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2 / 3)

服務小姐不厭其煩地讓馬傑他們依次品嚐了目前雲南時興的四道名茶:

第一道:“苦瓜露”,又名迎賓茶。喝起來苦中有甜,回味悠長。此茶具有清熱、降火、消炎解毒、解酒之功效。

第二道:“天柱劍”。此茶含有六種常量元素、八種微量元素,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有降血壓、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明目、提神健腦之功效。

第三道:“蘭貴人”。此茶含有花粉和葉綠素等成分,有美容養顏、補血、活膚之功效。

第四道:“滇紅”。有暖胃、抗風寒、安神、助消化、延緩衰老之功效。

在服務小姐的介紹和細細品味下,馬傑他們深深被中國茶文化所陶醉,不由自主地選購了適合各自胃口的雲南名茶。

麗江因金沙江迂回曲折,清澈亮麗而得名,麗江有著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長江第一灣的豪情激蕩,虎跳峽的驚濤駭浪,麗江古城的古色古香,土族木府的宏偉壯觀,古渠水車的尋夢懷古,黑龍潭的深沉幽靜,玉龍雪山的冰潔嬌美,文峰寺的參天古木,無不讓遊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縈。

夜幕降臨的時候,馬傑一行到了古城最為熱鬧的地方——四方街。登記住宿後,上街遊覽,時逢世博會期間,街上彩燈星羅棋布,遊人如織,街道四通八達,靜諡幽深,古屋連立,綿延錯落有致,小吃攤上飄來縷縷濃香,玉器店古玩工藝品閃爍著民族智慧的光芒,水果批發商場瓜果桃李氣味濃鬱、香氣撲鼻。全國現存不多的毛主席塑像氣宇昂然、巍然聳立,讓人肅然起敬,土族木府氣派典雅、雄偉壯麗。

麗江古城是一座山水城,清清的玉泉到了古城的街口,城分三叉,三條河流又分成許多細流,錯綜複雜的水流就像根根銀線把明珠古城的各部位緊緊聯在一起。漫遊四方街,仿佛來到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廟,北京的紫禁城,詩情畫意盡在其中。

虎跳峽是世界級的四大峽穀之一,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虎跳峽鎮境內。峽穀有哈巴、玉龍兩大雪山對峙。世居在這雄山巨穀中的香格裏拉各族人民有這樣一句諺語:隻有到過虎跳峽,才真正算是男子漢。帶著探險尋奇的欲望,馬傑他們不惜包出租車從麗江出發行駛百餘裏到目的地。隻見峽穀兩岸山勢陡峭,高聳入雲,從中間虎跳峽碑處沿階而下,到觀景台,隻見萬裏長江劈關奪隘,從峽穀中奔騰流過,驚濤駭浪,動人魂魄,虎跳峽由此被譽為地球上最深最險的峽穀景觀之一。峽穀全長二十公裏,落差二百一十三米,峽底與雪山落差最深達三千九百米。虎跳峽分上、中、下虎跳,有險灘十八處,處處有奇險。江麵最窄處僅二十餘米,江中有巨石稱“虎跳石”,相傳猛虎借此巨石躍過大江而得名。帶著驚險馬傑他們置身驚濤拍擊的亂石上,隻見江水清澈剔透,在巨大的落差下,撞擊著“虎跳石”,“虎跳石”時隱時現,江水濁浪排空,擲起千堆雪,山青青兮翠滴,水潺潺兮生煙,遊客不顧此勢險惡,脫鞋挽褲競相拍照,任江水波擊,憑浪花沐浴,隻覺與此情此景相見恨晚,鎂光燈照不盡可餐之秀色,舉目看不夠如畫之江山。

從賞心悅目的虎跳峽向麗江自治州返回,途經萬裏長江第一灣,駐足石縣,瞻仰紅軍長征渡江紀念碑後,驅車順路來到距麗江古城十華裏的文峰寺。

文峰寺環境幽雅,四周古木參天,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宮殿巍峨壯觀,禪房幽靜,是遊覽之勝地。文峰寺建於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占地六百餘畝,屬藏傳教聖地,是滇西乃至東南亞各民族善男信女修煉禪、密、顯、淨等各種法門的靜坐院。文峰寺有亥母靈洞、存放南瞻部洲二十四靈洞鑰匙的聖石,及清幽的聖水源名勝景點,是多民族文化的交彙點。進入“古佛地”殿堂,木魚聲聲,經聲朗朗,牆壁的正中供奉著五世、十世班禪等藏傳佛教領袖畫像和酥油蠟像。一位小師傅聽說馬傑他們是從千裏之外的大西北來的施主,十分熱情地為他們當起了導遊。在他的帶領下,他們遊覽了整個寺院和院後的原始森林,在綠苔掛滿古樹,清泉小溪如湧的美景中,盡享大自然的富有和博大。

從西雙版納出境到緬甸,須經打洛鎮所設的海關,中緬218界碑就在這裏。對於初到邊境的人來說這裏無疑是引人入勝的。帶有異國風情的國門金碧輝煌,駐守海關的邊防戰士荷槍實彈守衛在那裏。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小女孩,肩上扛著一條有壯漢胳膊粗的大蟒蛇,馬傑他們剛從車上下來時還以為他們是玩蛇人,沒等反應過來隻見這道“風景”向馬傑他們劃來。“先生照相不?每張十元。”在這兩位勇敢的小女孩的導演下,馬傑他們依次壯著膽,縮手縮腳地靠近這美麗的風景,隻見蟒蛇乖巧地將身軀搭在兩女孩肩上,尾部纏在女孩腰上,腦袋高傲地挺著,紅口白牙向著遊人吐出長長的信子。馬傑的同伴小心翼翼地摸摸大蟒蛇的腹背,看它有沒有敵意,然後才放心地把蟒蛇架在肩上,在小姑娘的配合下,馬傑他們以國門為背景,在人流如潮的國門前拍下了照片。

從西雙版納州的景洪市到打洛鎮的山間公路上有一個寨子叫阿克寨。寨子依山而建,前麵是奔流不息的河流,寨子四周,河流兩岸,公路兩旁遍布著綠油油的熱帶植物,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有鵝毛扇似的美人蕉,在燦爛的陽光下,綺麗誘人,恍若詩畫。在通往寨子的大土坡上有用木樁和木板搭起的柵門,上麵寫著幾個紅色大字“阿克歡迎您”。過柵門不遠處是阿克人居住的房舍。高高的木樁房腳,四壁全是木樁和龍隔夾,上麵是清一色的平房,房頂、房脊、房簷錯落有致,半片半片的龍竹從屋脊伸到屋後,一股清泉沿著龍竹“管道”嘩嘩落到地上。寨子裏很靜,走過了幾座高腳房也不見一個人。時值瓜果收獲季節,柚子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洋桃黃澄澄地如一片雲,紫紅色的荔枝真像一團團火。大人們都下地幹活了,孩子們在果林和馬路邊遊玩。

導遊小姐說,阿克人的原始人生活方式延續了幾千年,最後跳躍式跨入現代文明社會。但他們的文化、生產、生活水平沒有明顯變化,衣著、精神麵貌沒有多大改觀。短暫的遊訪後,馬傑他們一行人告別了這裏,路邊善良好客的阿克人向他們頻頻揮手。

進入緬甸,在導遊小姐的帶領下我們來到緬中友誼大金塔。金塔雄踞金達山,金碧輝煌,氣象祥和。金塔所在的緬甸聯東部第四特區和西雙版納毗鄰,兩地邊民世代友好和平相處,金塔就是為紀念這種睦鄰關係和兩地間的和平、繁榮而建。

金塔高四十八米,基圍二百三十八米,正中四方敬塑佛祖、大覺、傳法、涅、四尊金身像等;四周為緬甸十四個省、邦最著名的佛教聖地之微縮景觀,並繪製緬甸佛教史大事記壁畫,內容豐富、技藝精美,四方有門樓,雕柱幡幹、護法神獅,雕工精巧,氣宇昂然。環繞金塔有亭、堂、樓、閣,座落有序,氣勢輝煌。金塔西麵有一巨大站佛,意為指點迷津,接引眾生。大金塔宏大精美的工程在緬甸邊境地區首屈一指,凝結著緬中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觀光金塔就要結束,馬傑遊意未盡。再回首,金塔在藍天、白雲、青山、草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美麗壯觀,身後的一顆菩提樹晶瑩翠綠,生機盎然,枝繁葉茂。

凡到雲南和緬甸的遊客無不對這裏的玉石翡翠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旅行社的統一安排下,你會身不由己地多次光顧數家珠寶店。在這裏有珠寶檢測儀器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你免費鑒定真假珠寶,講授識別這些“寶貝”的有關知識。在一家玉器加工廠的直銷店,馬傑他們有幸見到一對價值十八萬元的玉石手鐲,其價值、成色、質地,無不叫人歎為觀止。

進入孟拉繁華的珠寶城,導遊小姐首先把馬傑一行人引入一中等店鋪。玉器店的服務小姐知道他們是來自大西北的寧夏遊客,高興地說:“啊,你們可是我們老板的老鄉哪,我們老板要是知道你們是寧夏人,隻要他在這時定會親自見你們的。”說著熱情地招呼馬傑他們到會客室先涼快一會兒。

客廳裏鋪著鮮紅的地毯,天氣很熱,大吊扇歡快地轉著,異國他鄉能碰到家鄉人,先前的悶熱煩躁便一下蕩然無存,隻覺得十分的自在愜意。不一會兒,一位西裝革履,頭發發亮,中等個,身材微瘦,僅有三十出頭的青年人,精神抖擻地走了進來。小老板見到馬傑他們一邊不停地說“歡迎、歡迎你們遠道而來,真不容易啊”,一邊與馬傑一行十餘人一一握手問好。在熱情融洽的氣氛中,馬傑他們和老板交談了起來。談話中馬傑得知小老板叫劉文,祖籍寧夏,現在是緬甸瓦城珠寶器進出口總公司的總鑒定師,父親曾在寧城南部山區的三眼井任教,“文化大革命”時,不堪批鬥,流落緬甸與當地姑娘成婚,從做小本生意一步一步發跡,成為緬甸瓦城珠寶玉器進出口總公司總裁,總公司在首都仰光。小老板不無遺憾地說:“我父親在仰光,他要是今天在這裏,不知道有多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