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關內關外—清帝溥儀(2)(2 / 3)

曾國藩為洋務運動的發起人。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他就開始置辦洋槍洋炮。鹹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他明確提出要“師夷智以造炮製船”。第二年他在安徽安慶設立內軍械所,開始仿造西式兵器,製造子彈、火藥等。同治皇帝時,他買得美國的機械,連同李鴻章原設於上海、蘇州的炮局,再買下美商鐵廠,在上海設立了江南製造總局。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在“天津教案”事件中,二十名外國傳教士、商人被中國人打死。他雖然竭力周旋,但最後被迫處死中國民眾二十人,充軍二十五人,賠銀五十萬兩。他因此被輿論指責,改任兩江總督。他再參與策劃赴美留學生的派遣,每年派三十幼童從小到美國學習,四年共計一百二十名。這些留學生中出了詹天佑等傑出的人才。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四日,曾國藩在南京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左宗棠也是湖南人,父親為湘陰的一個鄉村私塾教師。五歲時全家到了長沙,他二十一歲時中舉,但參加會試未中,便回家鄉買地置業。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軍入湖南,他進入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府。鹹豐四年,他再入新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曾國藩曾為張亮基幫辦團練,知道左宗棠的能力,他保薦左宗棠以四品銜辦理軍務。於是左宗棠招五千人成立楚軍,赴江西與太平軍交戰,多次取勝。在曾國藩再度保薦下,他接任浙江巡撫。因鎮壓太平軍出力很大,他被任閩浙總督兼巡撫事,賞戴雙眼花翎。

在恩師曾國藩感染下,在閩浙總督任上,他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家造船廠——福州船政局,又叫馬尾船政局。抵蘭州後,他設立了甘肅製造局,製造新式槍炮。後來光緒帝時,他又從德國購進機器,成立蘭州機器織呢局。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抵抗了沙俄對新疆的入侵、在新疆建好了政權的左宗棠,又因中法戰爭被調往福建。因積勞成疾,第二年即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李鴻章,安徽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肥東縣)人,父親李文安於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考中進士。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李鴻章進京考試,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太平天國起義後,他奉旨回鄉督辦團練,在鹹豐八年(公元1859年)投入曾國藩麾下,充當幕僚。

同治元年(1862年),曾國藩讓他回鄉緊急招幕,編成一支六千五百人的淮軍增援被太平軍圍困的上海。淮軍由此崛起。此後李鴻章因鎮壓太平軍有功升為江蘇巡撫,封一等肅毅伯。第二年升兩江總督。曾國藩天津教案後接任曾國蕃為直隸總督。再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開始了他外交生涯。

他認為國家要變法。他的指導思想是對外須妥協,對內須變法。同治二年,他在上海設立三所洋炮局。在攻占蘇州後設蘇州洋炮局。後並入曾國藩的江南製造局。在此局裏,設了翻譯館。之後李鴻章開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漠河金礦、天津電報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近代民用企業,由此成為晚清洋務派首領。

不過他組建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被日軍全殲,擔任外交大臣談判簽的均為喪權辱國條約,為此被人指責。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他閑居京城。後來他參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借此機會到了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和美國考察,曆時一百九十天,行程數萬裏,回國後向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報告了考察收獲,主張變法。光緒十五年(公元1900年)底他出任兩廣總督。第二年,義和團運動在京津地區達到高潮,列強的八國聯軍攻天津,進北京。慈禧命李鴻章回京與洋人議和。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下了《辛醜條約》,中國再次喪權辱國。李鴻章簽字後就精神呆滯,癱倒在床。他再帶病去與俄國談判讓其撤出東北,俄國人不肯。同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時年七十八歲。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能救中華民族於水深之中,但它開了中國改革的先河。這是筆者的管見。

第二節 在列強炮口下急速衰亡

鹹豐丟失了大片國土

鹹豐帝的內憂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一時由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的努力而被遏製了。清朝是保住了。但未及他高興起來,中英爭端又起。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英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法國也馬上加入。6月下旬,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駐北京;開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江寧(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雇用外人;外國傳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外國人可往內地遊曆通商;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來往;中國給英國賠款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在此同時,俄國也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占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