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倪兩家的傳奇故事
故鄉的親人就算倪叔叔您了,也許您不能相信,我的記憶力非常好,還記得在南京時倪叔叔您的樣子。
——三毛書信檔案
16年前,也就是三毛辭世前的第三年,三毛踏上了這塊從未踏上過的土地。三毛此次尋祖之行,還有一段陳家和倪家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三毛的祖父陳宗緒是一位聰明過人、勤奮努力的商人,在南京經營水泥發家後,他的企業發展順利,曾一度在南京做江南五省洋灰(水泥)總代理。他掛念桑梓,有意為家鄉教育事業盡自己綿薄之力。回家鄉後建起自家宅院,同時還於宅園東側興辦了一所振民小學,讓村莊裏所有的孩子免費來讀書。他聘請先生,廣收學生,一時間陳家村書聲琅琅,深受鄉親稱道。而今學校舊址仍存。
陳家此後又在定海城區買過房子。現年85歲的倪竹青老人當時就讀於城區的舟山中學,因家境貧寒,租住於陳宗緒家。常替陳家抄寫文案,陳家厚義,主動免去他的租費,兩家就此結下深厚友誼。後三毛的父親陳嗣慶和伯父陳漢清在南京合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因業務繁忙,特邀倪竹青到南京幫忙。在此後3年時間中,倪竹青勤勉工作,待人以誠,陳倪兩家彼此了解,相互交心,宛如一家。
陳嗣慶育有兩男兩女,三毛為二女兒,其下還有兩個弟弟。據倪竹青老人回憶,三毛本名陳懋平,“懋”字是她家族的排行。小學讀書時她嫌懋字難寫,索性把它去掉,從此叫陳平。而家人和倪竹青當時都喜歡叫她“平平”。關於三毛改陳懋平為陳平的緣由,另有一說是,三毛因嫌此名諧音“毛病”,遂省去“懋”字。而三毛筆名來曆,則是她小學時看過張樂平先生的漫畫“三毛流浪記”,自己早年又浪跡天涯,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遂取來用作筆名。
在陳家工作的數年間,三毛方幼年,活潑可愛,倪竹青與之朝夕相處,視為親人。工作之餘,常抱她逗她。40餘年前,陳倪兩家相攜到南京中山陵遊玩,並合影留念,這幀照片被珍藏至今。直到陳家舉家搬往台灣,倪竹青又在上海工作一段時間後重回舟山。此後40餘年,陳倪兩家音訊隔絕。1988年,兩岸通郵,倪竹青去信續音。不期收到信後,三毛當即回了一封長信,洋洋千言,曆數別後牽掛,濃濃親情,溢於言表,落款為1988年5月20日。三毛在信中寫道:
倪叔叔:
我是陳嗣慶和繆進蘭的二女兒,名叫陳平,不知您是否還記得我?在南京時我大約4歲左右,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到了台灣之後又得一弟。我們家一共4個小孩,二男,二女。
這許多年來,爸爸和媽媽一直掛念著您的情況,苦於兩岸相隔,無法查尋。直到這一年來,有同鄉返回舟山,方才知道您的消息,一時裏更加想念,這一回舒明量鄉伯返鄉,自然請他尋找您。
今日突然收到來信,使我們全家驚喜交織。離別40年,尚能再通信息,真是不可思議。爸爸而今已是76歲了,他很想寫信給您,可是我寫信比較快,因此代筆回信,以便盡早使您收到回信。
四十年來的事情,要說十張信紙也說不完。
我們由大陸來台灣後,起初和大伯全家住在一起,共住了有3年之久。後來兩家兒女都長大了,房子不夠住,於是我們二房便搬出去另住。目前,大伯的孩子都在外國,堂兄早已過世,他的妻子兒女都住在美國,生活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