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18)(3 / 3)

擀製花氈子顏色像水粉畫一樣相互鑲嵌,團線條比較模糊,表麵圖案似乎與大自然之美完全融合。從其美麗的圖案中可以看到,工匠不為對稱性和準確性所限製的豐富想象力、自由發揮的能力。其中蜿蜒的“山坡小路”、“岩羚羊角”、“鹿角”、“烏鴉抓”、“狗尾巴”、“方格”、“驅邪符”、“想象”、“鋸齒”等圖案樣式通過自己靈巧、韌性、不平衡情景將某種相應運動或者在柯爾克孜草原某一時期的幸福生活展現在眼前。

擀製花氈子在柯爾克孜族一些地區以“黑白相間氈子”聞名。現代工匠認為,因為,從前隻使用黑、白兩種羊毛做圖案而得名。製作花氈子是一種古老方法。為氈房或者專門製作氈子而準備的芨芨草被展開,上麵均勻鋪黑羊毛,其他顏色的羊毛在其上麵用於做圖案。工匠們將從前單色的羊毛用化學染劑染成黃、紅、綠、藍等顏色,使花氈子和繡花氈子的圖案比以前更加絢麗、多彩,交叉地使用著各種顏色的羊毛。

柯爾克孜族的花氈子,以它質地結實,色澤豔麗,圖案美觀而譽滿全疆,深得各族群眾的喜愛。這些美麗而耐用的花氈,皆是出於柯爾克孜婦女之手,他們擀出的氈子麵細而平滑,縫出的花氈如同春天的草原,五顏六色,花色斑爛,招人喜愛。柯爾克孜族婦女製做花氈,是辛苦而細致的勞作,又是充滿樂趣的。她們首先將羊毛按不同的顏色和粗細分類,以粗毛擀氈細毛撚線。又將擀出的氈子和撚成的線染成各種鮮豔的顏色,然後以黑氈襯底,將彩色氈子根據不同顏色精心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再以各種色線將剪成的圖案縫製在底氈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美麗圖畫。柯爾克孜族婦女製做的花氈上的圖案,內容很多,主要圖案有刀、槍、劍,戟等古代兵器和雄鷹、山、水、流雲以及各種動物。用這些剪貼圖案組成一個個不同的畫麵,‘縫製出的各種花氈也是各具特色的。柯爾克孜族最有代表性的花氈的畫麵是這樣的:以紅色粗毛線縫戍一條條起伏的波浪,作為花氈的邊框,表示紅河(克孜勒蘇河)。紅河之濱,以白色和綠色剪成的三角形整齊地排列成行,表示雪山和青山。以深紅色剪成一隻隻姿態優美的雄鷹,俯首展翅屹立山尖,在層巒崛嶂的莽葬群山之巔,以彩色縫製或剪貼成朵朵流雲,飄動在山尖和藍天。花氈的中間,是一個巨大華麗的古代行旅的軍帳的大圓頂,周圍散布著牛羊馬駝,外圍布以刀、槍、劍、戟的防衛兵器。這條花氈的構圖,概括了柯爾克孜人的曆史和生活,在克孜勒蘇河畔,幕土塔格山下,居住著勤勞勇敢的柯爾克孜牧人,他們象雄鷹一樣,翱翔在帕米爾高原的群山峻嶺之中和山間的草原上,牧放著他們的牛羊。這裏是他們美麗富饒的家鄉,柯爾克孜族人民用勇敢和智慧建設和保衛著可愛的家園。柯爾克孜族婦女,以她們靈巧的雙手,創造著燦爛多姿的藝術——圖案藝術,而藝術家們又以柯爾克孜婦女這充滿了藝術色彩的生活,創造著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縫花氈、擀氈子等動作,成了柯爾克孜族舞蹈的主要內容,除專門的《縫花氈舞》、《擀氈舞》外,幾乎在表觀柯爾克孜婦女生活的舞蹈中,都摻有縫花氈,繡花氈,擀氈的內容。柯爾克孜族的縫花氈舞,不但再現了柯爾克孜族婦女縫製花氈的全過程,而且塑造了柯爾克孜族婦女熱愛勞動,熱愛家鄉,聰明智慧,心靈手巧的藝術形象。舞蹈以活潑有趣的動作,把柯爾克孜族婦女豐富的生產、生活以及新的精神麵貌,表現得極其細致,極其真切。

木製藝術品:

柯爾克孜人的木器製造有著悠久的曆史。在考古發掘的漢以前的古墓中,古柯爾克孜人不僅住木屋,室內有木桌、木凳等家具,家用器皿亦多木製的。特別是墓葬中出土的多輻四輪木車,這種木車不用金屬材料,零件以木榫和皮帶連結,加工工藝十分精致。

唐代,柯爾克孜人的木器製造工藝不僅用於生產、生活,而且用於戰爭。《太平寰宇記·黠戛斯》載:當時柯爾克孜戰馬與騎兵,有一種用木頭製的盾牌,“折木交橫為之,以扞箭,箭不能裂”。這種獨有的以木為盾和甲的軍隊,在北方遊牧民族中是比較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