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婦女個個都是刺繡能手。“圖西吐克”(壁掛)這是她們傳統刺繡技藝的突出表現。“圖西吐克”是用來裝飾房間內壁的大型幃幔。這種幃幔曆史悠久,做工精細,散發出濃鬱的草原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草原牧區城鄉居民極為理想的家庭裝飾品。考古,發現,早在公元前,柯爾克孜族先民就用白、黑製做並在上麵刺繡各類圖案。傳統的“圖西吐克”一般是用半米寬的黑平絨做邊,以紅、紫、綠色金絲絨或天鵝絨作麵料縫製而成。柯爾克孜婦女就是用他們的巧手在半米寬的黑色平絨上用各色絲線進行刺繡。設計的圖案主要有飛禽的翅、走獸的角、大山河流、花草、樹木等的變異性圖案。一般女子長到7、8歲時,就要跟著母親、姐姐或嫂嫂學習刺繡、編織及製做花氈的技藝,而刺繡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少女們首先在各種布料上刺繡圖案,在手帕周圍繡出精美的圖案,表達自己的愛情。已經訂親的姑娘,一定要親手繡製一個與眾不同、獨具匠心的圖西吐克做為嫁裝。這種圖西吐克繡製精細、花樣繁多、色澤豔麗傾注了姑娘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柯爾克孜族婦女還用彩色粗細毛線、棉線麻線和金絲線,繡出被稱作“開什台”或“突尤爾”的琳琅滿目的工藝品,裝飾自己或者出售。刺繡方法主要有平繡、結繡、鉤繡、紮繡、刺繡、串珠片繡、格子架繡、盤金銀繡、十字花繡等。工藝品主要有繡花絲絨和天鵝絨毯、繡花毛袋、圍簾、壁簾、鏡梳袋、布腰帶、長條巾、頭巾、擦手巾、手帕以及被褥、枕套、衣帽、靴襪和布製煙袋等。柯爾克孜的婦女擅長刺繡。她們在頭巾、枕頭、被麵、衣服邊、袖口、襯衫領子、馬衣、口袋、帽子,以及氈房和懸掛的各種布麵裝飾品上繡上各種精致的花紋,其中有花卉、飛禽走獸和各種幾何圖案,色澤鮮豔奪目,形象栩栩如生,使人愛不釋手。繡花氈子圖案不像花氈子模糊,反過來,各種顏色的雙層氈子在一個花樣上做成圖案,兩種顏色相互重疊。其中,做成圖案的氈子一是完成反映地方特色的、二是美麗圖案的任務,清晰分辨的顏色使繡花氈子裝扮的絢麗多彩。柯爾克孜族圖案的樣式有時通過顏色相互交叉,有時不管顏色數量的限製,盡量豐富繡花氈子特點,突出其美麗。顏色和圖案間的相互對應與圖案的普遍性和美麗性是柯爾克孜族繡花氈子的特征。柯爾克孜族繡花氈子的產生之路與圖案一樣也是長遠的。各地區的繡花氈子在顏色和圖案上有區別,在製作上也有各自的特點,有些地區的工匠們縫製繡花氈子,有些則不縫製。工匠們用紅-藍、紅-綠、紅-黑、黑-白、黑-黃等清晰的顏色巧妙地體現圖案的美感和相對性。作為柯爾克孜族頂尖圖案的“角”圖案在各地區繡花氈子中占絕對的位置。婦女們通過繡這樣或那樣具有地域特色繡花的“鉤繡”、“浮繡”等表現手法,保持圖案的整齊性和完美性。他們非常注重色彩的交叉使用和圖案的清晰、有序地布置。
柯爾克孜族還用五色毛線和芨芨草編織各種日用品。如:芨芨草簾、芨芨草門簾、提筐等。其中廚房草簾和門簾的每根草芨芨,都用各色毛線包紮成雙頭戟、弓箭形和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直曲形、鋸齒形圖案。然後把鬆散的芨芨草結紮編製成形。這種簾子在柯爾克孜語中,稱作“庫熱瑪奇格旦”。另外,還有一種鳥翼簾子,上麵除了禽類形象外,還有日月星辰、花木叢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