天還是個沒有父母的孤女,從鹿群中間來的女仆,今天卻想指揮我們。”但是,獵人們的話也被姑娘聽到,於是她氣憤地發出詛咒:“願卡拉木爾紮的後代不超過三代!願阿散木爾紮的門戶不超過百戶,即使超過百戶也不會超過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