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柯爾克孜族的物質文化(2)(3 / 3)

在牧業經濟極為發達的柯爾克孜人中,同時也形成了與畜牧社會生活相應的很多風俗慣製。其中可以做為最典型的例證的,也就是有關畜牧牲畜神祖相關的信仰觀念。直至當今,在柯爾克孜牧民當中依然存在著認為馬的神祖是qambar(卡木巴爾)之父,駱駝的神祖為oysul(奧依蘇勒)之父,山羊的神祖是chechang(奇羌)之父,綿羊的神祖是cholpon(喬裏潘)之父等觀念。在舉行賽馬會的時候馬的主人首先要向馬之神祖進行禱告,來求取福運。哈薩克民族之中同樣也有如此的習慣。在哈密維吾爾人中至今為止也存在著這種俗製的某些痕跡。在牲畜產羔的時節,向這些牲畜的神祖祈福已經成了人們所必須履行的義務。柯爾克孜人中的智諺《三大財富》中如此說道:(人的)“第一大財富是健康,第二大財富是女人,第三大財富是牲畜”。從這種觀念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柯爾克孜人在古代即用牲畜的數量和種類衡量經濟價值標準的俗製。

柯爾克孜人在宰殺牲畜時,非常忌諱砍砸骨頭的行為,要求所有的骨頭都要根據其關節進行有規律的分解。例如:綿羊和山羊的肉一般分為七大部分和十二個小部分,如果按照小的關節來分,可分出240塊骨頭。柯爾克孜人中對牲畜可以給予賓客的連骨肉部分有相當明確的規定。羊的頭、胯骨頭,大腿肉都要給老人長者享用。如果賓客當中有年齡較長的婦女,羊尾巴就要交給這位婦女。不過婦女是不能接受羊頭的,馬的脊背,犛牛和牛的胯骨都是大塊的骨頭。

在春季,柯爾克孜人把第一次產出的綿羊羔和山羊羔稱為“頭胎”,人們會其進行非常小心的養護,而且不能去宰殺。人們認為被稱為“頭胎”的羔羊羔山羊的肥壯,健康的成長會對以後出生的羔羊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不能在他們中間混入驢、狗等動物,也不能在養護它們的地方倒垃圾,進行大小便,讓羊群穿過它們其中。同時不能把kQgon闊根(用來拴這種羔羊的繩索)借予別人,也不能用刀具去割之。

在牧業生產區域,一般對哪些牲畜可以作為宰牲節(古爾邦節)所要宰殺的牲畜,沒有太多的限製,無論是綿羊、牛、犛牛、馬、駱駝,並且清真的牲畜都是可以進行宰牲的。不過,在進行薩達哈儀式時(薩達哈儀式主要針對長途歸來的之人;或者是準備出遠門的人;重病痊愈後的人,新近成親的新郎新娘),一定要用山羊的肺來進行,絕對不能用其它牲畜的肺來進行薩達哈儀式。

對於馬匹良駒(飛馬),柯爾克孜族民間留存著許多傳說故事。人們認為天馬良駒的耳朵上燃燒著蠟燭,好的馬匹絕對不會朝著日出的方向撒尿。以往如果有騍馬生產,主人就要舉行儀式,行搬遷三次之禮。如果它生育了雙胞胎,主人會非常不安。他會將其帶到激流之中,當其被水衝去或淹死之後才肯罷休。人們用黃油為新出生的馬駒開嘴;在為馬群配備公馬時,人們要在公馬的額頭上綁束一點白棉花。人們還要在賽馬會上獲得第一名的馬匹掛上圖瑪爾(護身符)以求平安。在對馬匹進行閹割時,實行手術的人為了提醒自己必須輕巧,而要在胳膊上綁上一條手巾;人們要在死掉的馬頭上塗上紅色,將其安葬在農作物長勢非常好的地頭。如果牛奶倒在土地上了,人們會用手沾上地麵的牛奶後抹在肩膀之上;在牲畜生產期間,為了不影響進行生育的牲畜臍帶的粘合,而不對牲畜進行宰殺;在第一次喝馬奶子時,人們要在製作馬奶子的皮囊周邊撒上一點麥粒;參加賽馬會的馬匹絕對禁止婦女來騎乘。

如果牲畜染上傳染病,或者死亡數量增加,人們會把牲畜趕到有麻紮的地方住一宿;在駱駝生育時,主人為了使其臍帶能夠順利地斷裂粘合,而在七天之內不會給他人借用爐火;如果駱駝不認自己的駝羔,就會讓兩位少女各騎一峰駱駝,朝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並且口誦“駱駝厭其羔了”;如果牛的乳頭疼痛,就會找戈壁上的青石,在牛的乳頭上處碰三下;柯爾克孜人還非常忌諱人們用腳踢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