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君非亡國之君——明崇禎皇帝(3)(1 / 3)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逝。從此萬曆皇帝在諂媚官員誘使下,深居後宮,縱欲玩樂。從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至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他病逝的三十多年中,他幾乎不見大臣,創了中國曆史上皇帝不辦公之最。因為有錢了,他還大造陵墓(今天的定陵),六年建成。此陵用山東臨清的壽工磚,房山的石材,湖廣、川、貴的木材,共費銀八百多萬兩,相當於萬曆時兩年的全國田賦收入。

萬曆怠政政便亂。當時地方官員共七十餘員,缺任七十餘員,使地方行政工作無法辦理。朝廷的大員也腐敗起來,不斷以各種名目到地方收刮。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後金崛起,明軍以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分兵四路進剿後金。明軍計9萬人,號稱47萬。當年三月初,後金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迎戰明軍。他采取中間突破的辦法,集中八旗兩萬騎兵,對明軍主力杜鬆突擊,杜鬆戰死。然後努爾哈赤橫掃各路明軍,五天時間,明軍文武大臣死310 多人,士兵陣亡者45800 餘人。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後金由此從對明防禦轉為了對明進攻。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是為光宗。光宗命短,繼位一個月便因服鴻臚寺丞李可灼所進紅丸死去了。皇長子朱由校繼位,是為熹宗。

第三節 魏忠賢與貪玩皇帝之二:熹宗

熹宗繼位,時年十五歲。他也沒有逃脫得了曆史規律,也依重起內宮的太監來。熹宗依重的是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是直隸隸寧(今屬河北省)人。他本是個市井無賴,賭錢輸得沒法還債了,便淨身躲進皇宮來。進宮後他與朱由校的奶媽客氏成了對食(即結成假夫妻),因而跟上了朱由校。朱由校繼位後,客氏封為奉聖夫人,一字不識的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太監。

熹宗是明朝第二個貪玩的皇帝。他不是像武宗一樣愛出巡,而是喜當木匠。刀鋸斧鑿漆,“朝夕營造”,《明史·本紀第二十二》說:“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魏忠賢也學劉瑾對待武宗那樣,總是乘熹宗木工做得全神貫注之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便會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意思是我知道了,你去辦吧。於是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

這時東林黨人對魏忠賢太監幹涉朝政提出反對意見。

東林黨,是晚明時江南士大夫組成的一個政治集團。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無錫人顧憲成因主張立朱常洛為太子,被革職還鄉,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東林書院講學,議論朝政,得到許多士大夫的支持,被稱為“東林黨”。他們反對礦監、稅監對百姓和地方官員掠奪,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與在朝權貴產生了對立。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東林黨人、新科狀元文震孟上了一道奏折,指責皇帝雖然按時上朝,卻不過就是傀儡,被人操縱。魏忠賢見疏大怒,要對文震孟廷杖八十。然而,朝臣們堅決反對,大力救護,文震孟被免廷杖,僅降職調外而已。之後,此類奏疏越來越多,一年竟達七十餘章。魏忠賢經客氏求情,得到熹宗保護,才過了關。

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魏忠賢任東廠的提督。他由此開始反撲東林黨人,將奏過他本的人一一誣陷入獄。接著網羅起黨羽來,他的黨羽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稱號。魏忠賢與黨羽將非自己黨派的官員編入邪黨名單,造成了六君子之獄、七君子之獄等大量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