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柯爾克孜族到了20世紀中葉,基本上已經定居,但定居後的柯爾克孜族仍然保留了部分遊牧民族的傳統特點。居住農村和牧區的居民住宅稍有區別。一般來說,農區住房優於牧區,磚木結構的平頂屋稍多,農區多為村落式聚居,庭院式住宅。除住宅外,有羊圈、柴草房、庫房等輔助建築及果園、菜地。住房前搭有葡萄架或飛簷涼棚,下有長形大土空,寬約3米,長可達10餘米,上麵鋪有花氈,為夏季乘涼和接待客人隻用。牧區多為半定居、半遊牧。大約一年之中有春、冬、秋三個季定居於居民點(阿寅勒)之中。居民點多設於平地、避風、有水源山穀之中,周圍有少量農田,住宅為整齊的平頂土屋。夏季則搬入夏牧場居住。夏牧場多在高山草場上,居民多住氈房。
柯爾克孜族在起居方麵有很多禁忌和禮儀。自古以來,柯爾克孜族在支氈房、建房屋時都將房門朝日出的東開,忌朝西方或其他方向。房內有長者或客人時,小孩子和房主不能坐在上席位置。家裏有客人時,禁止掃地,跨過客人座前或在客人為睡下之前主人先躺下。否則,被認為是對客人的不尊。禁止陌生人走進氈房內靠右邊用芨芨草簾隔開的“廚房”,或往裏麵探頭觀望。客人更不能掀開家裏青年男女的帷幔往裏麵看。禁止在黃昏時睡覺,早晨須在太陽升起之前起床,否則會被神靈列入死亡者名單之中。柯爾克孜族崇拜火,因此禁止人們繞過氈房中間的三角鐵鍋架,忌用腳踩火塘,晚上把火種拿到屋外。晚上禁止人們光著身子出門,或在睡覺時不關窗戶和氈房天窗。晚上需要方便時也要戴上帽子。睡覺時忌把腳朝向客人的頭部。忌把晚上吃過肉的牲畜骨頭留在家中過夜。否則,有些骨頭,如肩胛骨等會將人們的罪過告訴上蒼。家人因此會麵臨災禍。另外一些骨頭還會把妖魔鬼怪領進家裏。如果加中有臥床的病人,到了晚上家人就要在他的床邊畫出三道圈,然後將刀子插在他的腳邊,以防晚上妖魔前來糾纏病人。在黑夜裏行走時,忌直呼同伴的名字,否則妖魔會被妖魔記住其姓名,日後加害於他。住房與住戶有著神秘的聯係,如果房子是充滿“阿克交勒托依(有福氣)”,就會給住戶帶來福運;如果房子是“卡拉交勒托依(有邪氣)”則會給住戶帶來厄運和晦氣。所以在建新房上梁時或支起新氈房時都要在房梁上纏上一條棉花團夥白布條,新房入住時還要宰殺牲畜祭祀,招待來客。柯爾克孜族盡管經常搬遷,但還是把搬遷當作一件大事,有很多講究和禁忌。柯爾克孜族有單日不搬家,不出門的習俗。星期五“主麻日”更是禁出遠門和搬遷,如果非搬遷不可,你就隻能往河流的上遊方向搬遷,千萬不可往下遊搬遷。
第五節交通習俗
柯爾克孜族人的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是馬、駱駝和犛牛。他們以馬、駝代步,以犛牛運載。古代有三件重要交通工具,雪橇、滑雪板和船隻。《三國誌》卷三十注中引用《魏略·西戎傳》的記載,堅昆人乘雪橇俗稱木馬,“不騎馬而走疾馬”。《元史》也記載:“遇雪則跨木馬逐獵”。以舟船代步,大概是元朝以後的事。史書記載:元以前,葉尼塞河流域的柯爾克孜人“不識舟楫”,元朝從江南調來工匠,“教為陶冶、舟楫,土人便之。”那就是說從元朝始,才學會了駕舟行船,以船隻作為交通工具。東北的柯爾克孜族人用雪橇、“大樣子車”運載。現代柯爾克孜族人仍以馬、駝代步,以犛牛運載,農區以毛驢代步,以毛驢車、牛車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