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印度群島貿易的倫敦商人的總裁和公司”——剝削壓榨的工具,侵略擴張的幌子!
一、東印度公司侵略史
17世紀初期,在英國當時的執政女王伊麗莎白的特許之下,一群商人建立了一家名叫“在東印度群島貿易的倫敦商人的總裁和公司”的公司,這家公司被英國授權壟斷與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權,而其他的英國商人不得在這一地區從事貿易活動。1609年,在印度西海岸的蘇拉特,東印度公司建立了第一個商業事務所,後來,又在這裏建立了商館。通過拉攏當地印度王公等種種辦法,東印度公司的勢力得以不斷膨脹。最才開始的時候,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做一些貿易,慢慢地,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
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87年,東印度公司將商館遷到孟買,1689年,公司董事會通過投票決定在印度增加擴大貿易、稅收,並保有武裝力量和建立國家。從這個時候開始,東印度公司從一個貿易公司,蛻變成一個擁有武裝的政權機構。
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臥兒政府購買了位於孟加拉灣恒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這時候還是一個村莊,作用卻很大,它所在的區域盛產黃麻、大米,河流縱橫交錯,平原廣闊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裏建立了貿易總部,將印度的工業原料以及糧食,不斷地輸送回英國,從而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膨脹的東印度公司,慢慢地將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納入了統治範圍。他們在這裏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將這一地區變成了侵略印度其他地區的大本營。
英國人在印度地區強盜式的掠奪,引起了印度民眾的強烈憤慨。英國人同當地民眾的關係急劇惡化。雄心勃勃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更順利地侵略印度其他地區,便把加爾各答修築成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裏麵是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這些英國部隊還積極訓練印度人為他們作戰。
本來是做生意的東印度公司,從前的經濟掠奪使印度民眾很不平,而他們又建立軍隊則是對當地政府的挑釁,印度政府理所當然地出麵要求他們撤除軍事據點了。
1756年,孟加拉的一個總督向東印度公司提出抗議,要求英國人拆除在加爾各答的堡壘。英國人不予理睬,這位總督對英國人這種行為很惱火,於是派出部隊把英國人趕走了,收回加爾各答。這就開始了曆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戰爭”。
這個時候的東印度公司,實際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機構。英國政府授予了東印度公司各種權力,如訓練軍隊權、壟斷貿易權、宣戰媾和權、設立法庭審判本國或殖民地居民權等。
所以,當印度人收回加爾各答後,東印度公司總司令官柯萊烏連忙召集官員到馬德拉斯商討對策。
柯萊烏召集官員商討對策
1757年1月,柯萊烏率領英國部隊在恒河口登陸,經過短時間激戰,重新攻占了加爾各答。6月,當地的總督調遣7萬大軍與柯萊烏的900英國部隊在普拉賽地區作戰。英國士兵麵對強大的印度軍隊早已嚇破了膽,初戰就失敗了。但是,他們用大量金錢珠寶收買了印度的不少軍官,使印度軍隊向後撤退,這時英國部隊迅速追擊,印軍四散逃跑,連那位總督也被英國部隊殺死。英國部隊乘勢向孟加拉國庫進攻,當打開國庫大門。他們看到了滿庫的金銀珠寶的時候。
英國所有的士兵頓時像開了閘的水一樣衝向國庫的各個角落。國庫空了,英國軍人卻滿載而歸。
英軍搶劫孟加拉國庫
幾年以後,柯萊烏在向議會陳述這次搶劫時,非常遺憾地說:“當時我真傻,我周圍滿是金銀珠寶,整箱整箱的金條,整袋整袋的各色寶石。可我卻隻拿走了20萬英鎊!”
據不完全統計,孟加拉國庫被英國部隊搶走的金銀珠寶,總價值高達3700萬英鎊,這還不包括個人裝入腰包的,如東印度公司職員們個人搶走的總數價值2100萬英鎊。光這兩項總價值就達5800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