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1)(1 / 3)

第一節民間科技

古代柯爾克孜族有較發達的製造技術,這從葉尼塞河上遊地區的古柯爾克孜族居住地出土的考古挖掘中可以得到證明。其中以小磨盤的出土引人注目,小磨盤的用途是將穀物磨成粉。這種磨盤已經替代了古代原始的馬鞍型磨穀器。使人們的工作進度得到提高,體力消耗減少。另外還出土生產用鏵犁、鐮刀、鐵鋤和斧子。黠戛斯鐵匠的金屬加工技藝也聞名遐邇。出土的各種大小鐵錐,用來製作馬掌、螺絲攻等不同的用途;還有打製金銀銅器鏨花用的鏨子等。黠戛斯兵器製作技術在唐代遠近聞名,從黠戛斯墓葬出土物來看,6-8世紀主要是製造三棱和三翼鏃、編鏃。除了箭鏃外,黠戛斯鐵匠還製作其他各種武器,首先是劍和短劍,還有大量的鱗甲和尖頂盔,以及大量的馬具,如馬鞍、馬鐙、馬銜、帶扣等等。此外還有銀碟、金罐、金盤和各類飾物。這些器物不僅製作精巧,還刻有魯尼文及花紋,說明當時的金銀銅器製造工藝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他們還製造一種鎧甲,史載:“其騎士折木為盾,蔽股足;又以園盾傅肩,可扞矢刃”,或說:“折木交橫為之,以扞箭,箭不能裂。”說明他們的木製鎧甲技術已有很高水平。

柯爾克孜的曆史學家艾尼瓦爾.巴衣圖爾根據我國唐朝的文獻及其它曆史資料,在談到柯爾克孜族的文明史時寫道:柯爾克孜族是突厥民族中最早運用較為完整的日、月、季,年及十二生肖曆法的民族。當時,柯爾克孜人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三個月為一季,並用十二種動物的名稱作為每年的名稱。這十二種動物在紀年時排列順序是,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關於柯爾克孜先民們創造十二生肖紀年法,還有個優美的傳說:很早以前,有個柯爾克孜汗王率兵打仗,打了幾年仗,有勝也有負。他想把這些戰爭記錄下來,傳給後代,作為經驗和教訓,但是由於無紀年法,實在無法記錄。於是,他召集群臣,想創造一種紀年法,讓群臣出主意。滿朝文武,齊集一堂,各抒己見,紛紛獻計獻策,最後一致決定以動物名稱紀年。汗王號令臣民百姓都到河邊圍獵,將各種動物都趕到大河邊,並將它們同時趕下水去。有十二種動物遊到了河對岸,以此先後決定這十二種動物紀年。其中老鼠小巧靈活,第一個上了岸就排在首位,豬最笨,遊得最慢,最後一個上岸,就排在末位。為慶祝“古代文明之花”的十二生肖紀年法的誕生,千裏草原一片歡騰,舉國上下。臣民共慶,各種慶祝活動進行了整整四十天。這一發明,很快就為鄰近各部落、各汗國所接受。柯爾克孜人認為每一個人都與自己的生肖動物有著密切的關係,生肖主宰人的禍福。崇敬自己的生肖動物,就可以得其保護,否則就要受其懲罰。柯爾克孜人還認為每一個人的本命年,對他本人是凶年。在他們的本命年到來之時,要摔碎一個碗,還要把不順眼的東西在頭頂上繞三匝後,送給別人,以求消災免禍,逢凶化吉。在《瑪納斯》中有這樣的記載:有一次瑪納斯跨馬出征,其妻卡妮凱依提醒他,這一年是他的本命年,恐怕凶多吉少,要他多加小心。從未懼怕過任何東西的蓋世英雄瑪納斯聽後恐懼萬分,愴惶不寧,以至用馬鞭不停地敲打著馬鞍,憂心如焚。柯爾克孜人在本命年,做事十分小心謹慎。

根據曆史文獻資料來看,柯爾克孜人是人類曆史上最早使用曆法的民族之一,他們把一天分為33時,一年為12個月。在生肖紀年的基礎上,柯爾克孜人又進一步將一年定為十二個月,三個月為一季,一個月分為三十日,並用以指導農牧業生產。星期的概念,在古柯爾克孜人中是沒有的,隻是在他們接受了伊斯蘭教以後,才開始使用。古代柯爾克孜人把每年的一月稱為羊羔月,因為一月接羔,將二月稱為大羊羔月,因為二月羊羔長大了一些;將三月稱為太月,因三月春暖花開,牧草發青,羊羔長大了,長肥了。這些名字的叫法,都與他們從事的生產有關。在唐代,正在葉尼塞河流域的古柯爾克孜人已知道二月播種,在二月前做好播種的準備,九月收獲,在收獲前準備好穀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