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這時為太師、中書右丞相,掌了大權。燕鐵木兒去世了,但勢力還在,太皇太後就是燕鐵木兒一派的人。她讓燕鐵木兒的女兒答納失裏做了順帝的皇後。小皇後人小醋壇子不小,徽政院使禿滿迭兒進獻了高麗女子奇氏入宮,她不僅長得美麗,還善於烹茗。順帝喜歡她並召幸了她,小皇後答納失裏得知後,當即召來奇氏,用鞭子打得遍體鱗傷。答納失裏從小蠻橫跋扈,她還私自傳懿旨,將十萬兩鹽銀占為己有。此時的順帝,隻是一個傀儡皇帝,心裏氣憤卻沒辦法。
左丞相去世後,右丞相伯顏獨攬大權。燕鐵木兒的兒子、禦史大夫唐其勢不服氣,策劃誅殺伯顏,廢順帝。伯顏事先知道了他們的計劃,設下埋伏,在唐其勢進宮時擒殺了他。唐其勢的弟弟塔剌海躲到了皇後答納失裏的座椅下,被伯顏找到,一劍刺死,血濺皇後衣裙。伯顏還要殺皇後(因為她也是燕鐵木兒的女兒),皇後求順帝救她。想到她平時的蠻橫,順帝一橫心,讓伯顏拖走皇後,鴆死了她。
但由此,順帝也看到了伯顏的凶殘,不久還感到了伯顏的無知。《蒙古族通史》載,“伯顏有相當狹隘且強烈的惟蒙古貴族獨尊的意識,尤其對人口眾多的漢人、南人充滿鄙視和猜忌。在他專權的當年年底,就下令停止科舉考試。伯顏對儒學學校也十分反感,廢科舉的同時,下令將各處原供應儒學學校的莊田田租改為禁衛軍的軍費。”這時的伯顏十分專權,他“勢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顏而己(《元史》卷138《伯顏傳》)” 。他還讓侄子脫脫出任禦史大夫,出入內廷,監視順帝起居言行。
不過脫脫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一是怕伯顏有一天也會步了燕鐵木兒的後塵,二是也看不慣伯顏的專製。他不久便向順帝表示,願意幫助順帝除掉伯顏。君臣倆先是不動聲色,後於順帝二十歲的那年抓住了一個機會。那年伯顏邀請順帝一同外出打獵,脫脫讓順帝派太子代為前去。然後,脫脫乘伯顏不在城中發動兵變,控製了朝局。順帝下詔隻處罰伯顏一人,使伯顏軍隊全部倒向順帝。政變成功,伯顏被順帝遷往南恩州陽春縣(今屬廣東省)安置。伯顏死於途中。
大權在握後,順帝做了第二件事——讓脫脫當了丞相。他和脫脫有心想中興元朝。《蒙古族通史》稱,“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起用脫脫當政。次年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恢複科舉取士,開馬禁、減鹽額,修遼、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轉為清明。”
但脫脫生不逢時,當時京畿發洪水,黃河泛濫,朝廷財政又十分困難。為此脫脫采取了“變鈔”和“開河”兩項措施,試圖挽回朝廷頹勢。
脫脫再度變鈔,規定一張新鈔值一貫(千文銅錢)抵桑哥的“至元寶鈔”二貫。但沒有銀子作本的紙鈔不值錢,而且新鈔紙質很差,大量印製後迅速貶值,物價暴漲,百姓隻好以貨易貨,南北都出現“米價貴似珠”的狀況。
脫脫還發十七萬民夫恢複黃河故道,以擺脫水患。治水患本是件好事,但修河就得有錢,沒有錢給民夫,還要民夫自己出修河的材料,民眾負擔加重,怨聲載道。於是有一天,白蓮教一方教主劉福通命他的教徒,刻一個一隻眼的石人,背上寫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埋在黃河故道黃陵崗(河南蘭考東北)附近。民工在施工中把這個石人掘出來的時候,人心大為震動。白蓮教是以反抗元朝暴政為宗旨的民間教會(應算是佛教的一支),劉福通以“白蓮花開,彌勒佛降世”為號召吸納信徒。在六個月的工期中,他努力工作,大多數民工就團結在了劉福通周圍。這時間,由於元朝蒙人不懂漢語,因此不能有效了解下情,白蓮教這個地下組織開始成了民眾的領導核心。
劉福通生於潁州(今安徽界首)巨富之家,他自幼聰明,素有大誌。年輕時任過朱皋鎮巡檢,為人正直,對元王朝的殘暴十分痛恨。元王朝這次修黃河時,有關官員假公濟私,借機勒索劉家珍貴的白鹿。劉家不給,元朝官員便改變河道走向,借挖河道毀了劉宅。國仇家恨聚在一起,劉福通遂決心造反滅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他與欒城(今河北欒城西)人韓山童策劃起義,事情敗露,韓山童被元軍捕殺。劉福通果斷起義,率餘眾攻占潁州。劉福通軍以紅巾為號,故稱紅巾軍。公元1355年,劉福通迎立白蓮教故教主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稱帝,稱小明王,以亳州(今安徽亳州)為都,建立韓宋帝國,他自稱宰相。他所領導的紅巾軍占領了淮河流域和黃河以南地區,進而掌控了整個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