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柯爾克孜人,對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解釋。如他們認為牛年多戰事,因為牛喜歡頂仗,魚年多雨水,穀物牧草都會豐收,因為魚是生活在水中的;虎年多寒冷,大河的水也有一半要結冰的,鼠年多幹旱……。他們根據這些不同年份特征,做出相應的準備。直到現在,柯爾克孜人除用國家統一使用的公曆紀年外,還繼續使用十二生肖紀年法紀年。他們過的民族傳統節日一一諾魯孜節,就是按這種紀年法推算的,柯爾克孜人生孩子計算年齡,也是以十二屬相來計算的。甚至為新生兒起名字,也要與屬相密切相關。如魚年生的女孩,名字後邊多加“百麗柯孜”(魚年的姑娘);牛年生的男孩子在名字後邊多加“克郎”(牛)。
在以十二生肖紀年的基礎上,柯爾克孜人又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這十二個月是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情況以及日食、月食、流星等天文現象來劃分並以十二個星星的名字命名的,它們是:一月(庫喔孜)、二月(約吾孜)、三月(阿日阿尼的爾)、四月(古朱克)、-五月(阿爾斯拉尼)、六月(斯尼布列克)、七月(塔日阿紮)、八月(恰孜阿尼)、九月(加阿),十月(烏拉克)、十一月(克不尼克)、十二月(巴勒克)。這種紀月的曆法,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之後,柯爾克孜人又改用以動物名稱及星星,月亮的運行情況紀月,它們分別是:一月(加力阿尼庫爾阿尼)、二月(奇尼庫日阿尼)、三月(布胡),四月(胡力加)、五月(台克)、六月(巴西奧納)、七月(阿牙克奧納)、八月(托吾孜頓阿依)、九月(皆提寧阿依)、十月(別西丁阿依)、十一月(玉奇丁阿依),十二月(比爾丁阿依)。按照公曆排列,上述這些月份的順序依次是: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由於,按照柯爾克孜族古代曆法,一年是從春天開始的,因此一月“加力阿尼庫爾阿尼”便被排在了第一位。
顯然,這一曆法的改革,顯然是根據柯爾克孜族特定的生活環境而定,並且足以說明古柯爾克孜族人已將曆法運用於農業生產和放牧。柯爾克孜曆法中,十二個月都有專用名稱。這些名稱又都有特定的含義。按照現行公曆的順序,一月,名“加力阿尼庫爾阿尼”。“庫爾阿尼”為雄麅子,麅子9月份交配,來年2、3月產仔,但交配後,母畜是否受胎尚不可知。2月是臨產期,所有交配麅子是否都能產仔還是虛的(因為尚未產)。“加力阿尼”有虛或假之意,故在柯爾克孜語中稱“二月”為“加力阿尼庫爾阿尼”,雌獸未受胎,則雄獸有名無實。二月,名“奇尼庫日阿尼”。“奇尼”有真或實之意,與二月的命名意思正好相反,因三月已產仔完畢,受胎、空胎已經清楚。故以“奇尼庫日阿尼”命名三月。三月,名“布胡”,是鹿名。鹿在四月繁殖產仔,故名。四月,名“胡力加”。“胡力加”是大頭羊名。大頭羊在“節提寧阿依”開始交配,“別西丁阿依”交配完畢,在“胡力加”產仔,故名。五月,名“台克”。“台克”即雄野山羊。在“別西丁阿依”20~30日期間發情,在“玉曲屯阿依”初交配,在此期間,如將要發生災害,野山羊可預感自然變化,而自然延續交配期15天至6月產仔,故稱此月為“台克”。六月,名“巴什奧那”。這是雄鹿發情旺季。在發情季節,雄鹿躁動不安,四出求偶,這時發情的特別征象在頭部,“巴什”即頭,“奧那”是一種動態詞,躁動、轉動、衝動,故名。七月,名“阿亞克奧那”。是以鹿的生活習性特征在這個月最明顯而命名。“阿亞克”有腳、下部、尾部之意,這時雄鹿已有偶,特別象征在尾後。八月,名“托烏孜頓阿依”。數“9”。“9”是一個吉祥的數字。九月是牧業的收獲季節,含有收獲之意。九月,名“節提寧阿依”。“節提”即自然數“7”。“7”也是一個吉祥的數字,故以7命名一個月份。十月,名“別西丁阿依”。“別西”是自然數“5”。五是一個吉祥的數字。古代柯爾克孜人對“5”這個數非常喜愛,故以“5”命名一個月份。十一月,名“玉奇丁阿依”。“玉奇”是自然數“3”。以“3”命名十二月,取其眾人之意,意為眾人之月,這一年在眾人團結奮鬥中過去了,下年更要團結奮鬥,以加深人的團結奮鬥精神。十二月,名“比爾丁阿依”。“比爾丁”是序數“第一”的意思。“阿依”是月,合起來是一年歲首之月。含有強調、重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