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天仍順汝—元天順帝(2)(2 / 3)

第三節 從上都到大都

鐵木真最後遺命

擴張,是每一個剛強盛起來的北方民族的共性。

元太祖二年(公元1207年)和元太祖四年(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對西夏用兵。《西夏史·紀事》載,西夏是中國曆史上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西夏向成吉思汗稱臣。

打敗了西夏,成吉思汗發起對金國的戰爭。元太祖六年(公元1211年),蒙軍包圍金國中都(今北京)。至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金國求和,獻出公主、金銀。蒙軍退兵。金國在中都無法生存了,金宣宗便遷都至汴京(今開封)。成吉思汗再度進攻,攻克中都。太祖十二年(公元1216年),蒙軍掃蕩了金國統治區。

太祖十四年(公元1218年),發生了花剌子模國殺害蒙古450名商人和使者的事件。

花剌子模是位於今日中亞西部地區的古代國家,位於阿姆河下遊、鹹海南岸(今日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兩國的土地上)。花剌子模在公元前6世紀為波斯帝國的一個省。公元前4世紀初獨立,後受印度的貴霜帝國控製。3世紀時,波斯薩珊王朝重新控製了花剌子模。7世紀末前後為阿拉伯人征服。11世紀到13世紀受塞爾柱突厥統治,領土包括波斯的東部和阿富汗。

聞訊該國殺害蒙古商人及派去洽談的使臣,成吉思汗親自率軍征西。蒙軍兵鋒掃過波斯的北部,過了太和嶺(今高加索山),到了今格魯吉亞。在欽察草原與斡羅思(今俄羅斯)王公與欽察各部落聯軍大戰,殺敗聯軍。蒙軍回兵後,成吉思汗本人率軍一支,一直攻到今興都庫什山地區和印度河流域,打敗花剌子模沙之子紮蘭丁而歸。

太祖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軍越過大漠南下再攻西夏。第二年,尚在征戰中的鐵木真在六盤山(今寧夏隆德北)去世。臨去世前,他囑諸將,秘不發喪,以待西夏亡時。臨去世前他還念不忘伐金,給兒子拖雷留下一計:“金帝國的重兵,都駐防潼關(陝西潼關),一邊是河,一邊是山,攻擊不易。宋帝國跟金帝國是世仇,可以向宋帝國借路,從金帝國南方重鎮鄧州(河南鄧州)楔入,直趨他們的首都開封。潼關守軍勢必回軍援救,數百裏敵前行軍,人困馬乏,一戰就可把它擊潰(見柏楊《中國人史綱·第二十六章》)。”

當年,西夏國主降,西夏亡,鐵木真生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完成。

元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蒙古貴族舉行忽裏台大會,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命,奉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台為帝。是為元太宗。

在元太宗未登基前三年中,由成吉思汗的四皇子拖雷監國。元太宗登基後,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命和生前攻金部署,蒙軍從山東和山西分兩路攻金,同時拖雷自率一軍,向宋國借道漢中,由南麵攻金。聞拖雷帶軍從背後殺來,金軍千裏回師與蒙軍在大雪中血戰,金軍大敗。各路蒙軍遂包圍汴京,金哀宗出奔歸德(今河南商丘),又奔蔡州(今河南汝南)。蒙軍再與宋軍聯手攻蔡州。太宗六年(公元1334年),破蔡州城,金哀宗自盡,金國亡。此段曆史,詳見本書第十一章《半日皇帝》。

兩麵出擊

第二年,元太宗命皇子闊出向宋朝的荊州地區進兵,命皇子闊端從京兆向四川進攻。蒙宋戰爭由此開始了。

在滅宋戰爭的同時,元太宗命哥哥術赤的兒子拔都帶兵出征欽察草原各部落(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附近)、斡羅思(今俄羅斯),先鋒官是大將速不台。

太宗九年(公元1237年),拔都大軍滅了今伏爾加河中下遊的不裏阿兒、欽察等部落,進入斡羅斯境內。太宗十三年,蒙古西征軍攻入今中歐的波蘭、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整個歐洲震動。太宗十四年,因太宗去世,拔都停止了進攻,回師定居於今伏爾加河下遊地區,公元1234年,他建立欽察汗國,又叫金帳汗國。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汗國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欽察汗國對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太宗死後四年帝位空著。之後由太宗之子貴由即位,是為定宗。定宗貴由與拔都遂產生矛盾,剛準備兵戎相見,貴由在行軍路上去世,戰爭沒有打起來。

定宗死後,拔都以諸王之長身份召集忽裏台大會,立成吉思汗四皇子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帝。是為元憲宗。

憲宗繼任後,仍兩麵用兵,竟也成功。皇弟忽必烈負責對漢族地區用兵,皇弟旭烈兀遠征波斯。很快蒙古就掌握了波斯、中亞和漢地三大地區的統治權。當忽必烈在向南用兵、旭烈兀打到了苫國(今敘利亞)時,憲宗在四川戰死的消息傳來,兩個皇弟急急回師去爭皇位,兩麵用兵才暫時停止。

憲宗去世後,拖雷的幼子阿裏不哥想自立為帝,利用自己一直在國都和林監國的機會,召集忽裏台大會。其哥忽必烈動作更快,於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春在自己的封地漠南的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後升格為上都)營建宮室城郭,召集起忽裏台大會,宣布繼位,是為元世祖。但阿裏不哥也在和林稱帝了,雙方爆發內戰。內戰共打了四年,最後阿裏不哥向哥哥忽必烈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