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頂氈帽隆重地奉獻在君王瑪納斯和眾臣民麵前時,王庭上下簡直被這頂美麗新穎的氈帽驚呆了。隻見雪白的圓頂氈帽頂上,綴著一穗火紅的纓絡,寬寬的卷沿上,縫著一條烏黑的黑邊,色澤鮮豔奪目。氈帽以潔淨而明亮的白色為主色,以紅黑二色為輔助色來裝飾,使白色更加顯亮突出。這三種顏色巧妙地配在一起,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雪山還是草原上,皆能分辨出其明顯的標誌來。人們一致通過了這新氈帽的設計方案。起初,這種氈帽隻允許軍中的男性勇士戴,相當於軍帽。後來才慢慢發展成了柯爾克孜族男子的帽子。這種氈帽隨著曆史的發展,在柯爾克孜族各部落中,又有不少改變和講究。從氈帽小小的差異上,可看出藏氈帽的柯爾克孜人不同的部落,年齡與婚否。帕米爾高原上的柯爾克孜人戴前後開口的白氈帽,天山山區的柯爾克孜人戴不開口的白氈帽。老年人戴的不繡花、不綴纓絡或綴藍色纓絡的白氈帽。這種素淨的白氈帽,戴在頭上與鶴發銀須相映襯,顯得老誠持重,使人肅然起敬。兒女成群的中年男子戴的是頂綴紅色纓絡,沿繡黑、藍色素花和簡單圖案的白氈帽。這種帽子戴在頭上,顯得英武傈悍,憨厚穩重。未婚的青年男子戴的是頂綴用金線高高束起的火紅的纓絡,沿繡有紅花和美麗圖案的白氈帽,戴這種氈帽的人,給人以英俊瀟灑,朝氣蓬勃的感覺,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兒童們戴的是頂緩滿各種珍珠瑪瑙的大紅纓絡,邊繡各種花草鳥獸,山水圖案的白氈帽。這種氈帽,白底上點綴著各種五光十色的裝飾,美觀精致,小巧玲瓏。有的帽上還繡著孩子的生肖屬相的圖案,這種氈帽戴在小頑童的頭上,與幼稚的童顏相輝映,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生機勃勃,給人以活潑可愛的感覺。柯爾克孜人戴的白氈帽,有很多講究,必須根據自己的年齡等特征進行選擇,否則要被人見笑的。
柯爾克孜族傳統白氈帽。通常為柯爾克孜族男子春夏秋季所戴,為柯爾克孜族男子的一種標誌。為四豎棱圓頂卷簷高帽。卷簷前後,或左右開小口,也有不開口的。形式多樣,美觀大方,顯出男子的英氣。白氈帽用專門擀製的白羊羔絨氈縫製。其工序為:1.將白氈剪成四塊帽料,每塊縫貼深色漿布作裏;2.縫接四塊帽料,並在縫接處鑲黑色平絨棱條;3.帽內邊沿鑲寬約8-10厘米黑色平絨布,並外翻上卷。青年的白氈帽,多在正麵棱條兩側紮繡簡潔的圖案。少年的白氈帽內邊沿和帽頂棱條多用暗紅色平絨布,帽頂有紅纓或紅藍寶石珠串。這種氈帽自古流傳,年代久遠。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一九·黠戛斯條)和《新唐書》(卷二一七·回紇傳)記載黠戛斯人有“銳頂而卷末”的帽,即是柯爾克孜族的這種白氈帽。白氈帽是柯爾克孜族男子民族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聖帽”。平時不戴時,放置高處,忌隨便拋扔踢踩。
台別太依是柯爾克孜族服飾之一。圓形,平頂卷簷,冬季戴用的一種皮帽。男子的帽簷多為黑色羊羔皮和狐狸皮,帽頂用黑色或綠色平絨布縫製,帽裏為棉襯。男童的帽頂帽簷均為黑羊羔皮,姑娘的帽簷多用旱獺皮、水獺皮和白羊羔皮,頂上綴有珠子、纓穗,插有羽毛等飾物。帽頂用紅色平絨、綢緞或黑、紅色皮革,帽裏多用綢緞和白羊羔皮。台別太依因地區不同而略有差異。帕米爾高原克卜恰克、乃蠻部落的惡帽簷窄而頂高;新疆英吉沙莎車和田一帶柯爾克孜人戴用一種帽裏為白羊羔皮,帽外用黑羊羔皮做的梯形皮帽。雜居在維吾爾地區的柯爾克孜人,戴用一種繡花的翻皮高頂白帽,帽下沿鑲有一道黑色羊羔皮(寬約1厘米),帽頂周沿繡有圖案。
袷袢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之一。一種無領的長衣,一般用藍、黑色棉布做成,也有用自織的一種棕色的毛布(駝毛未染顏色)做成,分為棉袷袢和夾袷袢兩種。長度過膝,較寬大,袖較長,可蓋手背,無衣領和紐扣,平常敞著懷,有時腰係寬布腰帶以束裹。在現代柯爾克孜人中,多為老年男子穿用。
飾銀皮腰帶,柯爾克孜語稱“凱買爾”。腰帶有皮腰帶和布腰帶兩種。古代柯爾克孜人的腰帶是一個人社會地位和貧富的最明顯的標誌。達官貴人的腰帶上邊鑲有金銀飾件,十分豪華。多用冠形鏨花嵌銅(或鑲注黑色麵料)銀牌搭扣,腰帶兩端銀牌搭扣的造型講究對稱。在阿克陶縣奧依塔克鄉的柯爾克孜地區發現的一隻錦緞腰帶寬約12厘米,長約100厘米。中間鑲有銀質孔雀開屏和壓製圖案的飾件,兩旁鑲有孔雀對臥和如意圖案的飾件。腰帶的扣子也是銀質飾物,玲瓏華貴,為清代地方伯克所用。貧苦牧民使用的腰帶隻是一條黑布帶。達官貴人的皮腰帶更是鑲滿珠璣,價值千金,而窮苦牧民的皮腰帶隻是一根簡單的皮條,上掛有小刀和打火石。現代柯爾克孜人的腰帶已無貴賤之分,但製作工藝依然十分講究。一是青年男子使用的布腰帶,多為家庭主婦千針萬線精心刺繡的工藝品。圖案美觀,色彩豔麗。老年男子使用的布腰帶雖然也繡有花紋,但比較素雅簡單。也有一些人腰束商店購買的普通皮帶。現代柯爾克孜人特別是居住在緘鎮的柯爾克孜人,在上衣之外一般已不再束腰帶。女子腰帶多用馬皮製作,銀飾牌刻以花草紋,並鑲紅寶石、綠鬆石和珊瑚等。搭扣造型多取花卉形。男子腰帶沿用至今,女子腰帶已不用。在民間文學中對一些做工考究的精致“凱買爾”有詳細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