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26)(1 / 3)

柯爾克孜族的動物崇拜習俗起源於古代的狩獵時代。柯爾克孜族的動物崇拜觀念,首先可以從其神話中找到根源。比如在其神話傳說中說,人類生活的大地分為九層,整個有一頭巨大的青色公牛頂著。當它一支角感到疲勞時,它便把大地換到另一支角上。每當它這樣輪換時,大地受到震動,就會出現人們所說的地震。由於懼怕地震的出現。因此,柯爾克孜族中間廣泛流傳著為疲勞的青色公牛祈禱,祝願它身強力壯,永不疲勞的習俗,試圖以此來避免地震的發生,防止災難的降臨。另一則流傳廣泛的神話則講述了有關鹿崇拜以及鹿圖騰的來源。相傳古代柯爾克孜族遭受一次來自異族的空前浩劫,使整個民族瀕於絕滅。當時正好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孩進山采野果幸免劫難。當他們叢山中走出時眼前橫屍遍野,血流成河,家鄉連一個活人也沒有了。兩個小孩不知如何是好,呆呆地站在那裏哭泣。這時一頭母鹿來到他們麵前,將他們帶回山中,用自己的乳汁喂養他們。兩個孩子終於在母鹿的精心撫養之下長大成人,並結為夫妻繁衍了後代。現在的柯爾克孜族中有一個叫“布古(鹿)”的部落,據說就是這兩個小孩的後代。因此,柯爾克孜族自古就有對鹿的崇拜。

古代柯爾克孜人視狼為始祖圖騰,稱狼為“青色鬃毛的勇士”,把古代無敵的勇士比喻為“青鬃狼勇士”。相傳在古代,蒼狼常常引導出征的柯爾克孜族戰勝各種困難。對於狼的敬畏和崇拜便由此而來。人們常常擔心狼發怒,給自己帶來不幸。因而對其膜拜,以求保佑。至今人們還將狼的髀石、牙齒等穿在線上,掛到小孩以及青少年的脖子上做護身符或掛在嬰兒的搖床把手上的習俗。很多大人為了避邪也將髀石掛在脖子上。而且,還把狼的嘴唇割下來保存,有男孩出生時,將狼嘴唇泡軟後撐開,把嬰兒輕輕地從狼嘴上穿過,以求他長大後能夠得到狼神地嗬護和關愛,像狼一樣勇敢無敵。狼是從來不從花繩子上跨過的,因此人們中間也有不跨越花繩地禁忌。如果犯忌就被認為是一種罪孽。人們還將那些心術不正,不敬重祖先的人指責為“跨越花繩的人”。由此看來,花繩在這裏已經成為一種具有深刻隱喻內涵的神秘象征物。

柯爾克孜族從很早的時候起就放鷹打獵,把鷹訓練成為捕獵能手。對獵鷹的崇拜古已有之。“布達依克”是柯爾克孜族神話傳說以及史詩中的鷹神,是萬禽之王。神話傳說以及史詩中的“阿勒普卡拉庫西”是身體碩大,行動神速,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神鳥。它常在英雄人物陷入危急,幾乎絕望的時候出現,幫助他脫離險境。為了幫助英雄,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神話史詩《艾爾托什吐克》以及其它一些英雄史詩和英雄故事中就有關於這個母題的生動記載。此外,另一部神話史詩《布達依克》就是專門以鳥神“布達依克”以及它同其它鳥類、人類之間矛盾衝突為內容的長篇史詩口頭史詩作品。生動地體現了古代柯爾克孜族人民同自然界各種事物之間複雜關係和對自然界的深刻認識。在當今柯爾克孜族中,人們還將鷹皮連毛一起剝下來,給小男孩縫製衣服,或者在嬰兒的搖床上把手上、衣領上綴掛鷹爪或鷹毛。認為這樣小孩長大後就能有雄鷹的膽識和魄力,勇敢而矯健。人們認為雄鷹能夠保護嬰兒和難產的孕婦免受“黑阿勒巴熱斯特”的侵害。因此,在孕婦難產時,要將一隻雄鷹架到氈房門外。這樣就可以將企圖迫害嬰兒和孕婦的惡神趕走。

柯爾克孜族還把野山羊、黃羊、盤羊、羚羊等野生動物統稱為“克伊科”、“卡伊別冉”或“卡伊普”,認為這些野生動物的保護神是“蘇爾艾奇科”。柯爾克孜族認為這些野生動物是上天的靈性動物。根據柯爾克孜族神話傳說,這些動物最初也都是普通的家養動物,因為主人對天神不敬,不按時為天神獻祭殺牲而惹怒天神,最後自己遭到懲罰而死亡,而他放羊的牲畜則被天神變成了遠離人間煙火的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被柯爾克孜族認為是能夠治病的良藥,每個人每年至少應該品嚐一次野生動物的肉。因此,如果獵人打到一隻野生動物,他必須盡量讓村子裏的每一個人都品嚐到獵物的肉,有時甚至獵人自己都不能對自己所獵殺的獵物做主。除了野生動物的肉之外,它的皮也成了受人們敬仰的東西。用野生動物的皮製成的拜氈,成為很珍貴的宗教用品,受到人們推崇,人們認為在這種皮拜氈上念誦“古蘭經”經文,誦經聲會更快地到達真主的耳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