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柯爾克孜族的物質文化(5)(3 / 3)

柯爾克孜族女子的服裝也極為豐富。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的穿戴都有所不同。未婚女子頭戴紅色金絲絨圓頂小花帽或用水貂、水獺皮帽,頂部係珠子、纓穗、羽毛。身穿連衣裙或折長裙,也有穿不帶折的長裙。裙外罩一件衣邊繡有各種圖案花紋、綴有銀扣和銅錢的金絲坎肩,足蹬皮靴。年輕已婚女子,喜歡紮紅色、藍色、綠色頭巾,喜歡穿紅、綠、藍、紫色上衣和紅裙。中老年婦女,多披白色長頭巾,身穿藍、黑等深色上衣和大衣,胸前不戴裝飾品,但手上常年戴戒指、手鐲,耳朵上戴耳環。發辮上喜歡係各種銀質發綴、發飾。頭戴一種名叫“艾列切克”的頭飾。實為已婚婦女用白色紗布或白綾在頭上的一種包巾。其樣式分為小型艾列切克、鵝頭式艾列切克、紮花式艾列切克、冠形艾列切克等。多為圓形、平頂。但是鵝頭式艾列切克和冠形艾列切克的前沿多為鵝頭和冠形。柯伊姆艾列切克則是一種白色絲綢或棉布製成,戴上之後除麵頰、眼睛、鼻子、嘴巴以外,還蓋上上肩和整個頭部。

從黑氈帽到白氈帽的傳說現代柯爾克孜人都戴一頂叫“卡勒帕克”的白氈帽。這種式樣獨特,色澤雪白潔淨的白氈帽,已成為柯爾克孜的標誌。不論在什麼地方,隻要看到頭戴四片瓦白氈帽的人,人們自然就會想起是柯爾克孜人。據了解,古代柯爾克孜人戴的不是白氈帽,而是黑氈帽,其形狀與觀在大不一樣。古柯爾克孜人戴的帽子形狀與顏色,同他們的鄰居古蒙古人的帽子很相似,為黑色高尖頂氈帽。這種氈帽,不繡花,無纓絡,少裝飾。那時鉤柯爾克孜人和蒙古人,特別是與他們毗鄰而居的卡勒瑪克(瓦刺>;人來往過切,關係融洽,習俗和裝束上上,有一定的影響,後來,隨著卡勒瑪克人的強大,他們不斷向鄰近部落進行侵略和擴張。這樣卡勒馮克人與柯爾克孜人之間就經常發生戰爭。戰爭,使他們在感情上發生隔閡,共同的習俗也受到影響。特別是著同樣服色的人在一起撕殺混戰,雙方的指揮者都有困難。因服色相同,在戰場上認敵為友的事時有發生,往往因此而貽誤戰機。

據說有一天黑夜,瑪納斯率領他的勇士們與入侵他們領土的卡勒瑪克人交戰,瑪納斯的部隊獲得了勝利。就在瑪納斯率領得勝之師追擊戰敗的卡勒瑪克汗王時,狡猾的卡勒瑪克汗王卻在檬朧月色中混入瑪納斯部隊之中,不僅逃脫了瑪納斯的追擊,反而又從背後向瑪納斯殺來,使瑪納斯功敗垂成。

戰後,瑪納斯決定改革服飾,首先從帽子玫起,要使自己部眾的帽子與卡勒瑪克入的帽子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要有自己醒目的標誌。他們經過充分的協商,擬定了初步的改革方案,就是改黑氈帽為白氈帽。為了有一個美觀大方的式樣,臣民們公推瑪納斯的妻子,心靈手巧的卡尼凱依公主設計樣品。經過四十個日日夜夜的精心構思,卡尼凱依公主終於設計出了一頂美觀大方的新氈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