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25)(2 / 3)

柯爾克孜族對於大地的崇拜,在其傳統的“諾如孜節”以及“秋收節(切契闊爾或克孜勒克爾曼節)”中得到具體體現。“諾如孜節”中人們用七種植物熬製“闊缺”飯就是這種信仰的遺留。秋季打場的時候,農民一邊唱著打場歌一邊打場,等打場結束開始往麻袋裏裝之前,從田裏撿來一個土塊放在麥堆上,在撿來一塊牛糞放在土塊上麵。然後,從麥田邊撿來七棵麥穗插在牛糞上。之後,主人宰殺一隻羊並讓羊血流到揚場用的木鍁上,再把那把木鍁插入麥堆立在牛糞旁。那隻被宰殺獻祭的綿羊被稱為“切契闊爾”。羊肉要全部下鍋煮熟招待鄰裏親朋。在麥堆上放牛糞土塊有明顯而深遠的原始宗教意義。在柯爾克孜族的神話中,據說農神德伊罕巴巴下凡來到人間,天神賜給他一頭耕牛。德伊罕巴巴用這頭牛耕地播種,教會人們如何耕種土地。牛糞象征著這頭神牛,麥子長在地上,因此人們要在耕種收獲時至今不忘祈求農神德伊罕巴巴、神牛以及土地神。求它們來年賜予豐收。人們吃過羊肉,祭祀儀式過後,人們要請來一位老人拿起立在麥堆上的木鍁,從麥堆上鏟一些麥粒,連同土塊、牛糞一起揚到麥場邊上,口中說這是獻給英雄瑪納斯的坐騎阿克庫拉神駿享用,以此表達對英雄瑪納斯的敬意。此外,還要說一些祈禱的話語。麥場的麥子一定要淩晨時開始裝入麻袋入倉,獲得豐收的主人還要把收成的十分之一贈送給前來幫忙的收割者、打場的人和生活窘迫的窮人。這些窮人家的孩子要從豐收的人家裏先象征性地討要一些麥子,這被稱為“開普賽”,求得自己來年獲得更大的豐收,生活更加富裕。

從以上各種意識和習俗當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柯爾克孜族對於大地和水的崇拜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是對於整體觀念上的大地和水的崇拜,將它們視為神聖的事物和能夠洗去汙濁的潔淨之物。第二是把崇拜具體的聖地和聖泉等。

六、風雨雷電崇拜:雷電崇拜是柯爾克孜族古老的原始民間信仰遺跡。每年暮春季節,天空第一次打雷時,人們總是大聲高唱“大地裂開草盛,乳房裂開奶生!”來求告雷神佑助。希望在新年中牧草茂盛,牲畜興旺,奶水豐足。每當聽到天空傳來的雷聲,人們都要拿著鍋碗瓢盆,一邊敲打一邊繞著氈房奔跑三圈。以此表達對雷神和閃電神的敬仰之情。這種古老的民歌被稱為“達姆布爾塔西”。我們從下麵的“達布姆爾塔西”民歌中能夠領略到人們對於閃電雷鳴的崇拜之情:

“達姆布爾-達姆布爾-塔西

這是達姆布爾扔出的紅石頭。

雷聲響起,大雨傾盆,

水桶、火塘鐵架,鳴響的石頭。

讓雷鳴響起,大雨傾盆,

讓大地裂開草生,

讓乳房膨脹,奶水豐盛。

讓大山崩裂草生,

讓我的綿羊歡蹦亂跳,

奶水把皮囊裝滿。

讓蒲公英花兒盛開,

讓瘦弱不堪的羊羔,

吃飽青草,健康成長。

讓新年早日到來吧,

不要遲緩走來的腳步。

在柯爾克孜族的神話中說,對於電閃雷鳴的長生有這樣的解釋。下雨之前,天空會電閃雷鳴,那是天神在發出怒吼並揮動手中的金剛寶劍,發出一道道光束,直接射向世間妖魔。

七、火崇拜:火的奇異功能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是柯爾克孜族形成了崇拜火的觀念和習俗。他們認為火與人的生命緊密相聯。火是生命的希望,是光明的象征。黠戛斯人崇拜火,認為火神不僅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而且可以消災驅邪。因為崇拜火,所以一切與火相關聯的事物也具有了神聖性。比如說氈房中間的火塘、燈光、灶台等等。為此,他們不向火裏倒水,忌踩踏火灰、舊的火塘等。黠戛斯人認為“烏麥”女神是與天神並列的神靈,一位女火神。她不僅是灶的保護神,主要還是子孫後代的保護神。據鄂爾渾葉尼塞碑文,除了黠戛斯人之外,突厥人也信仰這個神。《闕特勤碑》就把闕特勤的母親可敦比作烏麥女神。《暾欲穀碑》則把烏麥女神與天並列。“誰敬信烏買,誰就會得子”成了當時的格言。對於“烏麥”女神的崇拜明顯地是屬於母係氏族社會的女性崇拜遺留。由於崇拜火,10世紀的柯爾克孜族人“不撲滅燈光,要讓它自己熄滅。”對於火的崇拜,在當代柯爾克孜族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小孩出生時向遠處打火槍,諾茹孜節時點著柏枝在人們頭上環繞驅邪並讓人們和牲畜從燃燒的火堆中間穿過,新娘來到婆家跨過門檻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火塘裏天一點油讓火燒得更旺以及嚴禁人們向火裏倒水、不準向火堆吐吐沫、不準熄滅生起的火苗等等都與古老的火崇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