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25)(1 / 3)

與高山崇拜相連的是對於水的崇拜。視山水為父母在柯爾克孜族中是最典型的山水崇拜觀念,表達了他們對高山流水的深厚情感。柯爾克孜族對於山水的崇拜,與其古老的原始信仰,特別是與其生產生活的環境有十分密切的聯係。以遊牧狩獵為生的古代柯爾克孜族,世代生息在幹燥的高山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靠天養畜。在戰爭來臨,危難當頭之時,高山還可以成為他們躲避災禍的天然屏障。山和水是他們生存的最重要的依賴,靠山上自然生長的牧草養畜,靠高山上冰雪消融的山水潤澤和生活,在他們心中既產生了人類生命以及賴以生活的一切物質都是山水恩賜的觀念。沒有山水,也就沒有生命。正是這樣依賴山水繁衍生息的柯爾克孜族人民,把山水視為全民族的父母。英雄出征歸來,母親要在踏進房門之前,將盛滿清水的碗在英雄的頭上饒三遍,然後讓他在碗裏吐一口吐沫,再將碗裏的水潑到幹淨的地方。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人們相信水具有洗去汙濁和罪過的作用。英雄奔赴戰場,浴血奮戰,用上述方法就能夠濯洗英雄的靈魂,洗清殺人的罪過。英雄瑪納斯出征前,都要到泉水邊占卜,當他將手放進泉水中時,如果泉水是溫的則完全可以放心地出征,如果泉水是涼的,則說明前途凶多吉少不能出征。用清水消災驅邪是柯爾克孜族古老信仰遺存,薩滿巫師在祛病儀式上手持盛滿清水的碗在病人頭上轉三匝,或用柳枝或柏枝蘸著清水輕輕灑到病人身上。瑪納斯的父親加克普對瑪納斯心懷歹意,暗中咒罵瑪納斯,瑪納斯的母親綺依爾迪為了避邪消除父親的咒語,端來一碗清水走出戶外,反咒加克普道:“願吝嗇貪婪的加克普受到懲罰,願瑪納斯平平安安回家。”然後將清水潑出去。相信水具有特殊的祛病消災的神力,在現代柯爾克孜族的觀念中依然存在。孩子們有病時依然會端一碗清水繞孩子頭頂三次,口中說一些祝福的話語和咒語,讓孩子在碗裏吐一口吐沫,然後再將晚裏的水潑出去。家裏人做惡夢也要用同樣的方式將清水倒入碗裏繞頭頂三圈,口中說道:“夢不過是狐狸的糞便,讓它與夜幕一起消散。”然後再將水潑出門外。人們相信這樣會將一切惡兆凶邪都潑出去。

對山水的崇拜,表現在柯爾克孜族生活的各個方麵。古代柯爾克孜族出征時要到大山下進行祭祀,以求得到山神的保護,獲得山一樣的力量。瑪納斯在率軍出征之前,長老加木格爾奇親自為他們舉辦祈禱儀式。主持人的祈禱詞是:“撒瑪爾罕的大海啊,你是波濤洶湧的湖泊;願你博大的胸懷施恩於瑪納斯,願你洶湧翻滾的波濤,成為楚瓦克的英姿;將你那莊嚴的威儀,施與英雄色爾哈克。”英雄們發誓時往往要說讓巍峨的雪山懲罰我,讓滔滔的河水懲罰我這樣的誓言。這種祈禱儀式以及祈禱詞,毫無疑問反映了古代柯爾克孜族典型的山水崇拜心理。柯爾克孜族相信聖泉之水有起死回生的神效。在《瑪納斯》史詩的一個變體中,英雄遭敵人暗害中毒,奄奄一息之時用清澈的聖泉水衝洗傷口,挽救了英雄的生命。在另外一個變體中英雄瑪納斯遭叛徒闊茲卡曼父子暗害,他的屍體被同伴放入河水中沐浴,河水的神力使他死而複生。

在史詩《瑪納斯》中,有一個神靈棲息之地被稱為“卡依普山”,英雄去世要到這座神山居住,卡依普山中的仙女紛紛下凡與英雄成婚,幫助英雄戰勝強敵。

柯爾克孜族對於山水的崇拜還要通過祈求大地保佑或者向其表達感恩之情的祭祀儀式得到體現。這種儀式被柯爾克孜族稱為“傑爾-蘇塔優”。這種儀式多數在幹旱季節進行。當然。在春季、秋季也定時進行。在儀式開始之前,每家每戶都要準備牽上一頭羊或者是拿上7個饢,帶著鍋碗瓢盆來到河水的上遊起灶架鍋。儀式不限男女老少均可參加。在宰殺犧牲時人們麵朝西方跪坐,年輕人把要宰殺的綿羊也頭朝西邊抓好,全體都要攤開雙掌祈禱說:“願庫達依保佑!願騰格裏恩賜!請把雨水次與我們吧。”宰殺綿羊,把獻血彙入河水中,煮熟之後大家一起享用。類似的儀式在人們患病的時候也進行。比如患者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到鄰近的麻紮朝拜,宰殺牲畜(通常為山羊或綿羊),邀請親朋前來共飯食。

“傑爾-蘇塔優”通常是在春草出生的時候進行,由此可以推斷,這個儀式不僅與畜牧業生產相關,同時也與生產相關聯。人們以此來希求雨水充足,牲畜興旺,農業豐收。如果在農業地區發生蟲災,人們不僅要宰殺牲畜,而且還要將其血灑到麥苗上,祈求大地賜與保護莊稼豐產豐收。在畜牧業地區,在牲畜產羔季節或者是在秋天轉往冬牧場的季節,氏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前來集中,起灶架鍋,牽來準備宰殺的牲畜宰殺,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領大家舉行祈禱,祈求天、地、水神,保佑氏族成員平安,不受疾病侵襲,人丁興旺,身體健康。然後,共同享用各家帶來的食物和所宰殺的犧牲的肉。現代柯爾克孜族的“傑爾-蘇塔優”等祭拜天地的儀式已經在其原始的方式上疊加了一些伊斯蘭教的因素,但是依然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