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中俄《尼布楚條約》(1 / 2)

1689年8月,中俄雙方代表集中到中俄交界處的尼布楚城,展開一場針鋒相對的外交談判。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以額爾古納河和格爾必齊河為界,再沿外興安嶺向東直到海邊。河東嶺南歸中國,河西嶺北歸俄國。

東北是清朝的發祥地,曆來受到清政府的重視。清朝初年,沙皇俄國加緊向外擴張,先後在黑龍江流域建立了尼布楚和雅克薩兩個據點,將它們建成侵略中國的橋頭堡,侵略者在黑龍江流域搶劫中國的村莊,勒索毛皮,捕捉人質,奸淫婦女,濫殺居民,甚至策動一些少數民族的小頭領歸順俄國。俄國人的入侵範圍遍及了黑龍江的上遊、中遊和下遊。清政府多次向俄國提出抗議,並多次派軍打擊侵略者,但每次中國軍隊得勝回師之後,沙俄匪徒就卷土重來。

為了保衛皇權,康熙皇帝先平定了“三藩之亂”,然後通過一係列加強措施來鞏固東北的邊防。雅克薩曾多次被沙俄占領,為此,1686年康熙命都統公彭春、副都統郎談、班達爾沙、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領軍分水陸兩路開向雅克薩,並在5月攻下雅克薩。中國部隊撤軍之後,俄軍卷土重來。於是中國部隊在1686年第二次進攻雅克薩城。中國與沙俄的兩次激烈戰鬥,沉重打擊了沙俄的囂張氣焰。沙皇政府隻好麵對現實,派出信使,來到北京,向清政府遞交國書,“乞撤雅克薩之圍”,進行談判。

在當時的情況下,沙俄政府為了爭奪受到土耳其支持的克裏米亞汗國,占領黑海出海口,進行了多年戰爭,和土耳其、瑞典的關係也很緊張;國內民眾不斷起義,兵疲財乏,實在抽不出更多的力量再來與中國政府進行大規模作戰。於是決定暫時避免與中國發生武裝衝突,同時盡量與中國搞好外交及貿易關係,謀取商業利益。

從清政府方麵來講,清政府剛剛經曆了多年征戰,實在不願大量用兵對外作戰,於是一直努力想通過和平手段來解決同沙俄入侵的爭端問題。清政府曾多次向沙俄征服表示,希望能停止雙方之間的征戰,主要是俄國對中國的侵略,建議他們撤軍談判。沙俄政府要求停戰談判,清政府下令停止對雅克薩的進攻,以示誠意,在1687年單方麵撤離雅克薩,等待沙俄的使團來協商談判。

於是中俄兩國協商談判,劃分中俄東段邊界。

沙俄雖然在這次戰役中根本沒有占到任何有利先機,但是還是不想輕易放棄侵占黑龍江流域這一地區。沙俄代表出使中國時,談判邊界問題堅持沙皇的幾點指示:一、俄中兩國應力爭以黑龍江為界;如果中方不同意,則爭取以牛滿河(今俄羅斯聯邦境內布列亞河)、精奇裏江(今俄羅斯聯邦境內結雅河)及其以西的黑龍江為界;如中方再不同意,則爭取以雅克薩為界,俄國人得在黑龍江、牛滿河、精奇裏江漁獵。二、如中方不接受上述劃界方案,則俄國使臣應爭取締結臨時停戰協定,然後伺機再戰。同時又指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大使應不惜贈送任何禮物,向中國使臣行賄。

同時清政府也堅持黑龍江流域的主權。1688年,康熙命大臣索額圖作為全權大臣,與俄國使節談判,明確指出尼布楚是中國茂明安部遊牧的地方,雅克薩是中國達斡爾族居住的土地。因此,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和通此江的一河一溪,都屬中國的領土,堅決不能讓與沙俄。如果俄國同意這些,就和他們劃定疆界,準許互相貿易。否則,便不與之議和。