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君非亡國之君——明崇禎皇帝(4)(3 / 3)

李岩等知識分子還幫李自成整頓了軍紀,規定作戰繳獲要歸公,要尊重百姓利益,不許破壞莊稼,不許侮辱婦女,買賣要公平。李自成在軍隊也實行上下平等。首領與士兵席地而坐,對李自成以大哥和老李相稱。《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稱: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於是李自成軍成了一支鐵軍,各路義軍紛紛來彙。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一月,李自成破洛陽,處斬了萬曆皇帝最為寵愛的明福王朱常洵,抄獲王府、富室存糧數萬石、金銀數十萬,分給百姓。為此,他深得民心,隊伍迅速發展到了一百多萬人。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打下西安,以西安為西京,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他當年就開科取士,試題為《定鼎長安賦》。

永昌元年(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他統兵出發,三月十七日即攻到北京城下。明軍已不願意為崇禎皇帝賣命了,十八日一早,太監曹化淳打開了彰義門(今廣安門)投降。中午,李自成率軍入城,他一身農民打扮,“氈笠、縹衣”笠,騎馬入承天門(今天安門)後登基。

最後的時刻

城破前,崇禎皇帝朱由檢先讓16歲的太子、11歲的永王、9歲的定王到外祖家逃命。之後下令周皇後、張太後(熹宗皇帝的皇後)自盡。《明史·列傳第一》記載,當時周皇後哭道:“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說罷進屋上吊自殺。崇禎皇帝大哭,然後殺死袁貴妃。他叫來平日最疼愛的15歲的長平公主,悲痛地對她說:“你為何生在我家?!”他不忍公主落於敵手遭侮辱,掩麵揮劍刺死女兒。他再來到西宮斬殺嬪妃,宮女們則紛紛投河自盡。之後,崇禎帝來到了宮外的煤山(今景山),在歪脖樹前準備自縊。這時他身邊僅跟有司禮監太監王承恩一人。崇禎皇帝上吊前,於藍色袍服上寫下了遺詔。《明史·莊烈帝本紀》記載的遺詔是:“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這時,他仍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大臣誤他,還堅持他《罪己詔》裏的看法:“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但他自以為無臉去見祖宗,脫去皇帝的龍袍,用頭發掩住臉,上吊而死,時年33歲。明太祖所開創的276年的王朝,就這樣在這個一心想有所作為且勤奮朝政的帝王手中亡了。

李自成登基後對崇禎皇帝有一番評價。他在《登基詔》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清朝大學士張廷玉在所修的《明史·流賊傳》中這樣評價朱由檢:“嗚呼!莊烈(崇禎諡號)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他們都說崇禎為帝是好皇帝,是其命不好,臣不好。然而,非賢帝良臣無以立命,由曆史這個規律上講,崇禎帝不是命不好,不是沒有良臣,實在是自己秉承了太祖的疑心病和剛愎自用之性,才導致了朝中無良臣的局麵,才導致了江山被農民軍所推翻。

曆史,真得很會捉弄人。讓江山斷送在這麼好人品這麼肯勤政的一個皇帝手中。看來一個皇帝光是自己人品好工作勤奮還是不行的,守江山還得有執政能力才行。當然深層次的原因是,一個朝代光經濟好還得政治開明才好。

不過崇禎皇帝繼位時才是一個十七歲的青年呀,他拾起的是幾代皇帝玩破了玩朽了的江山。他實在不易,所以曆史同情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