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一名男青年下場,走近自己選中的女青年,拿自己手中繞成條狀的手絹打女青年一下,女青年在眾人的歡唱聲中起立,與男青年雙手相拉,在歡快而優美的庫木孜彈唱聲中起舞。舞蹈優雅,但又不失草原民族質樸的民風。接著女青年合著樂曲即興填詞演唱一段歌頌愛情、祝願婚姻美滿的歌。如:都說姑娘有自己的遊戲,今天我也乘興參加,我是一個愛唱歌的年輕人。朦朦細雨濕潤草原,你們翩翩起舞的時候,可曾看到我的布棒槌。然後,拿走男青年的手絹,走近另一名男青年,兩人共舞後,男青年再即興編詞演唱。如此循環往複,直至夜幕降臨,新人雙雙上馬,在眾人的簇擁下,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向自己嶄新的阿克維依走去,活動才告結束。加爾闊爾玉修的活動,始終在庫木孜、吾胡孜庫木孜、克雅柯等樂器的演奏和人們的歡歌聲中進行。參加者不受年齡限製,隻要拿手絹者找到誰,誰就得按成規行事。整個活動過程中,人們一直沉浸在對新人的美好祝願和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歡愉氣氛之中。
婚禮進行至新人雙雙照鏡完畢,加爾闊爾玉修活動即開始。眾人圍成圈或坐或站,伴奏者隨意在任何一處演奏。首先由一名男青年在樂聲和眾人的歡呼聲中,向自己選中的女青年走去,將自己的手絹擰成條狀,輕打女青年的肩。女青年上前和男青年合著樂曲做”雙人靠肩”。接著女青年合著樂曲即興填詞唱歌。然後,男青年退回到人圈中。女青年則拿著男青年的手絹,向另一名男青年走去,用手絹輕打男青年。男青年即上前與女青年拉手做“雙人靠肩”。接著男青年合著樂曲即興填詞唱歌。歌畢,再拿著手絹向下一名女青年走去。如此循環往複,直到夜幕降臨,新人離去。活動進行中,三拍子和二拍子的樂曲由樂手們即興掌握,交替演奏。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烏恰、阿合奇、阿克陶等縣,及鄰近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普遍流傳著一組以婦女日常勞動為題材的民間舞,統稱為“勞動舞”。據柯爾克孜族舞蹈家賽依哈力·朱馬洪(1937年生)講述,草原上每當人們歡聚時,尤其是在傳統的“玉律希”節日裏,婦女們往往以模擬平日的擠奶、釀製酸奶和剪羊毛、擀氈、製作花氈等勞動,來展示個人的持家才能。並再一次從中體驗勞動的甘苦和取得成果後的喜悅,同時,有著向他人傳授勞動技能的含意。久而久之,這種模擬形式逐漸演變成有一定節奏製約和相對固定動作的民間舞蹈,就形成了各種內容的勞動舞。
勞動舞大都沒有固定的隊形和路線,由一人或多人表演。舞蹈通過各種勞動全過程的模擬演示,展現了柯爾克孜族婦女的聰明才智和嫻熟的勞動技能。因為是勞動者親自表演,故形象生動逼真,生活氣息濃鬱,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勞動舞一般無固定伴奏樂曲,隻要合著庫木孜彈唱或民間小樂隊演奏的歡快的樂聲或人聲伴唱便可表演。
“擠奶舞”是勞動舞的一種。舞蹈表現柯爾克孜婦女擠奶、釀製酸奶和馬奶的過程。主要動作有拍奶、擠奶、晃袋及“叉腰聳肩”、“抓袋聳肩”、“點步盤手”等。舞蹈開始,舞者一人或多人在[擠奶舞曲]聲中,做“抱桶碎步”走到人們自然形成的圓圈中央,依次表演“雙手拍奶”、“雙手擠奶”、“交替擠奶”和“單手晃袋”、“雙手晃袋”等製酸奶的模擬動作。按程序先後表演,不能顛倒,但路線隊形和每一操作過程的長短都不固定,由表演者即興掌握。多人表演時,則由一位舞蹈技巧最熟練者指揮轉換動作。
“庫木孜舞”主要流傳於南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及鄰近的烏什、阿克蘇、溫宿、莎車、英吉沙、塔什庫爾幹、皮山和北疆的特克斯、昭蘇、額敏、鞏留等縣市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庫木孜舞就是由庫木孜彈唱時的即興表演發展而來的一種歌舞形式。表演者手中的庫木孜既是舞蹈的道具,又是伴奏的樂器。表演者邊彈唱邊舞蹈,形式活撥,生活氣息濃鬱。男子舞蹈的突出特點是邊彈唱邊將庫木孜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如肩、背、腿下等,與人體配合構成各種不同的造型,風趣幽默,妙趣橫生。該舞可多人齊舞,雙人對舞,一人獨舞。多人齊舞時,相互配合默契,動作整齊劃一。獨舞時,多根據個人的技能即興發揮而靈活多變,大有“反彈琵琶”的遺蘊。雙人對舞為男女配合形式。女子舞蹈由於受吾胡孜庫木孜彈奏形式的限製,動作不及男子豐富,主要有隨彈奏樂曲擺動身體,用吾胡孜庫木孜擊打節奏,以及與男子的配合動作。基本步伐均為“搓步”“後點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