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17)(2 / 3)

柯爾克孜人刺繡工藝的藝術圖案,有傳統題材和現代題材兩種,以傳統題材為主。傳統題材的圖案主要由山、水、鳥、獸、刀、槍、劍、戟、藍天、白雲等構成,以狩獵、軍旅圖為主。現代題材的圖案主要由樹木花草、房屋建築等構成,以反映現代生產、生活為主。圖案造型美妙,顏色搭配和諧,色調鮮豔、線條流暢,構圖特別接近生活,給人以親切樸實的感覺。

柯爾克孜人的刺繡中動物圖案較為普遍。其中多為馴化的家畜中公馬、公綿羊、公山羊、公犛牛、公駱駝等牲畜。這些刺繡對公綿羊、犛牛、公山羊的角、駱駝的雙峰及良駒的飛奔之情形表現得淋漓盡致。野生動物有公野山羊、盤羊、鹿、山雕、孔雀、貓頭鷹、鴿子等,雕刻中帶角的野獸角,飛禽的翅膀都繡得非常突出。柯爾克孜人的刺繡工藝也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古代遊牧民族傳統文化的遺跡。波恩施塔姆對此進行了這樣的總結:“柯爾克孜人很早就已經有能力去保留珍貴的藝術,即具有極為原始的現實主義內容的,符合人們利益要求的,審美觀念和塞種人的藝術,並且對其進行發展。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具有敘事性特點的鮮活的刺繡藝術。

柯爾克孜族人的刺繡品。多為生活日用品,由柯爾克孜婦女自己繡製,家庭自用或作為禮品贈送親友,一般不在市場上出售。在刺繡品中,有裝衣袋、雜物袋、梳妝袋、碗兜、食品袋、提包、挎包、煙荷包、錢包、鍋襯墊、碗墊、坐墊、鞍墊及馬衣、手帕、衣領、衣袖、腰帶、褲邊、褥底、枕頭、氈帽、花帽、窗簾、門簾等。

繡花掛毯是將幾乎所有的圖案花樣按照自己的輪廓繡成的美麗物品。一般情況下,繡花掛毯的兩邊和上麵部分要繡針,中間放一個或兩個三角圖案。工匠們通過圖案的語言在繡花掛毯的三角圖案裏描述“聖母”或在傳說中的各種動物。人類的神仙式婦女-“聖母”作為圖案在繡花掛毯和金銀首飾表麵普遍遇見,在此應加以描述。柯爾克孜人把她當做使人類獲得生命、豐富物產與無數財產的擁有者和山水、爐子的盾牌,嬰幼兒的警察。有時稱“聖母”為巴特瑪祖拉。這種標識在突厥民族中廣為流傳。

工匠們在繡繡花掛毯時選用自己家鄉的黑色羊毛。因為,為繡花而準備的毛線顏色的豐富性和黑色羊毛的各種圖案相互鑲嵌使繡花掛毯作為裝飾品富有美感。這會使繡花的圖案更加豐富、耀眼,顯得隆重。繡花掛毯的主要圖案總體上包括反映柯爾克孜族圖案特征的描述大自然的(“太陽”、“新月”、“泉水”、“水渦”),描述生物特征的(“五指”、“帶環的手指”、“羊角”、“烏鴉抓”、“雪雞”、“鹿角”、“馬蹄印”、“額頭白點”、“狗尾巴”、“蛇”、“鴿子”等),描述植物的(“白花”、“荷花”、“棉花”、“葉子”等),描述生活用品的(“馬蹄鐵”、“珠串”、“驅邪符”、“氈房頂部”、“方格”、“繩子”、“皮壺”、“月牙斧”、“勺子”等)和反映神秘、美妙身影的圖案花樣。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看出柯爾克孜族繡花藝術中反映植物世界的圖案占絕對優勢。雖然在繡花中很少遇見反映神秘、美妙身影的圖案花樣,但不能說沒有。工匠們將像“聖母”、“有翼駿馬”、“鳥怪”、“龍鳳”等神話中的英雄巧妙地變換成圖案。這些圖案花樣是柯爾克孜族敘述性圖案的主要圖案花樣。那些圖案花樣不僅在繡花,而且在其他優美的地方性圖案中也經常遇見。例如,明確表現在耳環、驅邪符、戒指、手鐲等銀器和地毯中。富有各種形象英雄的民間故事、傳說和柯爾克孜人居住地的絢麗與美好使師傅和工匠們有力很大的創作靈感。

柯爾克孜人的刺繡中動物圖案較為普遍。其中多為馴化的家畜中公馬、公綿羊、公山羊、公犛牛、公駱駝等牲畜。這些刺繡對公綿羊、犛牛、公山羊的角、駱駝的雙峰及良駒的飛奔之情形表現得淋漓盡致。野生動物有公野山羊、盤羊、鹿、山雕、孔雀、貓頭鷹、鴿子等,雕刻中帶角的野獸角,飛禽的翅膀都繡得非常突出。根據與柯爾克孜族人的生活習俗相關的資料來看,他們對野獸中的鹿有著特殊的崇敬之感。因此,直至今日,仍然保留著在墳墓之上或者在麻紮中放置鹿角的習俗。在做為手工藝常用的圖案形式之中,對獸角的使用非常普遍,頻率也很高。被稱為“公羊之角”的圖案,被學術界認為與柯爾克孜人的圖騰信仰有關聯。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動物風格”,之所以至今還能夠留存下來,非常明確地說明了在葉尼賽文化階段,柯爾克孜人形成了圖騰信仰觀念的延續性。柯爾克孜族繡花工藝品。多用直針繡法繡花朵於手帕四角,邊沿鎖縫白色或紅色鉤織花帶。姑娘和小夥子之間產生愛慕之情時,姑娘會暗中繡製一塊繡花手帕,送給心上人作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