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柯爾克孜族的物質文化(3)(3 / 3)

這時候的手工業總的來說是家庭副業形式的一種經濟,並沒有形成很大規模。鐵匠們主要是以製作馬具和農具為主。如鐵馬掌、馬鐙、鐵夾、坎土曼、鐮刀、釤鐮、刀、斧、獵槍及其他簡單的鐵製工具。也有銀匠金匠製作婦女飾品、裝飾華麗的馬具、氈房、箱櫃、門窗、樂器等。婦女家庭手工業也非常發達,主要是進行畜產品加工,如用羊毛線紡織粗毛料,織毯子,擀氈子,織口袋,編織各種花帶子;用牛毛和山羊毛打繩子,用駝絨紡線,織頭巾,織料子;用毛皮做皮衣、皮褲、皮帽;用白氈子做氈帽,縫衣服,做馬披,做花氈。用芨芨草編織彩色花簾等等。婦女手工業是柯爾克孜族手工業的一個重要方麵。這些手工製品除了自家留用外,大部分都要拿到市場上出售,來換取其他所需物品。比如說出自柯爾克孜族婦女之手的花氈、壁掛、毯子、口袋、氈帽、花手巾常常是當地市場上的搶手貨。

柯爾克孜族毛織的藝術品和實用品,多用駝絨、羊毛和馬尾、馬鬢等製作,它們的特點是質地細密,色澤豔麗,圖案繁茂。這些用品是紡織密集的士黃色大衣呢、駝絨毛呢、毛織毯、毛織盛糧袋、雙翼馬背袋、喂馬袋、羊羔袋、手提包、碗具袋、馬鞍墊和鞍簷、驢韝以及氈房帶等。毛織毯、盛糧袋、手提包、碗具袋、馬鞍墊和氈房帶等用品,常采用紅、綠、黑、白、黃和紫藍相間的顏色,圖案多為長條狀、螺旋狀、環山狀,深受本民族的喜愛和兄弟民族及外國遊客的讚賞。有些藝術晶,在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中,獲得了優質產品獎。毛織毯、手提包、碗具袋和氈房帶等,已遠銷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柯爾克孜族將羊毛、山羊絨、駝絨等撚成毛線,然後染成各種顏色,編織毛衣(打毛衣)、毛襪子、毛線手套、毛織膝蓋套子、毛褲、毛線帽子等。還常用各種顏色的真絲線,編織行李罩子下擺的網穗、阿依哈普、色克且普、木床簾子、賈合達簾子、木箱罩簾下擺都要編織上網穗。網子下麵便是垂落的穗子,看起來十分華麗精美。就連馬衣、馬披也要編織網穗。

圍巾(圍脖)要用駝羔的細絨編織。隻有捕捉鷹的網用棉線編織。還有上席色克且克、阿亞克卡普(百納袋子)、勺袋子、碗袋子、茶葉袋子、把手套子(抓手)、行李帷幕、行李架子的罩簾、秀香套子、煙袋等也要編織相應的網穗,女性們將借此展現各自靈巧的手藝和無窮的智慧。

古柯爾克孜地區金、鐵、錫礦藏極為豐富,從葉尼塞柯爾克孜居住區發掘出來的熟鐵塊、礦渣、炭及熔爐分布遺跡可以了解到,柯爾克孜人在唐以前就有較發達的冶鐵工藝。從出土的金罐、金盤、銀碟和大量金、銀、青銅、鐵器和飾物可以看出,當時柯爾克孜人製造金、銀、青銅、鐵器的手工工藝也有相當高的水平。這些器皿不僅有各種美麗的圖案花紋,有的還刻有古如尼文銘文,製作十分精美。蘇聯學者蒙蓋特在《蘇聯考古學》一書中也記載了唐代柯爾克孜人高超的鐵器製造工藝:“金罐上刻著樹枝和花卉的浮雕,其間有怪梟啄魚圖;金盤上刻著飛禽和花卉。描寫狩獵情景的青銅浮雕極為優美,騎馬奔馳的騎士,轉身用弓箭射擊來襲的猛虎;幾隻雪豹、牡鹿和野豬正在騎士前逃跑”32。柯爾克孜人兵器製造,冠於漠北諸部之首,受到唐王朝的重視和垂青。唐代柯爾克孜人的兵器主要有弓箭、刀、劍等,史書記載為“劍甚堅利,工亦精巧”,另外當時柯爾克孜人還將鐵、銅用於農具、樂器製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