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是手工編織的、裝飾室內的具有美麗圖案的毛織品。其中圖案的準確、成對分布與布置嚴格區別於花氈子、繡花氈子。編織地毯時也基本保持了具有古老民間屬性和廣泛運用於編皮條、芨芨草的美麗圖案。其中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圖案印成有角的長方形。南部吉爾吉斯人在編織地毯時多使用組成地毯圖案基礎的“雙角”、“羊角”、“獨角”、“肋骨”、“脊椎”、“馬肚子”等相關畜牧業的圖案。有“大雁”、“鳥翅膀”、“烏鴉抓”、“鷹”、“燕子”等表示鳥類身影的圖案。“狗掌”、“狗尾巴”、“巴旦木”、“月亮花”、“荷花”、“棉花”、“葡萄”、“樹條”、“方格”、“花珠串”、“皮壺”、“驅邪符”、“鐐銬”等圖案花樣也屬於地毯圖案。所以,地毯根據自己固有的特點、色彩的相互交融和圖案的相互交叉,成為屬於本民族藝術遺產的佼佼者。編織地毯-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間作品中神秘的藝術之一。南部吉爾吉斯工匠們在編織地毯的同時,還編織了掛在氈房外圍和門的裝飾品、碗套、鏡子套、背包、馬鞍子上蓋的毯子等物品。在編織這樣毛茸茸的物品的同時,在其他地區,根據編織無毛絨麻袋的方法,編織上述物品。從此,我們斷定地毯和麻袋的圖案在色彩樣式、結構上非常相近。
柯爾克孜族的褡褳在柯爾克孜族語中被稱為“胡爾俊”,用毛織粗毯縫製,有不同的規格及用途。有馬背上搭的,由人肩上背的,由掛在牆上作為裝飾品的,也有外出旅行用的。無論大小,編織、縫製都很精巧華麗。其經線是駝線撚成的原色線,緯線是用羊絨染成的七色線編織成各種圖案。胡爾俊不僅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而且也是精美的工藝品。新婚夫婦馬背上的胡爾俊一般都是姑娘出嫁時的嫁妝。駝在駱駝背上的大胡爾俊,可以將被褥、衣服、食品、用具等全部裝進去,人肩背的胡爾俊隻裝食物。
柯爾克孜族傳統編織工藝品中有一種名為“卡加爾”的品種,是柯爾克孜族婦女用染成各色的羊毛絨線紡織而成。粗線花紋織品。織品幅寬約30-40厘米。上麵的圖案通常為山鷹紋、羊角紋、狗蹄紋、鼠跡紋、麥穗紋等傳統花紋。用於縫製花氈馬披、馬身套蓋和飼料袋等日用品。亦織成繃帶(寬約10-15厘米),用於繃固氈房構架和披氈。
毛氈藝術:
柯爾克孜人的氈子有白氈、黑氈和花氈,白氈和黑氈都是以原色羊毛做成,白氈主要用來做氈房、氈毯、氈帽、氈襪。黑氈主要用來做馬鞍墊、搖籃、衣服等的內墊。花氈子是以黑氈子做襯底,然後將染成不同顏色的氈子剪成各種圖案,以色線縫製在黑氈上。美觀好看,堅固耐用。花氈子一般都較大,主要用來鋪炕。柯爾克孜人家地上鋪氈而不鋪地毯,其毯子主要為掛毯。掛毯用不同顏色的羊毛線織成,麵積較大,絨厚而光滑,圖案花紋鮮豔而又莊重,一般都掛在氈房或房屋的正麵,是室內的主要裝飾品。
柯爾克孜族的花氈十分著名,那是婦女用羊毛擀製成的。這種氈子的花紋圖案以牲畜的角為最多,也有飛禽走獸和花卉,色澤鮮明,結構樸素大方,經久耐用,既可作為裝飾品,也有實際使用價值。一塊氈子的壽命一般可達十幾年或幾十年。花氈在柯爾克孜語中稱作“希爾達克”和“阿拉克依孜”,它們是以羊毛絨為原料。一般麵積為6~8平方米。“希爾達克”由外氈邊,氈邊、內氈邊、氈麵等四個部分組成。氈邊一般用黑色細絨布條或黑氈條製作。氈邊和氈麵中間是綿延起伏的群山和在空中飛翔的雄鷹圖案。氈麵一般是大塊三角形和正方形圖案,圖案中有雄鷹,雙頭月牙形戟刃以及山峰、樹木等圖案,顏色多為黑白、紅綠相間,造型美觀,有的構成一幅完整的狩獵圖。“阿拉克依孜”的圖案和樣式,一般與“希爾達克”相似,壓有水流漩渦、流雲卷風圖案。這種氈毯不是補花而是完全用黑白和紅綠,間或用黃色羊毛絨杆製壓花而成。總之,“希爾達克”和“阿拉克依孜”不僅是一種裝飾品,而且結實耐用。柯爾克孜族的圍氈、篷氈、圍氈帶、篷氈帶等氈房用品,鞍墊、氈靴、氈襪和其他氈製品中,都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氈房用品的圖案多為群山、環山和戰戟形狀。馬鞍墊、氈襪一般都為流水、小草、花木圖案,都是用多種顏色的羊毛絨或氈條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